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传承的道与术
2018-05-03邱月烨
邱月烨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人口密度居全世界第三,拥有大量知名的巨商富贾,其中多数为家族企业,有的超过百年历史。
近年来,李嘉诚等香港企业家的财富规模,逐渐为内地新贵超越,但是,其创业故事、经营策略以及财富传承,一举一动依旧为人所关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范博宏(Joseph P.H.Fan)研究家族企业将近30年,出版了《关键世代:走出华人家族企业传承之困》《交托之重》《家族企业规划图》等数部著作,研究过数百个家族企业。
范博宏看到了家族企业光鲜下的另一面:代际间价值观的冲突、家庭结构的复杂、传承设计的缺失、信托制度下的内耗……在他看来,香港的家族企业治理“普遍有问题”。“香港社会比较特殊,主要由华人组成,西化又很严重,尤其上下两代价值观差异大,富豪家族的小孩从小出国,而上一代又往往是像李嘉诚这样的创业者。”范博宏告诉《21CBR》记者。
范博宏同样在内地从事研究和咨询,曾經密集访谈过大量创业一代,反馈令他失望,“相比内地,香港家族企业传承的发展阶段早30年,欧美又比香港早300年(有经验可循),大量内地企业家仍有各种各样的借口,不愿早做长期规划。”
他认为,家族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许多无法量化或很难转移的“特殊资产”,传承过程中企业价值流失,已成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有项研究曾历时5年时间,追踪约250家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华人企业在传承过程中的财富走向,结果显示,新旧交接的过程中,企业股票价值损失了60%。这种状况,容易动摇家族企业稳健运营的根基,并影响到百年企业等长远目标的达成。
当下,范博宏同时担忧,很多企业主依赖第三方进行资产传承,只是在处理钱的部分,而家族企业真正的传承,远不止于“钱”。“信托、保险、基金等,探讨的是怎么将钱传下去,最重要的问题,不是第三方提供的产品所能解决的。”范博宏《21CBR》记者说。
超人的远谋
21CBR:李嘉诚最近宣布退休,你觉得意外吗?怎么看他的传承安排?
范博宏:不意外,他准备很久了,起码有三四十年。两个儿子很年轻的时候,就被他送到北美求学,毕业后就在海外立业,李嘉诚一早即在海外培养接班人李泽钜,从各种并购交易的成果看,后者也越来越有进步。
李泽钜擅长的是已开发市场,而不是在新兴市场发展。新兴市场交易市场化程度相对低,有些是关系型的,需要李嘉诚的无形资产。过去20年,李嘉诚已成功将有形资产转移到他儿子适合发展的地方,尤其最近10年,资产从新兴市场转移到欧美,特别是英国,这是为接班准备的最后一步。
其实,李嘉诚不属于完全退休,主要是将儿子推到前台,他只是退居幕后,会持续将无形资产贡献给集团,帮助李泽钜承接声望、人脉等。他的交接班没有完成,只有等到他真正走开才算完成。未来几年,要看李泽钜的表现了,市场可能会有调整,动荡不会太大。
21CBR:你个人看好李泽钜吗?
范博宏:他的团队不错,短期来讲不会有问题。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李泽钜能否与职业经理人团队良好合作,毕竟他没有父亲的光环。
就能力而言,比李泽钜厉害的职业经理人多的是,以他为首的股东能否与经理人团队合作无间,主要取决于管理风格、制度和企业文化,李嘉诚的光环褪去后,合作若能持续,就会非常顺利。
21CBR:你怎么评价李嘉诚家族的传承安排和家族治理?
范博宏:他的传承安排很传统,也很有效。首先,他的家庭结构简单,不存在“三妻四妾”,只有两个儿子,与其他香港华人家族相比,这是一个重要特点;其次,眼光长远,从小培养孩子,香港富有家族,不见得会如此严谨地培养孩子,很多是给优渥的生活,送出国留学,价值观也西化了,失去父辈的创业精神。由于缺少规范性的培养,很多华人家族,没能像李嘉诚一样有这么踏实的接班人。
技术层面,香港很多家族习惯用信托计划持有股份,有避税、集中资产的效果,但无法提供资产的生产力和持续力,且有很多后遗症。信托是持久、不能解散的,最大弱点是,法律架构一旦成立,无论外部环境或人际关系发生变化,都会被信托强绑在一起,矛盾冲突越演越烈,无法以股权买卖的方式解决。
李嘉诚本来也用信托,看到问题后,将小儿子李泽楷分开了,提供资金,放手让他去做投资和创业。李嘉诚的及时修正以及长期规划,都非常理智、严谨。
21CBR:香港其他代表性富商的家族治理,你认为做得如何?
范博宏:郑裕彤家族不好预测,在他本人离世前,公司组织、所有权架构有些改变,为下一代传承有所铺垫,不确定的是,下一代继承人的领导力和价值观,需要时间观察。过去十数年,新世界地产和周大福集团的表现一般,家族目前尚未有纷争,但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郭炳湘家族是一个典型的价值滑坡案例,非常知名,三兄弟被信托计划强绑在一起,无法解套,最后兄弟阋墙。家族治理不佳,又受制于信托,容易沦为家族企业的“死亡公式”。李兆基本人现在80多岁,非常健康,我所知有限。
21CBR:香港李锦记已有130年历史,他们家族治理的经验是什么?
范博宏:历史上,李锦记家族,曾有两代人发生纷争,每一代都要分家,直到第三代的李文达掌权,他有6个儿子,为避免历史重演,他们决定规划家族治理,引进西方的家族宪章,培养一家人在一起的合作文化、决策能力和感情认同。李锦记是家族内斗的幸存者,这也得益于所处的行业较特别,可以专心做一件事情。
“空碗”培养
21CBR:家族的百年传承,企业家们最感兴趣的议题是什么?
范博宏:除了资产,真正关键的是人的培养与制度建设。传承方面,大家的眼光非常短期,这是内地企业家的普遍问题,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长期规划,比如,存在不确定性规划无用,外部环境艰难放弃规划,二代无接班意愿无可奈何等等,都是不负责任的借口。
核心的问题是,很多一代创业者是短期心态,挣“短平快”的钱,不进行长期的准备,人与制度的确立都要时间,只有那些有智慧、有理想的企业家才会认真做。
21CBR:对于挣快钱的人而言,传承是否是个伪命题?
范博宏:并不是伪命题,财富不只是钱而已,同时包括运营资产。纯粹是现金,想要怎么花无所谓,不会影响社会,如果一個工厂或者公司经营不下去,不只是一个家族的损失,也是社会资源的浪费,放弃得太早是有代价的。
21CBR:一代创业者应当如何培养下一代接班人?
范博宏:无论是直接管理的接班人,或只是股权的继承人,都要长期规划和培养。如果可能,尽量从小开始有纪律地执行培养计划。
我常常讲,关键要培养的是一个意愿。什么是意愿?这是提供满满一碗饭或是一个空碗的区别。只给满满一碗饭,培养的是什么?将饭吃完,吃完后再要的能力;如果给一个空碗,培养的是自己先想办法将碗装满的意愿,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跌倒再爬起来,等自己将空碗装满饭的时候,不只有意愿还有能力。
大部分富裕家庭,因为没有照顾到他们,创业一代父母对子女有强烈的亏欠感,希望给孩子最好的,这种心态反而不利于他们。
21CBR:创业一代自身应该怎么做?
范博宏:寻找价值观、信仰的依托,面对复杂世界,愿意牺牲短期利益,相信且执行正确的处事原则,比如诚信,若对消费者不诚实,可以赚到很多钱,到底如何取舍?
内地的很多富一代,财富积累速度远远超过文化的积累。于他们而言,修身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没有它,很难将家族企业延续下去。修身是无法学习而来的,真正沉淀下来,能面对自己和自己的短板,知错能改,这要很有智慧的人才能做到。
且不论文化积累,企业管理制度、继承人培养的优先序安排,也远远排在利润之后,很多人会想,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和财力,构建职业经纪人制度?10年以后,挣钱机会早跑掉了。
以和为贵
21CBR:如果一代和二代已存在价值观冲突,怎么进行传承?
范博宏:培养一家人的合作文化,需要构建不同维度的能力,比如价值观基础相同;会沟通,有交集;自我成长的意愿;能分享感情,分享爱……很多家族一些小问题搁置不理,三年后变成大问题,十年变得不可解决,最后诉诸法院,均很常见。
一个家族企业的传承,如果事后成员萎缩甚至内耗,不能合作,凭什么领导企业往下再走20年?
21CBR:香港华人家族一般子嗣较多,通常如何分家产?
范博宏:中国传统是“诸子均分”,通常现金流分配比较平均,长子会继承经营管理权。
一个家族的主要资产若是股权,按传统,公司的掌门人会是长子,股份会较平均地分配给所有子女,他们主要享有股权的分红权。当然,这种分配制度建立的前提是,家族成员有传统儒家思想的共识,否则这种权力分配常常会有问题。比如,第二代有成员不认同长子的特殊地位,挑战其经营管理的权力,且意见不合时,内部无法确立起一套决策体系的话,资产的运营效率就会削弱。
21CBR:在中国内地,家族企业的传承服务,处于怎样的状况?
范博宏:服务家族企业的第三方,正如雨后春笋地冒出来,家族办公室、财富管理公司、私人银行等机构的服务,处于新兴萌芽阶段,市场混乱,其中有不少似懂非懂的“江湖郎中”,或者只顾产品销售。香港已出现“信托后遗症”这样的严重问题。
很多新兴服务商,未必会忠诚地站在家族的立场,且服务也未必专业。如果缺少文化底蕴,没有知识基础及研究积累,很难为家族权衡利弊得失,无法保证设计的制度既能提升资产效率,又能灵活应对家族成员关系的变化。总而言之,市场容易存在“两个不到位”——知识不到位,以及由利益冲突导致的服务没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