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传承广府文化”理念为根本推动广绣融合拼布艺术新发展

2018-05-03陈佩珊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2期

陈佩珊

摘要:本文在对广绣以及广府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分析基础上,结合拼布艺术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设计发展特点,对以“传承广府文化”理念为根本,推动广绣融合拼布艺术创新发展的具体对策,进行研究和论述,为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府文化;广绣拼布艺术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090-02

一、前言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民族精神与艺术文化的根本,在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中,对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以及文化精髓进行传承以及创新发展,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进步的必需。广绣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项目,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刺绣工艺总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特色与深厚文化内涵。拼布作为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之一,凭着独特的魅力与变化多的艺术特色,深受手工爱好者的追捧,在西方国家一度成为手工艺术界的新宠。因此,为了更好地在学校开展传承广府文化的活动,在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同时结合现代社会创新发展的需求,所以以“传承广府文化”理念为根本,推动广绣融合拼布艺术的创新发展研究具有突出的探讨价值和意义。

二、广绣以及广府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广绣是广州刺绣的简称,它作为粤绣的两大派系之一,属于我国第一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内容。广绣具有构图饱满、纹理清晰、形象传神、色泽丰富且华丽、针法多样并且善于变化等艺术特征,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在国内外的文化艺术发展领域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深受人们喜爱。此外,结合地方特色,广绣多数以木棉、荷花、梅花等植物作为题材背景,通过多样针法、巧妙的构图布局、以及丰富色调和秀丽的图案色彩运用,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基础上,对内心的期盼和愿望进行表达,作品寓意丰富、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深厚鲜明。

广府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非常深远的发展历史和个性特征,是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覆盖广东、广西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以粤语为母语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形式,在汉族文化发展中,广府文化的流传发展以及影响最为成功,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领域,呈现出多层次、丰富、立体等文化特征与内涵,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敢为人先、多元兼容以及包容开放的发展优势和特征。广绣作为广府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特征以及文化内涵,也是在时代发展与文化觀念影响下人们的审美以及精神价值的体现。

三、拼布艺术的文化内涵及其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力

拼布艺术在我国的兴起发展,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的发展时代,它最早是以女红艺术形式存在,是古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展现。唐代时期,人们在对布料运用理解基础上,增加了刺绣以及堆绫、贴绢等手工技艺,推动了手工刺绣与布料拼接的融合发展;到了明清时期,逐渐掌握织锦形式对布料拼接缝制工艺技术,并通过逐渐发展与演变,形成日益成熟的拼布艺术。

现代艺术中的拼布艺术,不仅包含有传统拼布的民俗文化、情感信仰以及技艺形式等,同时还具有现代艺术的形式特征,以山西窑洞的拼布门帘为例,不仅花样众多,并且其中包含的“鹿”、“羊”以及“鱼”等动物图案,都具有十分美好的寓意象征,而云南地区的传统百纳婴儿背带,其中也蕴含庇佑和守护等寓意内涵。此外,在我国上海地区每年举行的拼布艺术节,也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倡节俭、低碳的生活理念为主。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是,拼布艺术的重要特征表现就在于“拼”,它通过不同的色彩以及装饰图案、材料等叠加整合,形成一种在秩序以及肌理、色彩、针法、空间等混合交织下呈现出的新的视、触觉效果,具有简洁的机械美与纯朴自然美等艺术美感特征。

拼布早期的出现,是源于当时物资匮乏等原因,以劳动妇女作为大众群体,通过将废旧、散碎的布块拼接缝制形成以御寒为主的生活必需品。随着历史发展以及社会变迁,逐渐在世界各地爆发出一股艺术时尚新风潮。我国对外开放以后,具有民族传统文化色彩与艺术风格的拼布艺术逐渐在西方一些国家流传并盛行开来,为我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地区的传播发展以及推进促进了西方文化与艺术的创新发展,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总之,拼布艺术在人们生活中更多的是以一种享受手工过程乐趣、延续古人情感与智慧的创意文化形式存在。

四、以“传承广府文化”理念为根本,推动广绣融合拼布艺术新发展

首先,加强对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广府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一部分,在其文化发展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和影响。另一方面,广府文化本身具有较为显著的区域文化特色及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广绣、广州象牙雕刻、佛山陶瓷等为主的艺术文化形式,在国内外各行业领域发展中都有应用体现,并且以广府文化为主的民间手工艺品种类丰富、工艺技术独特,在国内民间手工艺品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这些都为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优势,使其在具备独特的民俗文化品牌影响基础上,具有更为突出的文化发展凝聚力和影响力。因此,就各级政府机构以及社会组织、个人等,结合时代特征,为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更加合适、良好的空间环境和发展载体,进一步推动广府文化的传承发展,为广绣以及拼布艺术融合发展创造更好的空间和条件。对于学校来讲,在以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的大教育环境下,就应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加大对传统文化中优秀精神与内涵的教育传播,创新学校教育体系,融入广府文化教育内容,教学课程设置也要贴合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并促进学生对广府文化及其精神内涵理解认识基础上,实现广府文化传承发扬。

其次,还可以通过加强对广绣的传承与保护,来促进其与拼布艺术的融合发展以及推动广府文化的传承发展。其中,广绣的传承与保护,不仅需要从设计创新层面推动广绣工艺技法的传承保护,同时还需要通过公共教育以及市场定位等配合。比如,在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以广绣拼布手工技能竞赛或者是美术课程设置等方式,促使广绣融合拼布艺术形式下的广府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在全面推动广绣技法及文化内涵的传承和保护中,传统手工艺品的设计想要有创新局面,应注意从国内外文化艺术发展对广绣产生的冲击影响层面出发,通过传统工艺与先进文化技术的融合,为其赢得相应的生存发展竞争力,确保其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在学校教育中,以“传承广府文化”理念为根本的广绣融合拼布艺术,是传统文化创新的体验,是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的角度出发,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导向。为推动广府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引进应用,要在实现广绣传统工艺保护传承基础上,通过各种条件支持,提高社会公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进一步推动其创新和发展。此外,对于学校来讲,结合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需求,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与支持,还应注意通过教育引导作用,从小培养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从而提升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中的作用,推动传承与发展。

最后,结合拼布艺术的发展特征,在传承文化发展的理念引导下,要想实现广绣与拼布艺术的融合发展,在加强广府文化以及广绣的传承与保护基础上,还应注意通过对拼布艺术设计形式的创新,使其与广绣和谐融合,引领广绣艺术的创新潮流。在设计图案上,促进拼布艺术的设计创新,可以从广府文化或者是代表广府文化的传统艺术素材等主题选择,以独特的空间分布或者是形式组合,促进其创新设计。又比如,以广绣技法在拼布图案设计中,通过不同颜色层次的交替变化和搭配运用,在营造一种色彩规律性与节奏感效果同时,起到了相应创新设计效果;其次,在广绣拼布艺术产品的肌理组合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也极为重要。为迎合现代艺术设计理念,通过碎布料收集,以柔和的色彩选择与运用搭配,形成低色彩效果与碎花纹样拼布产品,不仅能够体现产品的雅致艺术效果,并且在其色彩肌理设计上与传统拼布产品设计相比,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创新发展效果;最后,在拼接缝补的针法技巧上,可以通过以广绣技法中图案搭配的叠加效果以及针法技巧的选择应用,达到隐藏效果以呈现出产品完整性同时,能够更加体现其艺术的美感。

五、结语

总之,以广绣融合拼布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实现“传承广府文化”教育开展与文化传递的契机,在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同时,对于传承地方文化,促进我国传统文明的传承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