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程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2018-05-03王林
王林
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网络逐渐覆盖千家万户,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微课程在这种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它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外对课堂内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的过程,作为资源保存下来,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查看。而且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快进、后退、暂停、重复播放,使用便捷,有利于学生专门学习自己不会不懂的东西。那么,微课程对语文教学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呢?
一、充分体现语言妙处
在写景的散文中,生花妙笔的语句层出不穷,运用多类词语、多种修辞、感官、句式等可以让这些句子更具表现力、感染力、节奏感。因此,培养学生赏析优美语言的能力成为本类课文学习的重点。如,朱自清的《春》一课,通过微课的展示可以直观地呈现以下内容:
(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朗润”“涨”“红”等词写出了春的润泽,春水涣涣,春日暖暖,从它们的变化过程写出了春回大地的生动景象。“坐”“躺”等都是动词,这几个词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春草给人带来的欢乐,从侧面衬托出了春草的美好,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二)活泼灵动的修辞。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句式,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及音乐美,而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繁盛情景。
(三)美不胜收的多种感官体验。
“春风图”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感官方面,将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使读者读来如沐春风,如身临其境一般。
(四)错落有致的不同句式。
1.“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多用短句,写出了野花的细小、明艳,节奏明快,口语化强,韵律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嫩嫩的,绿绿的”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 放在句末,这是一个倒装句,通过倒装句式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二、形象多样的描写方法
对于叙事散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人物形象、性格,起到突出、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这些对指导学生写作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形象多样的描写方法是制作微课的一个重点。
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课,可以这样设计:
从题目看,“怀念”的是母亲的伟大、无私,把“怀念”又定格在“秋天”里,蕴涵哪些深意呢?
(一)划出关于描写母爱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小组交流。
教师归纳:母亲默默忍受、宽容、劝慰、呵护,这种伟大的爱表现得细致入微,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二)作者把“怀念母亲”定格在“秋天”这个季节,有何深意呢?
默讀体会1、3、7段三次看花的内容,从不同的背景、结果中感悟环境描写的多种意蕴,3分钟后全班交流。老师归纳: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有理性的思考,更有思想的沉淀。面对困境,作者不会再感叹命运的无情,而是有了直面磨难的勇气和决心;完成遗愿,告慰先人;深化主题,突出中心。
有了本节微课的学习,学生在遇到多种描写时,通过体味推敲这些描写的形象特征、含义作用,就会对文本主题了然于心,学习中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三、有利于梳理文章脉络
对于学生来说,读文章时首先要理清文章思路,怎样梳理呢?有经验的教师不难发现,找出语段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衔接过渡性的语句,就可以理清结构思路。但对于学生,这些“火眼金睛”需要不断反复学习训练,通过强化才能“炼就”。如果教师有侧重地把这些课例录制成微课,学生就会有例可援,逐渐积累语文学习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语文素养。所以,在阅读文章时,找出文中起承上启下、衔接性作用的过渡性语句,就会像找到路标一样,指引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
总之,课堂教学是基础,微课程教学是补充,两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学海无涯,教无止境,时代在发展,教学只有在改革中才能与时俱进,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