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教师的家长写给自己的信
2018-05-02唐中云
〔关键词〕教师;家长;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9-0075-03
我平时接触到很多对孩子有焦虑情绪的家长,我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而焦虑本身对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并无好处,很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如何把自己从焦虑中解脱呢?最近看了布鲁纳的《叙述的故事》,里面讲自我叙述其实是自我制造、自我救赎的过程。受此启发我想必须在内心和自己进行对话,说服自己、提升自己。于是便产生了给自己写一封信的想法。(下文的中天天,不特指我女儿,只是个代称)
天天妈妈:
你好!虽然经常在一起,但是还真没有时间来好好聊一聊,你总以各种理由来躲避我。今天我停下了你的所有工作,要和你聊一聊孩子,聊一聊教育方法,聊一聊父母之责,聊一聊对成功的定义、聊一聊你内心的恐惧。
你可能觉得我啰嗦,嫌我多事。我不管,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第一,孩子究竟于你意味着什么?你好好想想。是你炫耀的资本吗?考个好成绩在同事面前很有面子?证明自己会教育孩子?那你当初把她带到世上来是不是太自私了一点?当她不能给你挣足面子的话,你打算怎么办呢?你就退货吗?一看退不了,就如同一件不爱穿的过时的衣服压在箱底吗?或者捐送出去吗?这话是不好听,但是你的行为看起来仿佛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你为什么不正面面对孩子的成绩呢?考好了说明她认真,有提高。没考好,说明她在努力,待提高。你想想当初孩子说话晚的时候,你说“贵人多语迟”,事实证明孩子确实也没有语言障碍。可是当初那种对孩子的信任哪里去了呢?当初你在南山对着观音许下愿望时,你说你会好好照顾她,一辈子都全心全意爱她的。如今,她每天努力早起晚归,得到的回报和努力不匹配时,你是在保护她吗?当初你说过要一个成绩好的孩子了吗?当从产床上醒来,你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医生,孩子健康吗?孩子会哭吗?”如今怎么要求就变得越来越多了呢?
第二,我们来谈谈教育。你是学教育的,那我问你,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教育是教人虚荣吗?教人用孩子来炫耀?教育是教人麻木吗?明知孩子内心已经很痛苦,还去责备她不用功、不认真?你不是看过很多教育学的书吗?教育是点亮黑暗,点燃热情,引导光明。所以,当孩子在努力了还处于困境时,你应该过去搂着她,告诉她,孩子,别怕,妈妈在身边,咱们一起走过这段困难的黑暗。你用你看到过的案例告诉她:努力体验本身就是财富;困境中的启迪有时会大于顺境中的欣喜。因为你曾经获得过这些财富,你应该把你当初的故事告诉她,而不是去指责。意义蕴藏在故事里,让孩子自己去领会。
那你肯定会说,难道教育就是放任吗?明知她有错,就不去管吗?教育当然不是放任,教育是示范和引导。面对一张卷子怎样是认真?怎样是有效率的努力?你的工作做得如何?你的工作效率又是怎样的?用行动去教化,行胜于言,你经常是说得太多,做得太少。要求孩子的多,要求自己的少。你要求孩子是一个出色的孩子,那你是一位出色的家长了吗?所以,教育不是放任,教育不是家长对孩子的发威,教育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的成長。孩子是家长的镜子,从她身上照出来的恰恰是你的不足。所以,聪明的做法不逃避问题,而是一起去面对,一起去克服。
第三,你这个家长,甚至你身边的家长为什么对学业如此焦虑呢?上好小学困难,上好初中困难,上好大学困难,这是必然的。以前的中国考中科举的也是少数人,在美国上常青藤的也是极少数孩子。但是为什么你们比他人要格外焦虑学业呢?因为你们对人生的追求太单一,就是追求所谓的成功,而且把成功的定义又定得特别狭隘,那就只是考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为什么不能学习你的父母们呢?你的父母是农民,他们在种田的时候,没有要求田里只能种水稻啊?我看现在在水田里有种莲藕的,既是美景引来了游客,又有莲蓬、莲子、莲叶、莲藕出售,不也是很好的吗?旱田里种黄豆、种玉米、种红薯也收获累累。当然,让孩子努力学习是对的,就如同田里种什么都得勤去照看,浇水、治虫、除草。但是真碰上坏天气减产了,农民也很自然接受,说一句,看明年的了,还能总这么背运吗?教育的艺术是等待的艺术,等待她的省悟,等待她找到自己的方法,等待她找到自己的方向。在等她之前,先要重新定义更宽泛的人生成功学——不浪费自己的才智,有自己的快乐和成就即是成功。
第四,你虽然是个老师,但是你读的好书太少了,你人生的导师太少了。在关键的时候就知道钻牛角尖,随大流。说什么大家都这样我不重视也不行啊;跟大家一样总不会错啊。其实,你的思考太少了,在深入思考后,放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一次考试,就算是高考,它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关键是你给了孩子什么样的人生积淀,她有没有能力去应对复杂的人生。你教学生《论语》,孔子忧虑什么呢?“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而现在呢?你们这一代人忧的只是“学之不讲”,这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洛克讲,孩子就如同白板,在这个白板上,我们是要很谨慎地给它涂上色彩,所以我们考虑的东西要更多一点,更深一点。要不然,很可能你焦虑半生培养出来的是空心人,她最后还恨你夺走了她的人生选择权和体验权。那个北大学生声讨父母的万言书不就是明证吗?而这恰恰是我们要忧虑的。当你把忧虑的范围放宽,把忧虑的视野放大,可能就不再焦虑了。
第五,我知道你内心有着深深的恐惧。因为你和天天爸爸从农村考到北京,有如今的一个安身之所,是你们当年在艰苦的环境下奋斗使然。但说到底,你们还是北京的草根族,稍有点经济不景气,你们的家庭可能就会首当其冲。所以,你们愿意在目前你们还精力充沛,还能帮得上忙的时候,把孩子培养好,享受好的教育资源。你们心里很不服气,我们在当年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能考出来,现在的孩子基因又不错,孩子也不笨,学习环境也是改善了很多,父母的关心无微不至,凭什么孩子就是学不好呢?对此,你就是想不明白。天天妈妈,你冷静一下,想想,你当初的条件差,大家都差啊,你和什么孩子在竞争,和很多不爱学习,甚至退学的人在一起竞争,你乖一点,你勤奋一点,就考出来了。现在是什么情况?孩子们大都生活环境优越,家长的文化程度也普遍有所提高,都是特别重视孩子教育的,孩子要分出高下,想考到比较靠前的位置,相当不容易。况且,那时社会环境简单,村里连个电视机都罕见,孩子不会沉溺于网络之中、游戏之中。而现在呢,手机太好玩了,诱惑太多了,孩子一玩就忘了自己的学习。所以,不能因为你的恐惧,就把孩子想得比你那会儿容易。其实他们的心理处境更为艰难。体谅、理解孩子,我们才可能真正和孩子沟通和交流。只有有了顺畅的交流,才可能有有效的教育。
天天妈妈,我知道你总是想把什么事情都给孩子想到了,唯恐自己有什么做不到的地方,从而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你总和别的家长比,发现别的妈妈会做各种早餐,天天不重样;发现别的妈妈会给孩子读故事,每晚读一本,如今都读了哪些名著了;发现别的妈妈会跟着孩子上辅导班,以便辅导孩子。你也和别人比孩子,上学前,你觉得天天什么都比别人强;上学以后,发现你们家天天什么都不如别人家孩子。这不是很奇怪吗?孩子一下子会差这么多?是我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原来是抱着欣赏的态度,所以发现她什么都很好;而上学后,换作挑剔的眼光,得考第一,只要有错就不能接受、就着急上火。你就开始了从温柔的妈妈、亲切的老师变成了成天跟孩子嚷嚷的老妈、毫无耐心的“火药桶”。想想多可怕,难道你要把这样的生活从孩子上小学持续到孩子上大学?而你最担心到時候教了半辈子书,教了很多考清华北大的学生,自己的孩子却考不了好大学!这就是你要的人生吗?其实,为人父母有些地方给孩子考虑不周到,不见得是件坏事。一位邻居妈妈跟上大学的女儿道歉说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让女儿更为出色。没想到的是,女儿却这样回复妈妈:
你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每个人都没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十全十美的天才,每个孩子肯定都有优点和缺陷,不要一味地自责和惭愧你在教育我时的不足,反过来想你们教育我变成了很好的人。我现在的样子大部分都是我自己造成的,只能靠我自己去思考和改正,每对父母都不能永远陪伴在孩子身边,也不能把所有的错误都包揽到自己的身上,是时候让我自己去犯错误自我改正成长了。
我想那位妈妈感动得都流泪了。多好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恰恰很成功。因为孩子知道该轮到自己去犯错去改错了,因为人生是她自己的。
你也不用把生活的价值建立在孩子的考学上,你去争取你事业的成功,你不给孩子强加你的价值。好像你事业上无所建树完全是因为全心全意培养孩子去了似的。孩子不愿意看到作为一个牺牲者的妈妈整天向自己索要学业的回报。孩子愿意看到你在工作中享受的样子。所以,你作为母亲,她作为女儿,都应去听从内心的召唤,去做真正的自己。不要把亲子关系这最伟大的关系,变成为了对对方负责,所以只好不对自己负责的利益交换关系。母子、父子、母女、父女一场,不是为了互相伤害、互相牺牲、互相埋怨,而是为了互相支持、互相温暖、互相激励、互相成就。
天天妈妈,以前都是你在教训别人,这一次,听了我的教训,心里不好受吧?我把积攒在内心的话都说出来了,心里痛快多了,否则,我老想和你吵一架。
唐中云
2018年2月3日
(作者单位:清华附中,北京,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