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毕业生求职高中教师工作的就业对策

2018-05-01马晓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对策

马晓

【摘 要】 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背景,根据近几年师范类毕业生求职高中教师工作时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要学会分析学情,熟知教材中考点的考察规律,能够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创新。

【关键词】 师范毕业生;求职;教师工作;对策

师范类毕业生找工作时,与专业最对口的就是成为一名教师。面临毕业季,许多师范类专业学生由于接触一线高中教学太少,对于高中教学现状不了解,也不知道该做哪些准备,往往出现找工作时笔试过了但试讲环节被淘汰,甚至有的毕业生笔试环节都难以通过,折戟沉沙,铩羽而归。因此,师范类毕业生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不让工作机会白白丢失。

一、学会分析学情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认为,学生进入课堂不是一张白纸,是带着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的,教师要能够发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这些为基础,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新知识。学生一代代随时间变化,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在变化,因此教师要学会改变和适应,不能总是拿别人总结好的方法和事例来解决问题。

所以,在师范类学生的大学生涯中,首先要学会分析学情。可以在大学期间随机抽取自己感兴趣的一门课中的几节小课,自己尝试做老师,以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来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并与大学教师上课时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对比,必要时可以请教师帮助自己分析,尝试发现自己所做教学设计的优缺点,重点分析自己对学情的把握能力,并进行改进。

其次,在平时与人交往、上网浏览信息过程中,多留心“00后”、“05后”等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注意分年龄段整理,积累相关素材,从中总结他们的见闻和心理特点,为今后走入高中课堂能够进行学情分析积累素材。

二、熟知教材中考点的考察规律

高考作为现阶段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式,让各路学子有机会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鲤鱼跃龙门,走进自己心仪的高校,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自己的大学梦,很多中学生不得不采取题海战术,家长也沉迷于课外辅导班。但题是做不完的,家长和孩子这样的做法换来的往往是孩子越来越厚的眼镜片和家长的无奈与辛劳。我们同时也知道高考每年题都在变,但是教材不变,考点不变。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的是以不变的考点去应对变化的考题。

而许多新手教师在这一点上很吃亏,虽然高中每一门课程都有《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这两本书会把高考每一门科目的考点列举的清清楚楚,同时教材中对相应的考点会以重点加以强调,但新手教师不清楚这些考点会怎么考、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考试中,也不会给学生传达如何拿下这些考点的技巧。这样导致他们的讲课没有深度,在面试这一关容易被别人赶超。

而要掌握吃透考点离不开大量的做题,师范类专业学生应以近些年来各地的高考题为准研究考点考察规律,因为高考题是各省专家经过反复琢磨、仔细推敲得到的,是对一门课考点的最好阐述;不要做出处不明的题,因为非高考题出题过程不够严密,可能会存在着理解偏差和叙述不严谨,容易导致新手教师对考点把握失误。做高考题时,要注意回归教材,要能够分析出高考题对于教材的考点考察的侧重点与设计思路,要注意总结出题规律和考点考察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后,再去看教材,才能把出题规律与考点考察规律和教材相关内容对应起来,也才能做到把教材内容分析透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个个考点,不会让学生在课后沉迷于题海,脱离了课本,也才更容易受学生的信服,成为一名年轻的好教师。

同时,在现在的教师招聘中,很多具有自主用人权的学校初试就是一套高考题,或者是一套学校模拟题。师范类专业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努力学习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比高中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但如果脱离了对高考题的研究,往往会因为不习惯出题规律,答题时没有紧扣得分点,导致笔试分数不理想。因此,研究高考题掌握教材中考点的考察规律也可为通过招聘初试打下良好基础。

三、能够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创新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和工业强国,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习近平总书记也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中写道,“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这为青年人的成长指明了方向,也激励着一代代的青年人走向创新创业道路。

但高中生由于课程的压力,自己可支配的空余时间不多,加之所学知识与创业联系太少,结果就是真正能够在高中创业的学生很少,大多数学生可能会在创新上有所突破。同时,现在高校都有了一点比例的自主招生权,且近些年来自主招生数占高校总录取人数的比例越来越大,部分自主招生院校除了看重学生参加单招考试的成绩外,也格外注重学生在中学期间的科技创新能力。

而不同的高中条件差异太大,有许多条件一般的高中根本没有能力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必备基础。而创新意识不是一天能培养出来的,一个好的高中教师,应该学会利用现有的资源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适应时代的发展。

那么这就要求师范类专业学生在大学里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对教材内容保持问题意识。大学学习注重的是思维方法的教育,教材描述的内容不再是经典的现象,有很多是前沿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逐渐会被一代代科学家去证实或者证伪。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时,应注意对教材内容保持问题意识,注意思考教材为什么会列出这样的结论,依据的是实验数据还是统计结果,得到这些实验数据是否经历了严密的实验,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者实验设计有没有漏洞;这些统计结果又是经过怎样的调查方式获得的,这些调查的问卷可不可以从网上查到,又或者能不能通过给作者发邮件得到,这些调查能不能结合本地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本土化后调查得到的数据对于本地的经济、文化等发展有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有保持这样对教材内容的问题意识,到了高中课堂,才不容易对教材内容盲从,能够提出问题,才能够得到创新的前提。

二是要加强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对大学教材核心内容吃透。大学教材教会学生的是解决问题基本的方法和思路。很多大学教材动辄200页,一学期十几本,每一本书的衔接不会像高中那样紧密。面对着如此浩瀚的知识,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全部掌握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需要做的是把厚書读薄,把书中的经典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吃透,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教材的精髓。其次,大学生应加强培养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要学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身边常见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或者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对身边常见材料进行实验探究,可以在大学中申请课题,将自己的这些分析和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变成研究项目,切实参与一次研究,这样才能真正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也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带领学生进行学以致用,进行创新。

总之,师范类毕业生求职教师工作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要在大四学年成功应聘为一名教师,离不开大学四年的积累。

【参考文献】

[1] 王斌,胡勇明. 浅析新手教师的职业适应状况与应对策略——基于对东北师范大学部分师范类毕业生的职后调查[J].吉林教育:综合, 2012(7).

[2] 于冬晨.严峻形势下的师范类本科生就业指导工作概述[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2010(3).

[3] 经洁.普通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8(24).

【作者简介】

马 晓,宝鸡文理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