APP下载

江苏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研究

2018-05-04沈炳盛陈范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报酬比重劳动力

沈炳盛,陈范红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南京 210009)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经济发展迅猛,GDP由1978年的249.24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76086.2亿元。然而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江苏居民收入差距却在逐渐变大。沈坤荣的研究发现,2016年江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29下降为2.28,差距虽然有所缩小,但从整体来看,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较慢[1]。江苏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2]。

劳动者报酬是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的三大板块之一,与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并存,对于绝大多数居民来说,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资收入,即劳动报酬。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影响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李稻葵等人认为,在一个经济体中,如果在初次分配中大部分的收入由企业获得,即由资本所有者获得,这难免会使社会最终分配不均;相反,如果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较高,则这样的分配较为公平,该经济体的基尼系数较低[3]。徐现祥和王海港研究了我国初次分配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劳动者报酬两极分化的原因,发现我国劳动者报酬不断向右平移,呈现双峰分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劳动贡献分配标准在不同行业间具有差异性[4]。雷根强和蔡翔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比重的下降是导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的结论[5]。

2016年11月,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根本的是提高广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现在我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相称,有些地方老百姓收入还不高,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改善民生水平,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因此,聚焦富民问题需要分析研究江苏初次分配格局,重点是江苏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一、江苏初次分配基本格局

本文使用收入法计算GDP,收入法的计算公式为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从四种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反映出江苏初次分配的格局(见表1)。

表1 按收入法计算的GDP构成情况

从我国加入WTO至2008年金融危机前(2001—2007年),固定资产折旧在GDP中所占比重相对稳定;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直线下降的趋势,由2001年的45.8%急剧下降至2007年的37.2%,下降了8.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极大;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的同时,生产税净额与营业盈余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生产税净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由2001年的13%上升至2007年的16.6%,营业盈余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由2001年的26.5%上升至2007年的32.5%,两者分别上升了3.6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

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至2016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在GDP中所占比重相对稳定;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由2008年的40.4%上升至2016年的44.2%,上升了3.8个百分点,但仍低于2001年的45.8%;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稳步上升的同时,生产税净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2008年的15.9%下降至2016年的13.2%,下降了2.7个百分点。

二、江苏初次分配比重的比较分析

(一)江苏劳动者、政府、企业三者间的收入情况比较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江苏劳动者收入、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在1978—2000年之间增长较为缓慢,自2001年起三者收入突飞猛进。

表2数据表明随着江苏GDP的高速增长,在江苏省的初次分配中,企业收入增速最高,政府收入紧随其后,而劳动者收入增速最慢,而且劳动者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低于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江苏省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

图1 江苏劳动者、政府、企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表2 江苏劳动者、政府、企业收入情况比较(单位:亿元)

(二)江苏劳动者报酬占比与全国的比较

综合比较江苏与全国的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见表3),可以发现两点:第一,江苏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全国的变化趋势相同,都是在刚加入WTO时,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从2008年开始这一比重呈现上升的趋势。这表明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江苏省贯彻了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 “两提高”政策,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政府实行一系列完善收入分配的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标准等;第二,江苏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一直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称的。

表3 江苏劳动者报酬占比与全国的比较

(三)江苏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与有关国家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较高的国家有:美国、法国、加拿大、德国、英国、荷兰、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南非、以色列、韩国,这些国家都是发达国家,而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美国。以2014年为例,上述国家中,美国、法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日本这些国家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均已超过50%,江苏劳动者报酬占比与这些国家相比差距明显。英国、荷兰、澳大利亚、西班牙、南非、以色列、韩国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在44%~50%之间,江苏与之相比,也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较低的国家有:新西兰、捷克、意大利、波兰、墨西哥,这些国家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其中占比最低的是墨西哥。以2014年为例,可以发现这些国家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都比江苏低。可见,目前江苏省劳动者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水平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但是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为明显。

三、江苏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的原因

(一)政府收入的快速增长

政府收入的快速增长,导致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从表2可以看出,江苏的政府收入占比年平均增长率仅次于企业收入占比的年平均增长率,高于GDP年平均增长率,同时也高于劳动者报酬占比的年平均增长率。这些数据表明劳动者收入占比偏低是受到政府收入快速增长影响的。江苏政府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税收收入的增长。我国的税制结构以商品流转税为主,其中增值税和营业税在全部税收的比重偏高,而流转税的增加通过各种方式又转嫁到劳动者身上,降低了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此外,由于个人所得税制度还并不完善,劳动者承担了较多的税负,导致劳动者报酬进一步变低。

表4 不同国家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比较

(二)江苏特有的产业结构

随着江苏经济的不断发展,江苏省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1978年,江苏三次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7.6%、52.6%、19.8%,而到了2016年,三次产业所占比例分别为5.4%、44.5%、50.1%。第一产业所占的比例快速下降,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快速上升。

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劳动者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从表5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劳动者收入(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远高于第二、三产业,这是因为,在第一产业中,资本和技术所占的比例远低于第二、三产业,所以第二、三产业劳动者收入的占比远低于第一产业中劳动者收入的占比。例如,江苏的房地产行业目前发展得风生水起,而房地产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在房地产行业中,资本盈利能力很强,而劳动者收入所占的份额却不高。此外,根据 《江苏统计年鉴2017》,2015年江苏劳动力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别占比17.7%、43.0%、39.3%,而GDP三次产业的结构分别为5.4%、44.1%、50.5%。这种吸纳劳动力多的产业的GDP占比不高,而吸纳劳动力数量有限的产业的GDP占比却很高,导致了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

虽然第一产业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远高于第二、三产业,但是可以发现三次产业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表5中可以观察到劳动者报酬的占比在第一产业中呈上升趋势,在第二产业中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第三产业中呈倒“U”型。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导致江苏省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表5 2001—2016年江苏三次产业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

表6 2001—2015年江苏三次产业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在GDP中的比重

从表6中可以看到,江苏第一产业中的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直线下降,这意味着江苏省政府对于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是有效的,如降低农业税甚至减免农业税,通过税收改革提高农民的收入,从而提高了第一产业劳动者报酬占比。

在第二产业中,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而企业收入占GDP的比重却直线上升,由2001年的38.64%上升至2016年的47.68%,上升了9.04个百分点,上升幅度很大。政府收入所占比重基本不变,企业收入所占比重直线上升,这必然会导致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偏低。江苏作为一个制造业大省,省内第二产业在2016年占GDP的44.5%,第二产业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的大幅下降,必然会影响全省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这一现象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原因之一是由于加工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价值较低,利润空间有限,企业大多通过控制劳动力成本来提高企业利润;另一个原因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长期以来,政府和企业都重视节约劳动的技术开发和使用,而忽视了节约资本的技术开发与使用。企业在采取节约劳动的技术后,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比重下降,从而降低了劳动者报酬的比重。

在第三产业中,政府收入、企业收入所占比重呈现倒“U”型,不过相较于2001年,政府收入所占比重上升了2.8个百分点,企业收入所占比重下降了2.9个百分点,从而导致了第三产业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呈现“U”型。不过与2001年相比,在第三产业中,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三)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

根据《2016年第2季度江苏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分析报告》,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江苏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从年龄来看,16~34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供不应求,35岁及以上劳动力供大于求,而16~34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占所有求职者的71.96%,35岁及以上的劳动力占求职者的28.04%。

从文化程度来看,81.82%的招聘岗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有要求,其中高中学历(包括中专、技校)是需求的主体,占36.49%,初中及以下学历占21.30%。在求职人群中,高中及以下学历是求职主体,占求职总人数的65.36%。

从技术技能匹配状况来看,对技术技能有明确要求的岗位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且随着技术等级提高而提高,处于供不应求阶段,而无技术等级或职称要求的岗位的求人倍率仅为0.31,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江苏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对于35岁及以上或高中及以下学历或无技术等级职称的劳动者来说,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在实际的劳动力市场中,35岁及以上高中及以下学历或无技术等级职称的劳动者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企业家很容易压低这一部分劳动者的收入。

(四)外商投资(FDI)集中于劳动力成本较低的行业

江苏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改革开放以来,FDI大量流入江苏。从表面上看,FDI与出口贸易对于江苏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很明显的,但是其在推动江苏经济增长的同时,对江苏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却是负面的。在江苏,外商投资多集中于劳动力成本较低的行业,在这些行业中外商将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要素与国外先进的技术相结合,使得企业的利润率高于同类的国内企业,而这部分较高的利润在分配时并不体现在劳动者的报酬上,而是由企业的所有者获得,从而使得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偏低。江苏的出口企业大多以外包订单的模式生存,这种模式的利润是很低的,并且受到下订单的发达国家企业的“纵向压榨”和“俘虏”,这就使得在出口企业工作的劳动者报酬也处在一个偏低的情况,增幅有限。国内很多学者从实证方面证明了这一观点[6-9]。

四、提高江苏劳动者报酬占比的措施

(一)建立与江苏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工资增长机制

2016年,江苏省的GDP为76086.17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中排第2位,然而江苏省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仅为44.2%,比全国的平均水平47.5%低了3.3个百分点。这表明江苏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称。为解决这一问题,江苏省需要建立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工资增长机制。

从政府角度来看,江苏要建立企业工资与企业效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物价的联动机制,并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标准。通过法律等手段大力推行区域性、行业性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在市场均衡工资的基础上,以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为指导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工资增长机制。例如,建立科学的薪酬结构,将员工的薪酬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浮动工资,基本工资保证员工基本生活需求,岗位工资与员工所处岗位的工作强度相关,而浮动工资则是与企业的利润以及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度相关。

从社会角度来看,一方面加强江苏各地的工会组织建设,建立合理的工会制度,积极组织职工加入工会,并切实提高工会组织的地位,通过工会集体的力量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扭转职工在企业中的弱势地位,使工资增长机制真正符合当地员工需求;另一方面,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使得符合江苏经济发展的工资增长机制能够得到切实实施。

(二)完善江苏的产业结构

根据产业结构发展规律,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是必然的趋势。江苏是一个制造业大省,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增强竞争力的基础,但是在第二产业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却是最低的;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容纳就业最多的行业,同时在服务业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仅次于第一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提高江苏劳动者报酬占比。因此,通过产业结构变化来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的最佳方案是在发展第一、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江苏还可以通过加强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使产业链从低端转向高端,使得劳动者收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江苏可以充分发挥其科教优势,积极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不再依赖于国外的技术投资,从而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扶持技术创新时,不能只重视劳动节约型技术而忽视资本节约型技术,对于这两者的扶持要给予同样多的重视。当然,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产业结构也不能过度偏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这样不利于劳动者报酬占比的提高。

(三)提高劳动力素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目前,在江苏的劳动力市场中,高素质劳动力仍然供不应求,而低素质劳动力却供大于求。提高劳动者素质不仅可以改善江苏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还能够有效提高劳动者报酬,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劳动者一时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并不代表永远都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要让劳动者意识到提升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劳动力素质是让自己不被时代淘汰和提高自身劳动报酬的最佳途径,劳动者就业时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工作中不断进步,重点培养自己的竞争性优势技能。

在市场中,劳动力素质低的人工资水平低,经济水平不足以让他继续接受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而不接受教育或技术培训使得他们的劳动力素质得不到提高,工资水平仍然处于最底层,这种循环累积因果关系使得江苏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状况得不到有效改善。政府是打破这种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的强大外生动力。政府应从文化程度和技术技能两个方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使之能够胜任要求较高的工作,从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五、结语

江苏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这是引起江苏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处理不好,对江苏的发展有不利影响。提高江苏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必须建立与江苏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工资增长机制,完善江苏产业结构,提高劳动力素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参考文献:

[1] 沈坤荣,赵倩.江苏的收入分配格局与富民政策取向[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5):52-57.

[2] 夏锦文,吴先满.江苏富民:问题、原因与对策建议[J].现代经济探讨,2017(12):1-7.

[3] 李稻葵,何梦杰,刘霖林.我国现阶段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下降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2):13-19.

[4] 徐现祥,王海港.我国初次分配中的两极分化及成因[J].经济研究,2008(2):106-118.

[5] 雷根强,蔡翔.初次分配扭曲、财政支出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3):76-89.

[6] 王舒鸿.FDI、劳动异质性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J].财经研究,2012(4):59-68.

[7] 孙永强,巫和懋.出口结构、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世界经济,2012(9):105-120.

[8] 戴小勇,成力为.出口与FDI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14(8):74-80,89.

[9] 王福涛,张振刚,周丹丹,等.对华FDI技术向度、收入分配与投资区位选择[J].科学学研究,2017(1):63-72.

猜你喜欢

报酬比重劳动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职场不公平,所有人都变懒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医生的最佳报酬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发布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