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索与实践探析

2018-04-29张颖张艳梅

高教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成员专业课程

张颖 张艳梅

摘 要:教学团队是将教学作为核心任务,基于教学目标而组建开展的特定组织。文章在梳理团队角色理论、木桶理论、团队发展等相关教学团队理论的基础上,以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品牌专业为例,组建起土地经济与资源环境教学团队等5个课程群教学团队,并对课程群教学团队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探索与分析,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配置。

关键词:课程群教学团队;组成结构;团队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1-0059-04

Abstract: The teaching team is a specific organization which takes teaching as the core task and are based o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n basis of relevant teaching team theories such as team role theory, barrel theory and team development theory, the brand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s taken as an example;5 course group teaching teams such as land economy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the other are set up;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ourse group teaching team is further explored and analyz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promote teaching staff level and realiz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Keywords: course group teaching team;composition;team development;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近年來,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然而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并备受关注。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将教学团队建设列为“质量工程”建设的六大举措之一,[1]这也是“质量工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目前阶段,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团队组织架构和内部管理机制均不甚明晰,评价考核体系欠缺科学考量,教学团队的建设问题亟需进一步探析。思考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支撑,并就教学团队在实践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方能有效推动教学团队的建设和良性运行。本文在剖析教学团队建设的内涵与特征和相关理论基础上,以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对课程群教学团队的构建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教学团队建设的内涵与特征

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由少量具备互补技能、甘心为共同目标而彼此承担责任的人们构成的群体”,[2]这一定义被广泛认可。由此延展,教学团队可定义为“由少量教学技能互补的教师组成的团队,成员甘心为实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分工合作。”教学团队具有以下特征:

(一)清晰的目标定位

从提升教学质量的角度而言,教学团队承担着以下任务:提升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培育示范性教师队伍;整合各项教学资源。

教学团队是由知识、学术能力、教学能力互补的教师合作组成,要求团队成员内部就教学形式、教学改革方向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系列问题进行研讨,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从而推动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3]通过教学团队的组建,遴选学术造诣高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骨干作为“学科带头人”,既能有效推进教学改革,又能促进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提升。教学资源涵盖课程、教材、实习基地等内容,教学团队应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围绕品牌专业建设、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及教学成果等方面组建,[4]并注重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不断强调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由此推动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合理的组成结构

团队唯有保持合理的组织架构才能有效运转,良性的教学团队应由不同年龄、职称、专业发展方向和学缘结构共同构成。教学经验和学术研讨上的“老、中、青”相互搭配,通过导师制的传、帮、带,使得教学经验匮乏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5]同时,团队成员发挥各自的角色价值,共同为团队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教学团队建设中尤其要注重阐扬“带头人”的作用,因此,遴选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经验丰富、职业道德高尚的团队带头人,对于整个教学团队的组建和运行非常重要。[6]一个合理的教学团队应该由具有领头羊作用的团队带头人、学术造诣深厚的教学研究骨干、学术思想活跃的青年教师梯队共同组建。

(三)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

教学团队通常以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或实验实践教学基地等项目为依托,通过遴选选拔出一批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进而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有效运行。教学团队的运转不仅依靠团队成员自身的经验积累和优势互补,往往也需要外部必要的经费保障及管理机制的保障,[7]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上述保障,因此,教学团队通常在长期依托教学实践平台的基础上,方能有效开展教学改革实践工作。

二、相关理论支撑

教学团队的本质是团队,团队理论属于组织理论范畴。教学团队相关理论的研究离不开组织理论的支撑。

(一)团队角色理论

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指出,一支合格的团队应由实干者、协调者、外交官、策划、主管、执行者、督查者、完美主义者这八类人共同组成。[8]这一理论说明团队目标的实现,是基于能够对团队目标作出不同贡献的成员共同发挥角色价值、优势互补,合理组合的结果。

教学团队成员的角色应当也是齐全的,但究其高校环境的特殊性,教学团队成员往往身兼两种角色,一是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基本角色,二是在团队建设与发展中承担的推动角色,即附加角色。教学团队的行成依赖于成员的基本角色,教学团队的发展则有赖于成员的附加角色。考量团队成员基本角色的要素主要有两方面:教学和科研。教学团队因团队成员之间的共同协作,而产生1+1>2的效果。教学团队作为一种组织教学的形式,团队成员不仅要解决教学任务的分工,同时也要处理团队授课在组织过程中需要协调分工的相关事宜,这就要求教学团队组织起团队内部的人力资源、不断强化成员的业务能力、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通过这些附加角色价值的发挥来促使教学团队更好的发展。

(二)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指:一个木桶能容纳多少水量,起决定作用的是最短的木板,而非最长的。

教学团队中,由于团队成员在科研经历、教学经验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综合能力的高低也有所差异。发现并弥补教学团队中的“短板”对于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尤为重要。基于團队成员的基本角色和附加角色对成员进行考量,能够有效发现团队的“短板”所在。教学团队的带头人除了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带领大家,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团队的有效管理者。发现团队中的“短板”所在,采取合理的措施弥补“短板”,这也是带头人的职责所在。团队带头人可视团队中“短板”的具体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培训、激励、淘汰等不同方式来弥补“短板”,以期实现教学团队的共同进步。

(三)团队发展理论

布鲁斯·塔克曼1965年在《小型团队的发展序列》中提出组织发展的四阶段理论:组建期、激荡期、规范期、执行期,1977年补充加入修整期之后发展为五阶段理论。[8]团队发展理论表明,团队的组建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教学团队组建期,团队成员一般谨慎接受并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在团队运行中,一些成员由于任务完成过程中受到阻碍而产生畏难情绪或团队内部开始相互责备,团队进入激荡期;经历一系列不稳定的磨合与再治理,团队成员能够明晰并接受自身的角色定位,团队逐步步入规范期;这一阶段之后,团队成员能够就统一的目标达成一致并趋向忠诚,团队进入稳定的执行期;伴随团队的进一步发展,团队成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团队逐步进入修整期。我国高校教学团队的组建一般是“被动”实现,这样被动组建起来的团队有时并非是遵循这样的团队发展周期运行,往往出现寿命较短的问题,高校需要从本校教学实际出发,科学组建并合理运行起合格的教学团队。

三、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

结合教学团队建设的相关理论,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从团队角色分工、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包括课程资源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研究的组织与开展、课程教学质量保障、课程考试改革与试题库建设、 教学梯队建设8方面)、阶段性目标、预期成果及进度安排和年度经费预算等方面组建起土地经济与资源环境教学团队、不动产评估与管理教学团队、土地规划与利用管理教学团队、土地行政与法学教学团队、地理科学与3S技术教学团队5个课程群教学团队(表1),对课程群教学团队的运行进行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原则

课程群教学团队原则上应以3门及以上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结合专业基础课、本专业推荐选修课、拓展教育选修课;或以1门及以上通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为主干,结合本专业推荐选修课、拓展教育选修课;或以3门及以上相同或相近学科的通识或大类必修课程为主,结合相关选修课程,结合相关选修课程设立课程群教学团队。

(二)主要工作职责与任务

1. 落实学校、学院安排的课程教学任务,围绕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参与专业建设,制订课程建设规划,落实课程教学质量保障制度。2.参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实践教学建设,实施教学过程管理。3.结合专业认证试点,应用OBE 理论(以学生产出<毕业要求>为导向),实施课程教学改革。4.倡导个性化教学风格,组织教师相互间进行教学观摩,有计划地开展课程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建立同行评议制度。5.提倡教学反思,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与改革。6.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制订教师培养计划,对新教师实施教学指导、帮扶,有计划地推荐教师赴国内外高校、相关单位、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进行教学培训进修。

(三)主要特色与成效

1. 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南京农业大学土管专业课程群的角色分工包括:首席教授、协助负责人、核心成员、成员四类。课程群注重团队的稳定、构成合理(教授-副教授-讲师梯队),核心成员不少于5人,形成教学梯队。结合团队的预期目标进行分工,包括人才培养计划修订、课程任务、教学建设、教学研讨与观摩、教学改革等。根据团队角色理论和团队发展理论,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各个成员在团队发展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以土地经济与资源环境教学团队为例,该团队选聘冯淑怡教授作为“首席教授”,冯淑怡教授曾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等,在科研方面也成果丰硕,科研水平和学术能力均具有一定影响力,能够较好地发挥团队带头人的作用,带领教学团队完成教学建设任务、教学研究与改革、课程教学任务。此外,课程群内部提倡教学个性化,鼓励教师之间相互摩课,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建立同行评议制度;[9]提倡教学反思,激励新教师在“教什么、怎么教”等方面进行改革,强化教学理论思考,营造积极的教研氛围。这些举措均有利于激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教学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2. 依托品牌专业等重要载体,强化团队建设

品牌专业是指在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办学实力、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具备优势和特色的专业,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借助这一优势平台,优化5个课程群团队的师资队伍结构,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充分协调、优势互补,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将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学目标,这是品牌专业建设与课程群建设不谋而合之处。同时,依托品牌专业、精品课程作为团队的重要教学平台,能够充分利用各项教学资源。

课程群是将培养方案中一些在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关联的课程进行整合而构成的课程体系。以课程群为载体,能够有效促进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团队成员实现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上的资源与经验共享。

精品课程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指具有高水平师资、教学方法、教材及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南京农业大学土管专业通过课程群的组建,积极建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成教材编写,已建成一批校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课程资源建设的一部分,写入课程群的建设方案目标中,在大力建设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加强教学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依托品牌专业、课程群、精品课程这些载体,既能充分整合、利用各项资源,又能大力推送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

3. 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团队良性发展

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查验课程群教学团队的教学成果,同时能够激励团队内部的积极性[10]。南京农业大学土管专业课程群采取多元化、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课程教学质量评监系统,结合学生的教学评价、督导组的听课记录以及老师的自我评价,形成比较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教务处相关科室负责将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再反馈,以供各方面人员作为参考,为下一步教学整改措施的落实提供依据。教学质量评价过程本着科学性、客观性、通用性、反馈性原则,既重视教学过程,也突出以结果为导向。将学生网上评教、学业质量信息评价、培养督导组评教、用人单位及毕业生信息系统评价信息共同纳入课程群教学团队的评价体系中,从而促进团队的健康良性发展。

四、结束语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品牌专业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仍在探索阶段,在借鉴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创新的大力实践中也不断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如《不动产估价》和《土地经济学》荣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农村土地整治研究等四项项目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建成一支具有示范作用的课程群教学团队;依托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为重要载體,也为课程群教学团队的进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然而,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尚有诸多完善的地方,如何突破高校行政化的局限,完善课程群教学团队内部的激励和考核机制、跨院系多学科的教师教育发展、教学资源的分配权等,这是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中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思.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N].中国教育报,2007-01-26(3).

[2](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M].郑晓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和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51-53.

[4]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86-87.

[5]李淑芳.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104-106.

[6]李昌新,刘国瑜.基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6):76-78.

[7]张强,乔海曙,陈志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博弈分析——加大教学投入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6):78-83.

[8]赵亚平,顾志良.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76-78.

[9]黄玉飞.分享合作:高校教学团队的理想模型[J].中国高教研究,2010(3):88-89.

[10]刘建凤,武宝林.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4):80-82.

猜你喜欢

成员专业课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