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老年人的民族文化习俗 做好文化照护工作

2018-05-01柴世学那丁莉赵婉平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老年人

柴世学 那丁莉 赵婉平

本文为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15YJA840001)

【摘 要】 文化习俗对老年人的照护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白族人民的文化习俗,包括宗教信仰、养老方式、白族语言、饮食习惯、丧葬习俗等都与其照护需求密切相关,这就要求照护人员必须采取各种有效途径,了解老年人的文化习俗和照护需求,做好文化照护工作,才能满足老人的实际需要,实现优质照护服务的目标。

【关键词】 老年人;照护需求;文化习俗;白族文化

白族人民的文化习俗是白族人民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包括传统习惯、宗教信仰、本主崇拜、语言、文学、艺术、饮食习惯、丧葬习俗、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规范等。重视文化习俗对健康的影响,了解和尊重服务对象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各种禁忌,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与其文化习俗一致的、安全的和有益的照护服务,是莱宁格(Leininger)跨文化护理理论的重要内容。[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2]其中做好老年人的文化照护和健康服务工作,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就是为其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2015年10月至今,笔者与大理白族地区500余位老年人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其中白族老年人184位,发现其文化需求与其它民族的老年人存在一些不同,经统计学分析,发现部分内容存在统计学差异。本文仅从理论的角度,以大理白族地区白族人民的主要文化习俗为例,对老年人的文化照护需求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白族宗教信仰下的照护需求

在白族的文化信仰中,本主信仰、佛教和道教都是白族人民信仰的主要宗教,其中本主信仰是白族人民全民信奉的、独特的宗教信仰,[3]它不仅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白族老人的重要生活方式和宗教生活需要,它与白族老年人的养老方式、白族人民的孝悌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本主信仰活动有固定的节日和祭祀本主的时间,白族人民在本主节日会到固定的场所(各村寨的本主庙)去烧香拜佛,举行相应的民族宗教仪式与活动。在白族聚居区,几乎所有的村寨都有自己的本主及本主庙,每个村寨的人们所崇拜的本主各不相同,也都有信仰本主的民间老年女性宗教组织莲池会和老年男性组织洞经会,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及各种会期,大家就会集聚到本主庙中烧香、吃斋、念经,祈祷家人平安,子女成才等。 [4]白族的本主信仰兼容并包地融合了巫教、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成分,与佛教、道教并行不悖,存在于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起到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地区和谐稳定的作用,这种兼容并包的特点造就了白族人民以人为本、互帮互助的生活习俗。

二、白族家庭养老方式下的照护需求

在白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家庭养老是其主要的养老方式,而分养则是大理白族农村长期以来一直盛行的家庭养老方式。白族人民对赡养父母的责任有较为清晰的规定,即由长子赡养父亲,次子赡养母亲。这种家庭养老方式减轻了子女的部分经济负担,却往往忽视了老人的情感需求,以及他们长期形成的固有生活习惯。笔者曾遇到一位白族女性患者,46岁,10余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后就一直信奉佛教,有过午不食和吃长斋的习惯,后因营养不良去医院住院治疗,医生嘱咐让其多吃鱼、肉,补充营养。子女很孝顺,遵医嘱喂食鸡汤,该妇女坚决不吃。但子女认为为了母亲的健康,遵医嘱才是正确的,便强行喂食,由于此行为违背了该妇女的文化信仰和宗教禁忌,患者便产生了抵触心理,出现了不良的情绪反应,导致吃东西后就难过,吃后经常上吐下泻,其后半年不到就去世了。如果医护人员和其子女能够尊重其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以丰富的素食补充营养,让其继续吃斋念佛,也许还能够进一步延长其生命。所以,医院和家庭的护理、关怀和照顾不只是临床和医疗方面的,还包括文化照护、道德关怀和情感照顾等,彼此都需要考虑,否则就可能导致他杀式的关怀,达不到理想的照护效果。

三、民族语言影响下的照护需求

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大部分护理工作都需要通过护患沟通来实现,所以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的一种专业技能。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够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从而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提高。照护人员都需要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来获取患者的各种照护信息,患者也需要通过护患沟通来知晓自己的病情及变化情况,护患之间的相互沟通无疑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语言沟通是护理工作的关键。而在医疗活动及老人的照护活动中,照护人员是与服务对象接触最多的人,与其沟通交流必不可少,尽管遇到不会说“汉话”的白族的概率不大,但还是会时有发生,特别是遇到一些年长的白族患者,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就要大很多。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医护人员,最好能够懂得一些简单的民族语言,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够了解患者的真实情况和实际的照护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置和护理,进而促進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解决他们在实际照护需求方面的问题。

四、饮食习惯与照护需求

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习惯与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预防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白族人民以稻米、小麦、玉米、荞麦和马铃薯为主食,食用的蔬菜品种繁多,并善于腌制食品,如咸菜、泡菜、腊肉等,像鹤庆猪酐醡、火腿、弥渡卷蹄、腌菜等都是典型的白族腌制美食,食者甚多。平时好食凉、辛、酸、辣等饮食,冻鱼、白族酸辣鱼、宾川海稍鱼、洱源话梅就是代表,这样的饮食习惯极易引发胃肠道疾病,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还伴有呕血和黑便,这些临床症状的出现,易使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临床治疗、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给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另外,在白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中,产褥期的饮食习惯也值得一提,白族人民传统的产褥期饮食多以肉、蛋饮食为主,以求尽快补充营养、恢复身体健康,需要禁忌的食物也较多,比如不能食用蔬菜类的食物,这会导致体内膳食纤维不足,引起便秘等症状,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和照护,以减少便秘的发生,减轻产妇的痛苦,让其早日康复。

五、丧葬习俗与其照护需求

丧葬习俗是人类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类社会经济、社会组织、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有着密切的关系。[9]在白族的丧葬习俗中,认为死者应在家中死亡才是正常死亡,如有家人在外死亡则认为其灵魂不能归家,只能在外四处漂泊。因此,在外死亡者,白族人民的传统习俗是尸体不能运回家中,有的甚至不能运回村中,只能在村口搭建临时灵堂来举办丧事,这就加重了家属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同时,白族人民也很重视逝者的仪容仪表,不管是在医院即将逝世待出院回家的患者,还是已经逝世的患者,都要注意对其良好仪容仪表的保持,这是对逝者的一种敬畏与尊重,也是给生者的一种心理慰藉。

总之,了解患者的文化习俗和照护需求对医护和照护人员正确地进行治疗与护理,给予准确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照护者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了解和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实现照护目的,达到优质的照护服务。只有了解了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医护人员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本,为患者提供满意的照护服务。所以,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了解其照护需求,准确把握其实际需要,做到照护之前就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够为患者提供满意和优质的照护服务,真正做到服务到位。白族人民传承千年的文化习俗是一个民族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传承历经千年,肯定有其存在的道理。因此,我们不需要去改变什么,只需要让他们知道哪些习俗是好的,哪些习俗不利于身体健康就可以了。一个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习俗和饮食习惯要健康,也需要专业人员正确地进行引导和指导,笔者认为尊重其文化习俗,做好人文关怀,做到正确的指导、引导和健康教育,让他们学会正确地判断就是对其最好的照护。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護理学导论(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5.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8.

[3] 陈梦玲.白族本主信仰与老年人健康生活[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25(6)60-63.

[4] 杨薇,陈亚颦,毕传辰.场域视角下的白族日常生活及宗教生活——以大理州宾川县排营乡西村为例[J].普洱学院学报,2013(4)29-34.

【作者简介】

柴世学(1965-)男,云南腾冲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护理管理、学生管理.

那丁莉(1992-)女,白族,云南南涧人,护士,研究方向:妇产科护理学.

赵婉平(1978-)女,白族,云南鹤庆人,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老年人
老年人常练10个动作防跌倒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机器宠物帮助老年人缓解孤独
老年人营养不良怎么办
京籍重度失能老人每月补贴600元
关爱老年人的内心世界
45.6%的老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中国5%老年人经常上网八成以上看电视或听广播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