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流星球
——罢如江海凝青光
2018-05-04徐艳文
文/徐艳文
最近几年,流星球健身运动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由于它不受季节、时间、场地、性别、年龄的限制,球体又小巧玲珑,携带方便,甚至在自家的客里厅也可以玩,因此受到广大运动爱好者喜欢。凡有锻炼身体的人群,就能看到舞动流星球的身影。
流星球运动的起源
流星球也叫“球流星”,它是在一根绳索两端分别系上彩色球状物,双手利用离心力舞起双球,使之上下交叉或成一条直线,旋如流水,舞如疾风。舞动时可随意变换样式,花样多达数十种。
流星球运动是从我国民间杂技的传统节目“舞流星”中的水流星和火流星衍生而来的。水流星是在一根绳索的两端各系一只透明的玻璃碗,碗中盛满带颜色的水,演员甩起绳子舞动,玻璃碗飞快地旋转飞舞,而碗中的水不洒点滴;火流星南方人称“火弹”,北方人称之为“风火流星”。它是用铁丝编织成两个小笼子,两个笼子中间用1.5米长的铁链子或绳索连接。表演时在笼子内装满点燃的木炭,用双手舞动起来,两团火球或上下跳动或互相追逐,犹如流星一般。
在我国民间,艺人舞动的大多是火流星。每逢传统节日、婚嫁举行庆典,大都在门前广场、稻场、开阔地舞龙舞狮,以增添喜庆氛围。由于演出场地狭小,又大多是平地,观众容易向中间围拢。这时候,锣鼓一响,火流星最先上场,表演者从中间开始舞动,渐渐向四周扩展,上下翻飞,火借风势,风助火势,点点炭星,火花四溅,流动的火影将人笼在其中。在夜间表演,更能营造出“火龙飞舞”的独特气氛。由于火星舞动,花样迭出,舞动的幅度越来越大,演出场地慢慢的向四周扩展,场子就打开了。
对于观众而言,绳索、铁笼子、木炭,这些简单的道具,在艺人的手中像施了魔力一般:悟空舞棍、二龙戏耍、火龙腾空、火龙缠身、火龙十八滚……飞舞的炭火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亮丽的弧线,前后相连,连绵不断,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奇特惊险、蔚为壮观。
流星球运动的传承
火流星体现了古人对火的崇拜,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早在清朝时期,就深受群众的喜爱。它表演起来不仅好看,还能强身健体。火流星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也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大多不愿学练火流星技术,民间的传承人越来越少,因此曾一度销声匿迹。近些年,随着国家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火流星”才重新焕发生机。如山西晋阳“风火流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北大冶的刘柏林在传承火流星传统套路的基础上,发明了便于操作的益智流星球,同时申请国家专利,并在中、小学校园推广。
益智流星球是用一根粗绳,两头系上橡胶球,球体外面嵌入三片彩布,绳子带动彩球飞转,有趣又健身。湖北的流星球运动最早是从武术技法中演变过来的,它是模仿长器械的棍花、大刀花、长枪花,短器械的双剑花、双刀花、双锏花,软器械的鞭花等动作,以杂技性的运动形式表现出来,具有典型的民间体育文化色彩,但高于一般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它利用流星球运动自身特有的技巧性,通过对自然惯性的美化,以富有节奏流畅、柔和舒展的动作,使飞舞的流星球或上或下,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或快或慢,以技巧形式达到健身之目的。流星球运动技巧,没有定式,有的熟练者除保留火流星中的基本动作外,还吸收了九节鞭、流星锤以及棍术中的花样动作。这样全身的舞动使流星球运动在锻炼身体方面更具实用性,花样的变化使流星球表演更具观赏性。
流星球运动的好处
流星球运动通过人双上侧肢体的轮、甩、扭、绕、缠,下肢的踢、摆、跳、踩、蹲和躯干的俯、卧、仰、转等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完成了一系列动作。运动强度可大可小,练习时间可长可短,练习速度可快可慢,老少皆宜。实践表明,长期坚持甩流星球,对提高上肢各块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以及伸缩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脊柱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关节幅度的加大有良好作用,同时对上肢运动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受身体活动、特别受双手活动的影响和制约的。健体身心统一,不可分割。”而流星球运动主要是双手运动,并且要求在运动过程中以清醒的头脑指挥一连串动作,做到心想手动、手动球动、想停手先停、手停球则停。因此,舞流星球是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运动形式,对智力开发大有益处。
流星球运动与呼吸的配合是有规律的。一般是两拍一吸,两拍一呼,讲究动作平缓、均匀、连贯、圆滑。呼吸与动作的自然配合,有利于胸部宽松舒展,增强呼吸肌、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使肺活量和呼吸差增大。同时,呼吸与动作有规律配合,能使人心跳有序,也保持心脏处于良好的充盈状态,有效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工作能力和心脏搏动力,有利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