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兰花机械化移栽初探

2018-05-03施志权吴伟谊郑微波张锋锋李剑伦

现代农机 2018年1期
关键词:西兰花机具机械化

施志权 吴伟谊 郑微波 张锋锋 李剑伦

作者信息:宁波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315016,浙江宁波

1 西兰花机械化移栽的背景意义

西兰花又名青花菜、绿花菜,是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西兰花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和胡萝卜素,营养成分居同类蔬菜之首,被誉为“蔬菜皇冠”。西兰花菜花中所含的胡萝卜素,是防癌抗癌的重要成分,尤其在防治胃癌、乳腺癌方面效果尤佳。

西兰花是中国近几年以出口为导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蔬菜,现已在浙江、广东、福建、云南、上海等省市有较大面积的种植,宁波市已建立起西兰花生产出口基地,并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仅慈溪市种植面积达6 667 hm2,但种植方式还是以传统手工为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明显减少,劳动力成本明显增加。如何改变目前这种用工难的现状,采用机械来代替人工移栽,实现机械化移栽作业,从而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西兰花种植机械化水平已成为农民创收、国家创汇的重要手段,引进试验推广适合宁波市土壤特点的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和配套机具,对于提高西兰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推进西兰花产业的生产专业化、区域化、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移栽机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20世纪初期,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了早期的近代秧苗栽植机具,这些机具仍为手动栽植,只是减轻了移栽时肢体反复屈伸的繁重劳动。20世纪30年代后期,有了能送秧入沟、实现机械化的栽植器。20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国家研制出了多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半自动移栽机。至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蔬菜栽植机械化水平为 58%,国营农场已达67%。20世纪80年代,半自动移栽机已在西方国家的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制钵、育苗和移栽已形成完整的机械作业系统,实现了各种机具的配套使用。

我国旱地栽植机械的研发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1990年以后,栽植机械进入推广阶段。2008年以后,移栽机开始进入生产实用阶段,许多产品已进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正在逐步被农业生产企业和种植专业户所接受。目前,全国蔬菜生产机械化整体水平在25%左右,按国际标准,处于初始的生产机械化水平。我国对蔬菜生产机械化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关注于某类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技术的研制、开发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另一方面侧重于研究机械推广的影响因素。旱地栽植机械已逐步用于棉花、烟草、油菜、玉米、糖用甜菜的移栽中,在蔬菜上的应用也渐渐地多了起来。蔬菜移栽是蔬菜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秧苗机械移栽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作业质量。资料显示,番茄、辣椒等的机械移栽技术已开始应用于生产。为此,宁波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通过调研,引进适合我国南方地块的移栽机进行试验,确定移栽机的适应性及实用性。

3 西兰花机械化移栽试验

3.1 移栽机选型

西兰花育苗

宁波市农机推广中心于2016年组织技术人员对目前宁波地区西兰花种植模式、农机农艺等情况,以及国内外相关机具技术指标进行调研,发现宁波地区西兰花种植模式多样、农艺复杂,制约了西兰花的机械化生产,现有移栽机不适合使用,急需适应性强的西兰花移栽机械化作业机具。通过对西兰花现有种植模式的梳理,经过大量对比,最后选择了鼎铎2ZB-2蔬菜移栽机作为西兰花机械化移栽试验的机具。

3.2 确定试验地点和试验方案

按照农业机械作业条件基础较好,种植面积相对集中,区域示范带动能力强,科技意识、服务意识较强等选点条件,选择了慈溪市绿辉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宁波海通时代农业有限公司为试验示范点,并拟定了具体试验方案和技术路线。慈溪市绿辉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鼎铎2ZB-2大田移栽机在平整大地进行移栽试验,技术路线为:地块准备→深耕→开大沟(深30 cm以上,沟宽40~45 cm)→施基肥→平土→机械化移栽 (鼎铎2ZB-2大田移栽机)→田间管理→收获及分析。宁波海通时代农业有限公司采用鼎铎2ZB-2大田移栽机进行大田与作畦对比移栽试验,技术路线为:地块准备→深耕→开沟→施基肥→平土→作畦(畦宽0.6 m,高15 cm,沟宽20 cm)→机械化移栽 (鼎铎2ZB-2大田移栽机)→田间管理→收获及分析。

3.3 试验前期准备工作

试验前协调好移栽机厂家调运机具到试验点并且完成安装调试,购买好试验所需农资并配合试验点做好西兰花育苗工作。

3.4 现场移栽试验

先后在慈溪市绿辉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宁波海通时代农业有限公司进行了西兰花机械化移栽试验。第一次试验,把移栽机行距设为45 cm,株距设为40 cm,速度40株/min,栽植深度7 cm,密度 0.067 hm23 000株。由于试验中作业不是连续进行,经常停车看栽植效果,因此生产效率不高;实际在熟练机手操作下每天可移栽西兰花0.67 hm2左右。第二次试验当天下雨,慈溪当地土壤黏性较大,使得试验中存在一些问题:栽插机构内表面粘泥,导致西兰花苗无法落到地里;在转弯时前轮不能打死,一打死转弯阻力太大,造成调头困难;移栽机行走过后有两道轮印,调头回来时苗如果栽在这道轮印内会造成栽植深度不够,并且轮印内在雨天容易形成积水;覆土轮压实效果欠佳,在大田里很容易出现栽植深度不一致的问题,造成部分苗压不实。

3.5 移栽后田间管理

移栽后做好田间管理和生长状况跟踪。第一次追肥为移栽后10 d,0.067 hm2条施磷酸二铵8~10 kg;第二次追肥在当花蕾直径2~3 cm时,0.067 hm2施复合肥25~30 kg和氯化钾5~10 kg;第三次追肥为蕾肥,当花蕾直径2~3 cm时,0.067 hm2施复合肥25~30 kg,同时用0.2%磷酸二氢钾加0.25%硼酸液,进行叶面喷施1~2次。现蕾至采收期间都保持土壤湿润,结球后期控制浇水量。

3.6 西兰花采收

在花球充分膨大、花蕾较整齐、颜色一致、不散球时用不锈钢刀具收割。在茎口加长数厘米,带叶平割,用塑料筐装运,严防机械损伤,在采收筐上覆盖叶片,及时销售,防止发热失水而变黄。对顶、侧花兼用的品种在主花球采收后,选择健壮侧枝4个左右,加强田间管理,待侧枝花球长到一定标准后再行采收。

4 移栽试验结论与分析

4.1 适应性基本情况

通过试验发现,鼎铎2ZB-2移栽机只需1人操作,采用侧开式接盒设计,能适应25 cm以下苗,对较大较长的蔬菜苗有较好适应性,超过这个长度的苗易造成挂苗现象。实测行距44~46 cm,株距在39~40 cm,误差范围1 cm内。鼎铎2ZB-2移栽机作业,对土地平整度要求很高,在大垄上的移栽效果没有在小垄上移栽效果好,但其栽植深度基本都能满足要求。对比人工移栽,人工每天每人可移栽0.13 hm2左右,移栽机1人送苗、1人操作每天可移栽0.67 hm2左右,相当于每人每天0.335 hm2左右,移栽机的生产率约是人工移栽的2.5倍。

4.2 存在问题及建议

试验过程中出现漏苗或者栽植深度不足的现象,其原因是慈溪的土质偏黏性,耕整地时为了保证土壤透水透气而不能把土块打得太碎,打碎到鸡蛋大小的块状为宜,以免表层土因下雨粘结在一起不能透气,这样就造成移栽机行走高低不平,很大一部分西兰花苗栽植深度不够。

试验发现,移栽机对土壤墒情也有适应性要求:土太湿,覆土压不实从而造成死苗;土太干太硬,移栽机构打孔困难。只有当土壤不干不湿、人走上面鞋底不粘土的时候,移栽效果才最好;但是实际天气不可能那么理想,所以对天气的适应性较差。

针对雨天土壤发黏情况下转弯阻力太大、移栽机鸭嘴在栽栽过程中粘土、移栽机行走过后轮印容易积水、覆土轮压实效果欠佳等实际问题,向厂家提出一系列改进建议:将前轮改成水田轮,两后轮后侧加刮板用来刮平轮印,在覆土轮上加配重改善压实效果;改进鸭嘴材料,解决鸭嘴内侧在土壤潮湿情况下粘泥的问题;加水平平衡仪或在移栽机构前加镇压滚轮,解决移栽深度不一致的问题;在两轮外侧再加一套移栽机构,改进成四行机,来解决最靠沟边的那一行的移栽问题和二行机效率较低的问题。

该移栽机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对天气的适应性欠佳,所以就目前的移栽机来说比较适用于大棚内作业。前期起垄机配合耕整地作业,来满足移栽机对土壤平整度和墒情的较高要求。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移栽效果,一定程度上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猜你喜欢

西兰花机具机械化
彩色西兰花绘就七彩乡村经济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打造新亮点!山西将这个产业的7类机具全部纳入补贴!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星级大厨
西兰花
再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