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OE的康复花园景观优化探讨

2018-05-03杨海杰潘瑞

价值工程 2018年14期

杨海杰 潘瑞

摘要: 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使人们重新审视医院景观的健康价值,本文从康复花园的研究视角切入,运用POE分析法从植物配置、基础设施、行为活动三方面对昆明市某医院景观进行现状调研和分析,提出了打造特色园区、合理的基础设施和细节设计、交往空间的营造三点优化策略,旨在增强医院景观的治愈功能,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Abstract: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have led people to re-examine the health value of hospital landscapes. From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rehabilitation gardens, the paper used POE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landscape of a hospital in Kunming from three aspects of plant configur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behavior, and it proposed thre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creating distinctive parks, reasonable infrastructure and detailed design, and building of communication space, aiming at enhancing the healing function of the hospital landscape and improving the user's comfort.

关键词: POE分析法;康复花园;医院景观

Key words: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rehabilitative garden;hospital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4-0253-04

1 康复花园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康复花园是近年来由西方学者提出的新型景观类型,经历了如日式禅花园、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希腊睡眠花园等世界多种文明的孕育萌芽期、欧洲中世纪修道院花园的雏形期、文艺复兴后重视建筑功能轻视花园作用的沉寂期和康复医学出现的发展期四个阶段,并逐渐向专业化发展[1]。目前对康复景观的定义是面向各类使用人群,以主动或被动方式来减轻使用者的压力,改善其生理、心理或精神状况,重拾健康的自然或人工景观[2]。

多学科的交叉和技术的碰撞为康复花园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国外大量的康复花园实际案例和相关学术活动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我国康复花园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和普及相关知识方面,对康复景观的实际应用却很少。

2 昆明市某医院现状概述与研究方法

昆明市某医院(图1)建筑部分采用现代简约风格,利用昆明的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将大体量的医疗建筑模块化,而双层生态外墙系统和遮阳天棚使建筑更加生态化。选择此地块的原因有:①周边交通良好,可达性强;②本地块位于昆明市郊区,能为个体恢复提供远离熟知工作和生活场景的条件,另外还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③本案为综合医院,人群类别比较多样,人群特性稳定。

POE分析法(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翻译为使用状况评估法,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优点是用时少即可高效获得空间实际使用情况,定义为在规划设计项目建成若干年以后,城市收集使用者对项目以一种规范化、系统化的评价信息,经过科学的分析了解而对项目的评价[3]。本文采用系统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形式,系统观察法是使用相机记录该空间行人活动的实际情况;问卷调查法采用行为活动调查和舒适度评价的形式对医院进行现状分析[4]。

3 环境景观分析和优化对策

3.1 环境景观分析

对本案进行的调查时间分为中午(10:00-14:00)、下午(14:00-20:00)、晚上(20:00-23:00)三个时间段,时间段的选取依据是10:00之前是病人的输液治疗时间,调查人数34人,观察人数132人,观察点6处。

1号观察点为医疗部花园(图2),植物种类较丰富;道路宽0.8-1.5m,坡度1:15,有无障碍设计通道,有台阶,两侧扶手高0.8m;百叶窗距地高0.9m,长宽2.0*1.8m,右内开平开门;0.4m大理石花坛兼当座椅;铺装材质有大理石、防腐木、鹅卵石;灯光系统良好;标识牌位于花园入口中心;空间营造类型有半径为1.0m的覆盖空间和2.0*2.0m、0.5*1.0m的半开敞空间。

2号观察点为错层花园,植物种类较丰富;道路宽3.0m,坡度1:20,有台阶,两侧扶手高0.9m;上悬窗距地高1.5m,长宽1.5*1.8m,左外开平开门;0.4m高木质花坛兼当座椅;铺装材质有橡胶地砖、青石板、鹅卵石;灯光系统一般;标识牌位于住院部大厅、电梯入口;空间营造类型为3.0*3.0m、2.0*3.0m的半开敞空间。

3号观察点为入口景觀,植物种类较单一;道路5.0m,坡度1:25,有无障碍设计通道,有台阶,一侧扶手1.1m;百叶窗距地高0.3m,长宽2.0*2.4m,自动感应门;0.2m大理石花坛兼当座椅;铺装材质有柏油、拉毛混凝土、大理石;灯光系统良好;标识牌位于花园入口中心;空间营造类型为开敞空间35.0*15.0m和半径为2.0m的覆盖空间。

4号观察点为庭院花园(图3),植物种类较丰富,庭院中央有4.0*4.0m的喷泉;道路2.5m,坡度1:10,坡长50.0m;庭院周边建筑为推拉窗,距地高1.2m,长宽2.0*2.4m;座椅有木座椅,可移动塑料座椅和钢木结合的靠背座椅,可移动座椅和遮阳伞搭配使用;铺装材质有防腐木、拉毛混凝土;西侧广场灯光系统完善,东侧坡道庭院无;空间营造类型为2.0*3.0m的半开敞空间,1.0*1.0m、3.0*3.0m的覆盖空间。

5号观察点为屋顶花园,植物种类较单一;道路1.0m,通行较为不利,有台阶,无扶手;推拉门;铺装材质有鹅卵石、青石板;灯光系统沿建筑外轮廓线布置;空间营造类型为开敞空间为65.0*20.0m。

6号观察点为疗养花园,植物种类丰富约106种,其中有101种为乡土植物,运用有药用价值的园林植物有丹参、艳山姜等,未使用水生植物;道路(含坡道)3.0m,坡度1:18;有台阶;两侧扶手高0.7m;上悬窗,距地高1.5m,长宽1.5*2.4m;自动感应门;座椅为钢木结合的靠背座椅;铺装材质有青石板、大理石、拉毛混凝土;灯光系统良好;空间营造类型为50.0*45.0m的开敞空间,2.0*2.0m、3.0*3.0m、3.0*8.0m和半径3.0m的覆盖空间。

在以上6个观察点中,分别从植物配置、基础设施、行为活动[5]3个方面进行调研和记录,得出以下数据见表1和图4。

从表2和图4中分析可得6个观察点设计的成功之处:

①号的标识、灯光、无障碍设计;

②号的台阶和扶手、铺装、空间围合;

③号的道路(含坡道)、无障碍设计、门窗;

④号的听觉、座椅;

⑤号的嗅觉和味觉;

⑥号的视觉、触觉。

不足之处:

①个观察点都没有在标识系统上标出,标识的内容仅为医院科室和住院部位置;

②号和3号处有无障碍设计,其余均未考虑;

③号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使得风声过大、听觉效果不佳;

④号植物配置单一,不能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⑤号坡度1:10左右,没有台阶和坡道的设计;

⑥号植物配置单一,基础设施略单薄。

3.2 呈贡医院户外空间、花园优化与探讨

结合以上六个观察点的优缺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3.2.1 打造特色园区

分析各观察点现状可知,植物配置种类越丰富,带给人们五感的舒适度越高,5号屋顶花园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如迷迭香、丹参、艳山姜的运用带来嗅觉和味觉的舒适度很明显,因此应该在植物配置方面打造特色园区。康复景观设计手段有五感疗法、作业疗法,前者主要通过五官感知园林植物的平立面构图带来的意境、冷暖色调和季相的变化、保健养生和芳香植物、假水流水等自然的声音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后者主要开辟专门的活动健身场地,增添健身设施,为患者组织一定的园艺工作或游戏,并通过适当的活动和锻炼达到强身健体、排解烦恼的作用。分析图4可知,屋顶花园区出现人群中有年轻人和儿童,因此可以为儿童提供专门的游戏场地或者在疗养区花园内单独开辟一块园区用于园艺活动等。

3.2.2 合理的基础设施和细节设计

由表1和图4各数据分析可知,园区内基础设施参差不齐,但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道路(含坡道)。疗养花园内缺少三级游步道,可以在二级环形道路中间穿插设置,道路宽度控制在0.8-3.0m,坡度不宜超过1:20,至少能容纳两辆轮椅并排通过;应设置无障碍通道,坡度超过1:20时应设置台阶和扶手,扶手距地面0.8-1.0m为宜;可采用橡胶、木质或拉毛混凝土铺装。

②门、窗、门应易于打开,右内开平开门最好;窗户距地高应控制在0.5-0.75m、长1.5-2.0m、宽2.4m,窗户的打开方向应为向内拉,避免夏天蚊虫的干扰。

③标识系统。应有统一的模式和等级标准,能较为详细的向人们展示户外空间和休闲场所的位置;使用的文字应该能被有视觉缺陷的老人识别;标识牌应具备夜间照明的功能。

④照明系统。应注重园林灯光的点、线、面设计,既要考虑灯具的外形和周围园林环境的搭配,又要防止光源引起的眩光和外界潮湿空气对光源的影响。

3.2.3 交往空间的营造

由表1和图4分析可知,6号舒适度和使用率最高,1号营造空间类型多于2号,4号多于3号,较易受人们喜爱。依据各观察点的空间营造距离总结如下:

①交往距离。园区内户外空间的使用者决定了交往距离多为个人距离和社会距离,一般距离为0.5-3.0m,小于0.5m的距离不太可能出现在医院等公共场所,大于3.0m的距离多为正式交往的距离,在花园中这种距离不能让患者放松心情。

②空间的开放及私密程度。由图4分析可知半开敞空间的利用率最高,而开敞植物空间应运用于阳光草坪区,四周应适当的提供遮阴场所,如廊架、休息平台和可移动的座椅等;半开敞植物空间可以用地形、岩石和小品等元素和植物配置实现,也可以结合3-5人的休息座椅在封闭一侧使用大小乔木、花灌木和草本三层配置模式,为户外空间的人们提供便利舒适的交谈场所;覆盖植物空间主要应用在花园主园路和廊架上,有引导方向或遮阴、防眩光的作用。

③交往工具。景亭、廊架、休闲平台和座椅是交往空间的主要工具,各交往工具的尺度应参照交往距离和座椅的数量,如疗养花园园区内的交往空间除了广场外还可在园路边增设半径2m的开敞地(最好为弧形),增设可移动轻质座椅或遮阳伞,外围用花灌木和小乔木围合成内向型的半开敞空间,地面铺装最好采用防滑条纹的混凝土、木质铺装或橡胶地砖,以便轮椅的停放。

4 结语

本研究以POE分析法为依托,采用系统观察法和调查问卷法对植物配置、基础配套设施和行为活动三个方面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从康复花园的研究视角切入,以人与环境互动为出发点总结园区内康复景观的优缺点,并针对不足之处从打造特色园区、合理的基础设施和细节设计、交往空间的营造三个方向进行优化探讨,为使用者提供便利,辅助治疗,恢复健康,提升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郭庭鸿.现代康复花园理论与实践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13.

[2]杨欢,刘滨谊,帕特里克.A.米勒.传统中医理论在康健花园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9,7:13-18.

[3]趙东汉.国内外使用状况评价(POE)发展研究[J].城市环境设计,2007(02):93-95.

[4]饶小军.国外环境设计评价实例介评[J].新建筑,1989(04):28-34.

[5]克莱尔·库珀·马科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俞孔坚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