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BIM协同设计教育平台构建探索

2018-05-03姜雨佳刘鑫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协同设计构建

姜雨佳 刘鑫

摘要:文章通过论述了建筑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以高校BIM协同设计教育平台为基础,培养出素质高、基础扎实、适应面宽、技术应用能力强的,能服务于建筑工程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

关键词:协同设计;教育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162-01

一、前言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促使工程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变革。而高校是培养与输送行业后备人才的基地,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团队协同能力与合作精神,从而真正符合并适应社会的需求。在高校BIM协同设计教育平台的构建,可以培养学生的协同与实践水平、提高就业能力,以行业知识为指导,掌握BIM技术和理念,通过一系列的形式与步骤,实现BIM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良好应用。面向工业、世界、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什么要构建BIM协同设计教育平台

第一,为BIM学习者提供一种更加流畅的一体化学习方法和更加便捷的学习途径。从传统的教学课程体系,转向混合、多样化和复杂的学习格局,实现课程体系内与课程体系外、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更加密切的互动,这种转变与互动将从学校开始,一直延续、拓展到就业之后。学习空间、时间和关系的变化有利于拓展学习空间网络,让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空间与正规课程学习之间相互影响,并相互补充。

第二,能有效解决BIM人才培养需求激增以及将BIM引进既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BIM课程模式有多种,如单一課程模式、多课程联合模式和毕业设计模式等,但会受到既有教学管理流程或教学组织方式的制约,人才培养方案修编与课程体系改革环节复杂、进度缓慢,BIM师资队伍建设周期长,难以对市场BIM人才需求现状做出即时性的响应。而该平台以将要学习和掌握BIM技术的“学习者”(专业老师、在校学生或公司员工)为学习过程的中心,以个人兴趣爱好和问题解决需要为导向,自主性学习不同情境下的BIM知识点,围绕着BIM学习目标的创建个人知识体系。其学习过程开放、开源,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性强,可实现校内、校际、校企互动共享,促进BIM人才培养量级增长。

三、构建BIM协同设计教育平台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情况,合理的设定现阶段BIM协同设计教育平台的应用范围,然后再逐步寻求拓展BIM的增值设计服务,以及实现协同设计及相关应用。

2.BIM协同设计教育平台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过程,如何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不仅需要考虑BIM团队结构,人员梯次,还需要有对Revit全面了解的专业人士针对各种相关应用进行定制和教授针对不同类型项目的应用方法,制定一个结合自身情况的合理实用的BIM协同设计教育平台实施规划。

3.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和环境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要有现代企业的有力支持。所以,与企业合作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是培养贴近生产实际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关键环节上,都有待于不断的改革和尝试,制定出新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四、BlM协同设计教育平台的构建

1.BIM协同设计教育平台的构建,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选择专业的BIM咨询服务来帮助建立实施BIM协同设计教育平台,对高校成功实施BIM协同设计教育平台,事半功倍。

以专业的BIM咨询服务团队作技术后盾,前期结合我校的特点和需求做好整体的BIM协同设计教育平台应用实施规划,然后选择合适的项目切入,在实战中培养锻炼BIM团队,并且可以通过BIM人才培养输送服务等,逐步建立BIM团队的人员梯次,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2.BIM协同设计教育平台的构建,要有一套新的规范设计流程和协作模式,保证学生基于BIM的设计过程运转顺畅,建筑设计各专业内和专业间配合更加紧密,信息传递更加准确有效,减少重复性劳动,最终实现设计效率的提升。

BIM协同设计工作流程:

(1)BIM协同设计制度

(2)BIM项目执行计划

(3)组建工作团队

(4)工作分解

(5)建立协同工作平台

(6)执行项目

3.基于BIM协同设计教育平台的构建研究,建筑工程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

(1)在理论教学中,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教学原则,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能力培养的综合化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为重点的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以BIM协同设计为平台,广泛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应用知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学生发展打好公共教育和学科专业基础,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2)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的主要途径,是保证应用型人才质量的关键环节。

以BIM协同设计教育平台为基础,学校按照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对学生进行的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实训教学活动。实训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行业技术的应用性。

实训课程应努力达到下列目标和要求:真实体现和感受工程氛围和环境;突出实训项目的应用性和工艺规范性;强化技能操作训练;采用模拟仿真软件,提高实训项目的适用性和经济性;构思和设置更多的创新型实训项目。

五、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建筑工程人才的培养,以BIM协同设计教育平台为基础,加强校企合作,相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为工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技术保障;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素质高、基础扎实、适应面宽、技术应用能力强的,能服务于建筑工程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协同设计构建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支持协同设计的船舶设计过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