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会计类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
2018-05-02苏丽娟
【摘要】“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变化,高校作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机构,应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会计类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关系,找出相应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会计类专业 专业设置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为了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在优化过程中,必然会淘汰落后产能,相应一些岗位也会调整,会需要一些新的或者更高端综合的人才,那么在作为培养未来经济建设人才的高校,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中,专业设置应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向一致。行业特征明显的专业,在调整时容易很快达成一致,而会计类专业,涉及到很多行业,如何也能够适应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就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会计类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做相关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为我区经济发展与高校专业设置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等学校会计类业设置情况
(一)会计类专业概述
会计类专业,即财务会计类专业,属工商管理学科,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包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审计学、财务管理。其中,会计学专业是最基础以及热门的专业,也是国家控制专业。
(二)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会计类专业设置情况
我区截止到2016年共有53所高等院校,其中17所本科院校,36所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中,有3所院校没有会计类专业。高职高专院校有9所院校没有会计类专业,并且这9所院校为医药类、体育类、艺术类、政法类专业院校。近几年会计热一直不减,各个院校陆续申请开设会计类专业。
二、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概述
(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概念
苏东水(2001)指出: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指的是产业结构通过升级而达到一定高度。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发展比例的问题和一、二、三产业内部各个行业发展的比例调整问题。
(二)我区产业结构情况
通过查询统计资料,我区十二五期间三产的具体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于内蒙古统计局网站。
从上表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三产的生产总值是逐年递增的,其中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保持在9.1%左右,第二产业的占比由55.9732%逐年下降到了50.4757%。第三产业的占比逐年上升,由34.9299%上升到40.4537%。
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一产更优、二产更强、三产更大,畜牧业在农牧业中的比重、非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大型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企业组织结构趋于优化。{1}
而在我区的十三五规划中,可以看到我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未来会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十三五”时期,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加速向中高端迈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推进,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国将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内外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大契机。另一方面我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重型化特征明显,煤炭等资源型产业比重偏高,非资源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我们必须立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产业新体系。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高校会计类专业设置与产业結构优化过程中的问题
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目前会计类专业为我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会计类专业定位不准,存在一定盲目跟风
各类高校都开设会计类专业,不管是综合类、财经类还是理工类大学。不同层次高校也都有会计类专业,但是会计类专业定位层次不明显,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几乎都有会计类专业。我区这么多学校开设会计类专业,没有一个学校可以进入到国家一流专业行列,即使是会计专业排名,也难以上榜。各高校不能够集中教学资源培养一些紧缺专业的学生,而是哪个专业就业率好就开设哪个专业,存在一定的盲目跟风现象,一味追求规模大层次高的会计学专业。
(二)企业需求与高校培养脱节
前文也提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要增加第三产业的比例,也就是要提高服务业的比例,另外我国近几年鼓励创新创业,中小企业大量增加,那么对人才的需求必然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有所变化。工业企业的现代化需要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人员;而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崛起需要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会计人员;另外,随着业务的规范,税务和审计人才必然也大量需要。而目前我区高校还停留在各高校都开设会计学专业,既没有层次也没有特色的阶段。
(三)学生和学校的态度问题
不少学校从学生到学校,态度都有待调整。在就业率的导向下,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脱离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一味像北京等高校看齐,培养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会计人才,忽略了地方经济需要的实践型毕业生。而毕业生也追求大企业、银行等,对职位、薪酬要求高,难以坚持在中小企业中任职。学校和学生都缺乏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的意识。
(四)师资和办学条件
内蒙古自治区很多高校办学时间不长,学校的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师资水平也有待提高,很多年轻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毕业后直接进入到学校任教,这对于应用性较强的会计类专业来说,师资水平难以适应专业要求。在大学会计教学课堂中,几乎看不到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以及知识激烈碰撞。由此可知,学生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学习只为了应付考试,没有学到获得社会实践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五)会计人才实践教学环节较弱
随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实践教学的模式逐渐是培育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然而,当前内蒙古很多高校在会计人才的培育过程中,依然延续的是传统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采用填鸭式教学的方式,教师过于注重理论讲述,忽视实践教学。并且,大多数会计课程的实践环节只是形式上存在,课程的设计与安排也不恰当。社会实践、会计模拟、社会环境等具体实践因素虽然会安排在课程中,也通常也会进行理论的学习,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极少,且难以保证实践过程中的质与量。
四、高校会计类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相适应的对策
那么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高校专业设置的合理优化,提供一些建议。另外,我区在“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内蒙古自治区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在稳定基础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优先发展与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大力发展与全区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
(一)调整专业定位,形成不同层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院校争取在建设一流专业过程中,培养高层次财务管理、审计等人才,提高学生的层次,提高专业的知名度;而高职高专院校应重点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实践性学生,能够适应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发挥各高校的优势和特长,调整专业定位,区分出会计类专业的不同层次,培养不同层次的会计类学生,才能够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目前针对会计类学生而言,应该增加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例如金融工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组织行为学、运筹学、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学、风险管理等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以致用和减轻学生负担为目标,适当将这些课程整合在一起,安排课时。
(二)专业设置层次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各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政策和财政支持、就业机会,各高校也为区域经济提供专业人才的培养。互为促进。所以各地高校专业的设置要与当地产业结构一致,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前文分析,我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中大量需要能够为新兴产业与服务业服务的人才,会计类专业的学生也应大量流入这类企业。我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从发展趋势来看,会需要适应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的会计,以及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需要一些高层次的人才,财务管理专业人士。另外,随着第三产业的增长,审计专业也必然会大量需要。那么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调整自身现有专业,利用自身优势,培养适合区域发展的学生。
(三)发展民族教育,开设蒙授会计专业
我国发展“新丝绸之路”,“俄蒙大通道”,在此机遇之下,对于我区经济的发展,会有更多的蒙古国和俄国的企业与我区的企业进行贸易活动。这时会大量需要懂蒙语、俄语的专业人才,这样有助于经济交流。那么懂蒙语的学生有先天的优势,可以进行语言交流,再学习一些会计专业知识,对于进入外贸企业,都是有很大优势的。目前内蒙古财经大学就有蒙授会计专业,其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開设这类专业。
(四)端正就业态度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将今后就业的途径、适合的职业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有为本地区发展服务的意识。引导学生就业优先为本地区发展出力,从学校到学生,都能够树立这样的思想。择业时不要好高骛远,总想着去财务管理岗位,财务岗位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做出来的,不可能一毕业就成为财务管理岗位,需要一定经验的累积。从学校到学生都要转变意识,主动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做贡献。
(五)加强师资培养,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加强师资建设,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挂职锻炼,培养教师与企业的衔接感,这样教师更了解企业的需求,在讲授课程时,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会计类专业注重实践操作,所以在师资培养上,也鼓励教师考取一些会计类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引进校外企业人员进校进行指导,加大实习力度,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进行更多实践实习。不断提高我区高校的办学水平,集中精力办好适应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专业。
服务区域经济是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的内在要求,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应该根据内蒙古区域的经济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升级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所以高职高专院校更应该在此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集中力量办好各类实践性会计类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实践教学方面,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例如,可将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作为教材主线,融入丰富、生动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教学材料中,适当安排一些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除此之外,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模式,集合同一年级老师的说、讲与评论课程,邀请不同年级的优秀教师听课。
五、结语
总之,高等学校会计类专业设置要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相适应。内蒙古自治区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才的培养要能够跟上脚步,否则,难以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内蒙古自治区当地各高校不要蜂拥而上,应该踏踏实实办好一个专业,做好专业定位能够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相一致。发展民族教育,为地区经济做贡献,使我区高校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适应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注释
{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
参考文献
[1]李巧,袁昊天.《会计类专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商场现代化,2016.21.
[2]齐慧.《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内蒙古主导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35.
[3]何平,陈丹丹.《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统计研究,2014.7.
[4]傅立芝,周永清.《安徽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6.1.
[5]王秋鹏.《服务区域经济新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经济研究导刊,2017.30.
[6]王辉,朱建.《论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校专业设置》.教学研究,2011.1
[7]卢风琪,牟占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本科专业设置的优化——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4.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NGJGH2017215.
作者简介:苏丽娟(1982-),女,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