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出血管理条件下单髁置换术后出血及凝血规律的研究

2018-05-02朱东平杨伟毅卢明峰袁溢霖潘建科刘军郭达曹学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二聚体隐性置换术

朱东平,杨伟毅,卢明峰,袁溢霖,潘建科,刘军,郭达,曹学伟*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关节骨科,广东 广州 510120)

随着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逐渐提高,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不断减少,广大学者及患者对UKA的认可度逐年上升[1-4]。同时,也有文献指出,单髁置换术后的输血率仍达7.4%[5],因抗凝药使用不当导致深静脉血栓的不良事件时有报道[6],其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仍需引起足够重视。

我科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全程出血管理[7],通过术前准备、术中针对止血、术后出血控制等一系列措施将TKA出血明显降低,将TKA的输血率保持在1%~3%,有症状性深静脉血栓低于0.5%,但是尚未明确全程出血管理条件下UKA的出血及凝血规律,且目前国内外暂未有研究对UKA术后的出血及凝血规律进行探讨和总结[8]。而探讨UKA术后出血量及凝血相关指标的波动规律,可以为合理运用止血药、抗凝药,节约医疗资源及加速康复提供参考依据。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UKA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我们有必要对全程出血管理条件下UKA术后的出血及凝血规律进行归纳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骨关节共302例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筛选和评估,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数据收集。纳入标准:a)患者第一诊断符合2015年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AAOS)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诊断标准[9];b)术前的手术方案由专家组参与制定,包括1位主任医师或2位以上副主任医师;c)患者符合单髁置换术适应证,即膝关节单间室的病变,无其它间室病变或者仅有轻度退变;术前膝关节屈伸活动>90°,内翻畸形为5°~15°,屈曲90°时内翻自动矫正;前后交叉韧带及副韧带结构完整;术后生活方式较为安静。排除标准:a)同一年实行双侧单髁置换术;b)同一年内曾行包括全膝关节置换术等出血量较大的手术;c)术前血红蛋白<80 g/L;d)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并发全身系统疾病;e)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凝血功能异常疾病的患者。

符合纳入标准且资料完整者共273例,均由我科主任医师主刀完成,其中男性79例,女性194例;年龄46~87岁,平均(67.21±8.23)岁;身体质量指数(26.17±3.27)kg/m2;左膝83例,右膝190例;合并内科基础病189例;固定型平台181例,活动型平台92例。

1.2 全程出血管理[7,10-11]:

1.2.1 术前准备 入院后完善血常规、生化34项、输血4项、凝血4项、D-二聚体、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负重位双下肢全长片等检查。

1.2.2 术中针对性止血 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或腰麻,抬高患肢约3 min后上止血带,沿髌旁内侧入路暴露关节腔。切开前10 min以氨甲环酸1 g静脉滴注,关闭切口时以含氨甲环酸0.6 g的鸡尾酒灌注关节腔。手术均采用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同的针对性止血技术[10],即在术中行四次针对性止血步骤:a)进入关节囊后,对易出血点进行针对性止血,对后关节囊-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处胫后动脉、后内侧关节囊膝内动脉分支、后方关节囊滋养血管等进行电凝止血;b)假体安装后至骨水泥硬化期间,对伤口加压止血,骨水泥硬化后,对暴露的软组织的出血点行直视下电凝止血;c)松开止血带后,先后对术口外、内侧直视下以电凝止血;d)脉冲冲洗关节腔后,再次对以上部位出血的地方进行止血。

1.2.3 术后出血管理 术后3 h、术后第1、3、7天的6:00抽血复查血常规、生化、凝血4项、D-二聚体监测相关指标;术后当天以氨甲环酸1 g静脉滴注,术后6 h于患膝术口冰敷30 min,2次/日,双下肢均穿梯度压力弹力袜;术后达6 h后打开引流管,术后第1天拔除引流管;术后第1天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 g;术后第1天看护下扶拐下地站立及行走;术后第2天扶拐下地行走,并于床边主动行屈膝练习;排除抗凝禁忌证后,可于术后第1天予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配合补气活血中药方剂抗凝。

1.3 术后评价指标 主要收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引流量、输血情况、自体血回输使用情况等资料,并根据Gross方程[2]计算术后3 h、第1、3、7天的失血量;血容量根据Nadler[12]等提出的公式计算:血容量=K1×身高(m)3+K2×体重+K3(男性K1=0.366 9、K2=0.032 19、K3=0.604 1;女性K1=0.356 1、K2=0.033 08、K3=0.183 3)计算;根据隐性失血量=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异体输血量计算出术后第1、3、7天隐性失血量;计算术中自体血输血率(自体血回输血率=自体输血例数/总例数×100%);收集术前、术后第1、3、7天患者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s,RBC)、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4项、D-二聚体等检查结果。

2 结 果

全程出血管理条件下,273例患者单髁置换术后的平均显性出血量为(111.98±58.00)mL;术后3 h、第1、3、7天的隐性出血量分别为(48.45±10.35)mL、(54.68±20.13)mL、(75.36±10.21)mL、(49.49±21.36)mL,隐性出血占总出血量的平均比率为53.4%;术后3 h、第1、3、7天的总出血量分别为(160.43±38.52)mL、(166.67±36.89)mL、(187.35±60.31)mL、(161.48±57.97)mL;UKA术后第3天时患者出血基本停止,而此时失血量也达到最大值,出血情况及出血变化规律见图1~2;出血相关指标中血红蛋白的变化规律与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于第3天达到最大、而后恢复的变化规律相似,因而在评估患者UKA术后失血情况时,血红蛋白的可靠性高于红细胞计数,两者变化情况见图3~4;凝血指标大都波动于正常范围,并可于术后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见表1)。

术后有9例患者因线结反应出现切口延迟愈合,其余均为甲级愈合;均无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假体周围骨折等围手术期并发症出现。

典型病例为一68岁女性患者,因“双膝疼痛2年,左膝尤甚”入院,久行、上下楼梯及下蹲出现双膝内侧疼痛,曾服用抗炎镇痛药止痛,期间间断行针灸、按摩等保守治疗后疼痛反复并呈进行性加重,术前X线片示双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病变,下肢力线欠佳,遂行UKA治疗,末次随访关节活动度120°,术后疗效满意。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5~7。

图1 总出血量变化折线图 图2 隐性出血量变化折线图 图3 血红蛋白变化折线图 图4 红细胞计数变化折线图

组 别PLT(109/L)D⁃2聚体(mg/L)PT(s)FIB(g/L)APTT(s)TT(s)术 前240.17±54.790.56±0.7012.97±1.734.96±0.7436.93±4.018.88±4.30术后1d212.45±56.051.94±1.4013.75±3.793.65±0.5933.56±10.4812.60±2.21术后3d195.44±86.510.96±0.8013.91±4.884.75±1.1235.95±14.0116.26±0.87术后7d249.70±52.021.14±1.1713.14±3.205.1±2.2036.88±17.827.94±4.49

图5 术前双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示双膝内侧间隙狭窄 图6 术后2 d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单髁假体固定在位 图7 术后双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示术肢力线可,内翻畸形纠正

3 讨 论

3.1 出血及相关指标变化规律 由图1、2可知,用Gross方程计算出来的术后总出血量及隐性出血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在术后第3天前上升,于术后第3天达到最大,随后呈下降趋势,在术后第7天时降至术后3 h水平。出血量本应累积上升直至停止,而由Gross方程计算出来的术后总出血量及隐性出血量为理论数值,有下降趋势。因此在术后3 h、第1、3、7天这4个时间点中,术后第3天为最大出血量时间点,此后由于机体造血的速度大于失血速度,或者失血已经停止,血容量开始回升。而术后隐性出血量占失血量的比率先是有所下降,于术后第3天达到最低,至术后第7天时又有所上升,其术后平均比率为53.4%,隐性出血在UKA术后出血所占比率与文献报道的TKA术后出血的比率相近。临床上由于止血带的普遍使用,有效减少了UKA的显性出血,而容易忽视约占总出血一半的隐性出血,并误认为UKA术后的出血量极少而降低了对其出血的重视。

3.2 血红蛋白及术后红细胞计数 由图3可知,血红蛋白于术后第3天内均为下降趋势,第3~7天时则稍有恢复,由此可进一步证实,单髁置换术后机体的造血能力大于失血的时间点为术后第3天左右。血红蛋白的变化规律与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于第3天达到最大、而后恢复的变化规律相对应,因此可证明术后第3天时出血已经停止。另外,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13-15],合理使用氨甲环酸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减小术后血红蛋白的变化幅度,且不会增加血栓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较可靠的安全性[16]。术后红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较血红蛋白有所不同,术后第1~7天均为下降趋势,在术后7 d时并未有所恢复,但其下降幅度也在合理范围内。这可能与我科单髁置换患者术后均未使用自体血回输及输血,且血红细胞的再生周期较长相关。因此,在评估患者UKA术后失血情况时,血红蛋白的可靠性高于红细胞计数。

3.3 凝血相关指标变化规律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等功能。而血小板术后第3天为下降趋势,术后第7天基本可恢复至术前水平,则表明单髁置换术后第3天前血小板仍有所消耗,第3天后开始恢复,即术后第3天左右出血基本停止。若患者在术后第3天得到的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17]评分较高时,应积极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凝血中的作用与血小板同样重要。它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18]。FIB术后3h时下降到最低,这是单髁置换术后人体凝血功能激活,大量合成纤维蛋白消耗纤维蛋白原的结果。而术后第1天后开始恢复,较术前、术后第1~3天有增长趋势,第7天时恢复至与术前相当的水平,表明术后第1天人体凝血功能达到最高峰,此时为机体术后止血的关键时期。

D-二聚体(D-Dimer)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维蛋白原溶解亢进的分子标志之一。本研究收集的D-二聚体术前术后波动较大,于术后3 h上升到最高值,于第3天降至最低,再逐渐上升。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升高表明体内存在着频繁的纤维蛋白降解过程[19]。D-二聚体术后3 h时上升到最高值,与FIB术后3 h时下降到最低相符合,都表明此时人体处于高凝状态,是术后凝血功能的最高峰,也为抗凝药使用时间点提供了参考。但我们也考虑到单髁置换术后早期由于手术带来的创伤,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凝血纤溶系统也处于激活状态,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指标在此期间尚不能敏感提示血栓的形成[20],此时我们仍应经过评估后谨慎使用抗凝药。

3.4 其他凝血相关指标变化规律总结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时间术后较术前会有小幅度波动,基本波动于正常范围内。凝血酶原时间在术后呈小幅度上升,于术后第3天达到最大。凝血指标总体来说均波动于正常范围,大部分可于术后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

综合上述单髁置换术后出血规律及凝血相关检验指标的变化规律,全程出血管理条件下,UKA术后第3天时患者出血基本停止,此时失血量也达到最大值,此时间点是改变术后出血、凝血用药及康复措施的关键时间点。在术后第7天时,反映出血量及凝血功能的检验指标大都已恢复至正常范围。因此,UKA治疗仅为内侧间室的骨关节炎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本次研究结果为UKA术后止血及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但相关结论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a)术后测量时间点仍不够精密,为了更好的描述围手术期血液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需要更连续的时间点的研究;b)本研究对象均为骨关节炎患者,未包括膝关节其他疾病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患者,不同疾病患者研究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Siman H,Kamath AF,Carrillo N,et al.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vs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for medial compartment arthritis in patients older than 75 years:Comparable reoperation,revision,and complication rates[J].J Arthroplasty,2017,32(6):1792-1797.

[2]JB G.Estimating allowable blood loss:Corrected for dilution[J].Anesthesiology,1983,58(3):224-232.

[3]Bruni D,Gagliardi M,Akkawi I,et al.Good survivorship of all-polyethylene tibial component UKA at long-term follow-up[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6,24(1):182-187.

[4]Siman H,Kamath AF,Carrillo N,et al.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vs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for medial compartment arthritis in patients older than 75 years:Comparable reoperation,revision,and complication rates[J].J Arthroplasty,2017,32(6):1792-1797.

[5]Schwab P,Lavand Homme P,Yombi JC,et al.Lower blood loss after unicompartmental tha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Knee Surgery,Sports Traumatology,Arthroscopy,2015,23(12):3494-3500.

[6]Thompson SAJ,Liabaud B,Nellans KW,et al.Factors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s following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J].J Arthroplasty,2013,28(9):1561-1564.

[7]赵卫民,曹学伟,徐逸生.全程出血管理对减少TKA围手术期异体输血的分析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17):2626-2629.

[8]叶俊星,戴涟生,杨晓斐,等.单髁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9):816-819.

[9]McGrory B,Weber K,Lynott JA,et al.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n surgical managemen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J].J Bone Joint Surg(Am),2016,98(8):688-692.

[10]徐逸生,张智勉,魏超,等.针对性止血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2):162-165.

[11]曹学伟,徐逸生,招伟贤,等.出血控制策略在股内侧肌入路全膝置换中的运用[J].广东医学,2011,32(22):2903-2905.

[12]Nadler SB,Hidalgo JH,Bloch T,et al.Prediction of blood volume in normal human adults[J].Surgery,1962,51(2):224-232.

[13]Jeer PJS,Cossey AJ,Keene GCR.Haemoglobin levels following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Influence of transfusion practice and surgical approach[J].The Knee,2005,12(5):358-361.

[14]侯颖周,王少华,魏瑄,等.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使用氨甲环酸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效果[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33(6):1675-1676.

[15]徐飞,吕永明,宋莺春,等.氨甲环酸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血红蛋白降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13):1246-1248.

[16]Pongcharoen B,Ruetiwarangkoon C.Does tranexamic acid reduce blood loss and transfusion rates in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J].J Orthop Sci,2016,21(2):211-215.

[17]谢渊,牟绍玉,张川林,等.3种血栓风险评估表对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9):1243-1245.

[18]赵慧茹,吴俊,马海梅,等.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11):85-88.

[19]袁伟,马华松,王晓平,等.全膝关节置换后短期血栓预测:D-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动态监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7):2661-2666.

[20]An TJ,Engstrom SM,Oelsner WK,et al.Elevated d-Dimer is not predictive of symptomatic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total joint arthroplasty[J].J Arthroplasty,2016,31(10):2269-2272.

猜你喜欢

二聚体隐性置换术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