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走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2018-05-03马晓炜
马晓炜
2016 年 9 月开始,全国中小学开始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语文统编新教材。入职以来的第二年就接触到了统编新教材,作为使用新教材的新人,不乏欣喜与自豪。在这一年半的教学实践中,可谓是思考与收获并存。
正如教研员陈菊飞老师在讲座中所提到的那样,新教材着重强调“三位一体”新的阅读教学体系。也就是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在这里,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不同的课型中,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一、课外阅读教学探索
在最初的课外阅读教学中,我的课外阅读教学遵循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流于浅薄,仅仅停留在检查进度或兴趣引导上,不到位。所谓的读书活动,也只不过是写读书笔记,而学生往往会运用网络而抄读书笔记,为了任务而任务。有时变相成为应试的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的是一种缩水的“快餐式”的阅读,提炼阅读重点,直接填鸭式的告诉学生。一段时间下来,我越发的发现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得对名著阅读索然寡味,阅读效果可见一斑。
在统编教材中,名著导读有了新面貌。名著导读穿插在第三、第六单元之后,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附录,而是成为教材中正式的教学内容,还增设了 “阅读方法指导、“专题探究”。推荐阅读量也有增加,每一次名著导读,除了重点推荐的一部名著,还以 “自主阅读推荐”的形式另外推荐两部名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已经纳入教学计划,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课时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我首先做到的是和学生一起阅读。我们学校每周有2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对于珍贵的20分钟,我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和学生一起阅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同时,课外阅读作业的布置,不仅仅是对学生,也是对我自己,我会和学生同时阅读,并利用语文课的前10分钟进行随意的阅读交流,只有阅读过这本书,才能自如的与学生畅谈感想,也能带动学生阅读,让学生重视阅读作业。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单篇式的阅读教学与整部书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一)单篇式阅读教学。
单篇式的阅读教学即对进入教材中的名著阅读课文进行精细的剖析,是“给例子”“给方法”,意在解决如何读好一本书或某一类书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读书方法,与名著导读中的“阅读方法指导”相结合。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来指导读书方法。
1.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同时,还要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
2.《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的“读书方法指导”指出,“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带着个人的生活体验去读,你可能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由此,我结合学生的童年经历设计问题研读文章。如“小时候,你的爷爷奶奶有没有给你讲过稀奇古怪的故事?”,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便一个个回忆童年,课堂故事的交流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这之后让学生品析“美女蛇的故事”部分,便水到渠成,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我们需要带着自己人生感受和经验去读经典作品。
(二)整部书的阅读教学。
最重要的是整部書的阅读教学,在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提示学生可以将之前学习过的单篇阅读教学课中学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整部书的阅读中来。同时课程的设计重点把握两个关键词——兴趣和活动,即问题设计有“趣”以及设计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体验、交流的活动,这两者应该是合二为一,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得以体现。就拿《西游记》的名著阅读教学为例,在教学这部名著时,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而这些教学活动,也是与《西游记》名著导读中的“专题探究”部分相契合。
二、写作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细读教材可以发现,统编教材体系让写作教学目标更明确,随文学习为主又各有年级侧重。七年级关注基础写作能力训练;八年级针对专项写作实践训练;九年级则是写作能力提升训练。从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态度开始,进而到如何写事、写人,再到思路、写法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具体的写作指导上,部编本比老教材更为详细,编排明显更具有系统性和计划性,指向性和目的性也更加明确,这也使得教师操作起来更有目的性,清楚了解不同年级作文教学的关注点是什么。
就七年级写作教学而言,针对学生的写作现状,以及教材写作教学目标,即关注基础写作能力训练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态度,并结合学生作文写作的一般过程。可以以“专题式微型写作”为依托,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