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2018-05-02李长亮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4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研究生创新能力

李长亮

摘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A大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研,認为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有创新意识和导师指导、课程体系、学术交流与实践等,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4-0229-02

创新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研究生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其重要的内容。但是,人才培养的转变,对高校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A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调研,收集第一手数据资料,进而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A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众多,本文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从创新意识、课程设置、办学条件、导师指导、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收集数据,以此为基础构建A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一)变量说明及数据描述

1.变量说明。本文的研究主要通过调研问卷进行,在调研问卷中共有19个问题,分为五类,分别从创新意识、课程设置及学校的办学条件、导师的作用、实践活动和学术活动方面收集数据。

2.数据采集。本课题在研究中设计了《A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构建调研问卷》,该调研问卷根据前面的假设设置了相关问题。共填写调研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75份,有效率91.6%。学生性别比例为男生126位,占42%;女生174位,占58%。

(二)A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很多变量是定序和定类变量,为了有效研究各个变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相对影响即共同影响,本文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方法。最优尺度回归方法可以全面反映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影响,避免了普通归回中对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编码所造成的分析误差。

2.实证分析。为了找出影响A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其中的17个问题进行分析,试图发掘各因子的影响。

首先,进行检验。依据因子分析方法,首先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KMO统计量为0.712,同时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中Sig为0.000,因此适合用于因子分析法。

其次,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统计检验,该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经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旋转后的因子矩阵见表2。

由表2可知,因子分析中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变量,其中因子1的方差贡献率为30.13%,因子2的方差贡献率为23.62%,因子3的方差贡献率为10.06%,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81%。由此可见,三个因子对原有变量的总方差具有60%以上的解释能力,因此三个因子可以用来解释A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因子1的构成有“选择攻读研究生的主要动机”、“对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对本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的把握”、“导师对学术研究的帮助”和“参与导师课题”,因此将该因子命名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导师指导”。

因子2的构成有“认为所学课程”、“认为所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对我校研究生教育情况进行评价”,因此将该因子命名为“研究生课程体系”。

因子3的构成有“认为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状况”和“认为学校、学院提供的学术交流活动机会”,因此将该因子命名为“研究生学术交流与实践”。

3.因子得分计算。采用回归法计算因子得分系数,根据确定的3个公因子以及公因子的得分与原始变量的标准化数据即可计算A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计算模型为:F=0.3013*F1+0.2363F2+0.1006F3

根据此模型可以计算出A大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水平。

二、A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构建

根据前文的分析,构建A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该机制由创新意识和导师指导、课程体系、学术交流与实践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内容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

1.创新意识和导师指导。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培养其发现问题的意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突出培养其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其次,积极思考。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多方面培养其积极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之后应该鼓励其积极思考解决思路。最后,积极探索问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其积极探索问题的意识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使学生能够积极探索相关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导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导师加强创新思想的引领。研究生学术思想形成过程中,导师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导师对研究生学术思想的形成具有思想引领作用。其次,创新知识引领。创新知识引领是导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导师对研究生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体系的设置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要兼顾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基础课程的设置。基础课程的设置主要是根据本专业、本研究方向进行设置。其次,在研究生课程设置过程中,加强创新能力相关课程的设置。再次,加强前沿课程的设置。学科前沿课程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指导。最后,促进各种课程之间的协调。各种课程之间应该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学术交流与实践。学术交流与实践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术交流可以使研究生能够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同时可以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实践活动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更为重要,通过实践活动使研究生能够对相关问题有深入了解,根据问题的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学术交流,通过各种途径,例如举办学术报告会、鼓励研究生参加其他学术报告、学术交流会等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使研究生向专家学习或者研究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活动,特别是要加强研究生自己动手、实地调研等实践活动的培养。

三、结语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该从创新意识和导师指导、课程体系、学术交流与实践等各个方面协同推进,共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新明,王平.浅析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1999,(18):26-28.

[2]张应春,丁毅强,曾文曲.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千因素及其对策[J].高教探索,2000,(2):63-65.

[3]钱存阳.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高教探索,2002,(1):52-53.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研究生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