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2018-05-03曹菊峰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8年3期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资源农村

曹菊峰

【摘 要】由于受资源、内容等条件的制约,农村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存在不少误区。这类拓展性课程开发应结合农村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从校内资源、生活资源、自然资源三个维度着眼,在遵循“以生为本”理念的前提下,把握拓展的深度和宽度,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科学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拓展性课程;资源

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核心是学科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性学习,它强调体验、探究,具有丰富性、选择性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资源、环境、师资等条件制约,不少农村小学的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陷入误区。

其一,拓什么?科学教育中的“技术与工程”领域是拓展性课程的热点内容,但不少教师选择的内容片面求新、求异,往往游离于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之外,不少科学拓展性课程变成了纯技术类课程。

其二,用什么拓?许多农村科学教师利用资源的意识薄弱,缺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造成农村有价值的、可利用的、有特色的科学资源“无用武之地”。

其实,农村小学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很多拓展性课程资源唾手可得,且贴近师生生活实际。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素养本位来构建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

一、择校内资源,显拓展厚度

校内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的一大方向。它是以学科单元内容为主线,结合校内资源,找准延伸与拓展的切入点,选择有趣又有操作性的内容进行的。

【案例解析】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是引领学生研究光和影的关系,是对探究活动中所发现的规律在自然环境中的验证、拓展及进一步理解。学生通过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了解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位置(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用日影观测仪测量时,对仪器上“太阳高度角”的认识提出质疑,前概念调查也显示有部分学生误以为太阳高度角就是太阳离地球的距离。许多教师对于这一质疑或是避而不谈,或是蜻蜓点水,极大地抹杀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不可否认,太阳高度角的正确认识和测量是初中乃至高中的探究内容,小学阶段也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正确建构对太阳高度的认识和掌握对太阳高度的测量方法。只是对于充满好奇心和疑问的学生,教师不能视而不见。笔者结合学校闲置的太阳高度角测量仪开展了“太阳高度角变变变”的拓展研究,引领学生认识了太阳高度角,向学生介绍了仪器的规范使用,并鼓励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测量和记录,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如学习绘制表格和柱状图。

整个拓展性活动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在研究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利用校内闲置的资源,以观察实验的形式发现并解决学生的疑惑,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规律的能力。拓展原则是以学生的兴趣点为依托,对研究内容取舍有度,贴近学生实际,彰显厚度。综观整套教材内容,拓展点很多,部分整理如下表。

二、取生活资源,显拓展宽度

以生为本是开发科学拓展性课程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拓展性课程应取之于生活,以学生身边的实物和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项目、专题的形式,通过开展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生活资源的选取要关注并了解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指向解决问题,彰显拓展的宽度,切不可与学生的生活割裂,或高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案例解析】

当地农村遍布着一种名叫“无患子”的落叶乔木。它的果实呈球形,橙黄色,干时变黑,放入水中浸泡后会产生泡沫,滑滑的,形似肥皂。学生针对这个来源于生活的发现提出了问题:这些果实看上去像肥皂,但能不能像肥皂那样清洗物品呢?科学拓展性活动“无患子果实探秘”就这样“诞生”了。首先,教师组织学生采用看、摸、闻、撕等感官观察方法,由外到内仔细观察,然后設计“清洗脏毛巾”的对比实验,用浸泡无患子果实的液体和普通的自来水来验证其清洁能力,最后查阅资料,了解无患子果实的成分,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展活动流程如下图。

虽然“无患子果实探秘”的内容是学生偶然发现的,但这却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反映,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内容往往就是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基于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科之间的融合才是拓展性课程改革的归宿。“无患子果实探秘”不应戛然而止,而应拓展其宽度。笔者又将该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等学科融合,组织学生通过视频、图片资料了解无患子的生态习性和药用价值,并广泛宣传,带领学生提取无患子果实的汁液,购买模具,制作无患子肥皂,这些活动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无患子果实探秘”从学生生活中极为细小的发现和质疑开始,循序渐进地深入,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为因地制宜地选取、开发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提供了方向。学校又陆续开发了相关课程内容,见下表。

虽然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无固定、统一的教材,但学生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关注学生生活,因材施教,因生而异,生活资源为开发科学拓展性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三、集自然资源,显拓展深度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果教师能结合科学教学内容,开发和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运用到拓展性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能使科学探究变得简单可行、生动活泼,更具生活化,而且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使科学探究巧妙地渗透人文价值。

【案例解析】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是一个令科学教师觉得枯燥乏味的单元。究其原因,一是岩石和矿物专业性强,种类丰富,教师的知识面不足,无法分辨,难以引领学生开展探究。二是探究兴趣不浓,虽然实验室内有较齐全的岩石种类,但标本形体较小,无论从声音、手感、颗粒等方面都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笔者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主题单元系列拓展课程,以破解难点。

首先,以“家乡岩石展览会”活动为切入点,组织师生采集家乡的岩石,同时发放岩石矿物的图片资料,指导学生运用各种观察方法、鉴别方法对家乡的岩石和矿物进行比对、分类和鉴别,并贴上标签,最后带到学校参加展览会。其次,联合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看一看:奇形怪状的石头”“演一演:石头的故事”“说一说:石头的妙用”等主题系列活动。系列活动多维度地展示了岩石的多姿多彩,增进了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矿产资源的了解,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关爱地球母亲,保护环境的情感。

学校充分拓展和利用当地农村有价值的、可利用的、有特色的科学资源,陆续开发了专项研究类型的拓展性课程,见下表。

需要说明的是,这类拓展性课程只要求学生了解该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感受家乡自然资源的丰富性,体验探索的乐趣,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盲目地认为每个学生都要掌握这类课程的知识点。

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基于“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去开发、去开展,最大化地利用农村豐富的课程资源。它使拓展性课程活动呈现多元、立体的探究格局,引领学生开展基于生活的探究并不断走向深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Z].2015-9-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吕文焕.小学科学拓展性探究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文学教育,2011(8).

[4] 魏立峰.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课外拓展与延伸[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8).

(浙江省长兴县夹浦镇中心小学 313109)

猜你喜欢

拓展性课程资源农村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三适连环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以实验探究为切入点的拓展性课程研究
由易到难分层设计 循序渐进系统推进
基于教材增设素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