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戏剧谷:打造上海的文化品牌

2018-04-28王虹

上海戏剧 2018年2期
关键词:静安静安区剧场

王虹

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即将在5月华丽亮相,19天、17部剧目、8个国家、36场演出,这样的戏单,来自由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上海广播电视台(SMG)、上海戏剧学院,这样一个由政府、媒体、学校组成的主办阵容。在采用市场化运作的同时,静安区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市民剧场活动和票价惠民政策,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戏剧活动中来。在接受《上海戏剧》采访时,静安区副区长鲍英菁说:“戏剧是静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一个缩影。对于区政府来说,我们有这样的责任和情怀,也有这样的资源和基础,去把静安这块上海的戏剧高地建立起来。”

“现代戏剧谷”这个品牌原静安区已经持续打造了好几年,站在“撤二建一”“强强联合”的全新起点上,“现代戏剧谷”到底应该定位在哪里?这是新静安接过接力棒后,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18年现代戏剧谷的主题是“行”,寓意着不断探索、一路前行。那么,现代戏剧谷是如何一路行走而来?它又将行往何处?

让静安有戏

对很多喜欢戏剧的市民来说,“现代戏剧谷”并不是陌生的概念。地理位置上,静安处于上海的中心城区,历史变迁中,静安也是上海的文化中心。静安区文化局局长陈宏说:“静安因为地理位置的特征,选择了戏剧作为文化品牌来培育,是非常吻合静安特质的。有很多文化名人生活在静安,有很多故事发生在静安,有很多剧场伫立在静安,有很多白领聚集在静安,这些都是戏剧孕育的土壤。”

正因如此,2009年现代戏剧谷在上海静安应运而生。2016年,在原闸北、静安两区“撤二建一”的新形势下,新静安继续打造“现代戏剧谷”。鲍英菁说:“上海是中国的文艺中心之一。但是我们上海缺少戏剧品牌,静安有着深厚的戏剧历史和人文资源,我们要植根历史,强化创新创意,擦亮戏剧品牌,去推动区域戏剧文化经典的融合创新。”

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认为,虽然上海有很多演出,也有了戏剧谷的概念,但还没有达到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那样的集群效应。“其实百老汇就是42街到47街五条街,但在这五条街上有将近100个剧场,每天有各种各样的演出,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他们知道只要到这个地方,就可以看各种各样的戏。所以我觉得上海最应该,也最有可能完成这样的戏剧文化的建设。”

“国际静安,全城有戏”是现代戏剧谷的口号。鲍英菁说:“一是要建设上海的文化品牌,让上海的文化能够走向世界,向国际上最发达、最先进、也最有文化特色的城市看齐;二是文化惠民,让更多人享受上海的文化成果。让大家不出上海就能在自己的城市,尤其是在静安,欣赏到最好的戏剧,满足市民对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为提升现代戏剧谷的品牌影响力,静安区政府联手SMG和上海戏剧学院,充分发挥各自的传播力与创造力,充分依托新静安独特的人文与地理环境,推动符合市民需求的戏剧文化和生态,共同打造这个上海文化品牌。鲍英菁介绍道:“在戏剧谷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发挥服务功能,搭建平台、集成资源、资金支持、营造氛围。作为联合主办方,我们和区域内的SMG、上海戏剧学院深度合作。SMG是上海文化产业的龙头,有了他们的参与,活动的运作、宣传、影响力都会有保障。上海戏剧学院是国内知名的艺术类高校,和上戏的合作提升了我们这个活动的专业性。这样三方的强强联手,能让现代戏剧谷这个文化品牌做得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水准、更有艺术气息。”

作为现代戏剧谷艺委会成员,表演艺术家焦晃认为“现代戏剧谷应该有面向世界的艺术视野,带来高格调的审美体验”。名剧展演、市民剧场和壹戏剧大赏,是现代戏剧谷的三大板块,其中名剧展演是今年5月活动的重头戏。从2016年开始,现代戏剧谷打造了名剧展演,在这一个板块中,甄选当年度或者最近几年的国内优秀作品,以及引进一些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有特色的戏剧大师、戏剧名作,其剧目容量和含金量都在逐年增加。打開今年的名剧展演节目单,肯定会让你眼前一亮,5月5日至23日的19天里,将呈现17部36场8个国家的戏剧作品。17部剧中国外剧目7部、国内剧目7部、中外合作剧目3部,其中,上海首演14部、中国首演6部,参演国家有中国、俄罗斯、立陶宛、波兰、澳大利亚、法国、英国、日本。

作为2018年现代戏剧谷艺委会新晋成员,立陶宛国宝级导演里玛斯·图米纳斯此次将带着他执导的两部作品《三姐妹》《假面舞会》来到上海。他认为:“剧场是让人欢庆生命的地方,为此你得让城市参与到这种庆典,生命的庆典中。我们要向上海人民承诺,我们会在5月17日至23日带来这场庆典。我们为自己能成为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的嘉宾而深感荣幸。中国观众非常热情,也很有思想;他们渴望知识。我觉得自己面对的是这样一群观众,他们知道自己想从戏剧中获取什么。也许他们想要获得创意灵感,或是灵魂的揭示。这就是他们想要、想寻找的东西。中国观众对一切充满好奇,这是他们最真实的特征之一。他们要发现,他们是发现者,他们被人物、角色、场景吸引。他们求知若渴,这也是我最钦佩他们的原因。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上海观众见面。”

让市民在家门口看戏

现代戏剧谷始终秉持“艺术与惠民”的宗旨,积极构建“政府主导、专业运营、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作为重头戏的名剧展演,“让更多的市民受益”是戏剧谷一直在努力提升的目标。2018年现代戏剧谷的剧目资助、票价补贴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最大力度地降低市民观剧“门槛”,从原有的高价票补贴到如今除最低80元的公益票之外所有售出的演出票票价全都给予补贴。现代戏剧谷要让每位市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票价定位,都可以在静安区内各大剧院看“好戏”,更能“好”看戏。静安区大宁剧院总经理陈倚天以大宁剧院展演的五部戏为例,“我们为参演本次戏剧谷的五台剧目都设置了80元公益票,也为高校学生开放专项优惠。另外,对同时购买多台剧目的观众,推出了组合套票的优惠。总而言之,我们希望票价不再成为好戏和观众间的阻隔” 。

陈宏举例道:“一样的剧目,一样的团队,一样的演员,不一样的票价。《四世同堂》在北京,4月13日的演出,最高票价1080元、780元,而在现代戏剧谷的最高票价是580元。”同样的演出为什么上海的票价能更低,政府到底贴补了多少。对此,陈宏给出了解答。第一,政府贴场租。比如《四世同堂》在美琪大戏院演出几乎是零租金。第二,政府贴票价。现在卖出的580的票价已经打了将近7折,原价是780元,其中200元是静安区政府贴补的。第三,政府贴宣传。只要纳入现代戏剧谷的演出剧目,政府都将提供宣传资源和渠道,譬如静安区域马路上的880对道旗、航空公司的杂志、地铁的大屏和广告等。

对于惠民,陈宏认为一定要将实惠真正落在市民身上。为解决因各剧院售票渠道不统一导致观众购票不方便等问题,今年现代戏剧谷委托大麦网作为2018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名剧展演票务总代理,所有剧目的演出票在大麦网上都能方便买到,主办方也能直接监控到出票情况。她从手机里翻出一张照片,是今年出票后网上观众的感想,截图上这样写着“同戏不同价,这要感谢静安区政府,上海的观众有福了”。 陈宏看到后有心地收藏了,这是来自观众最真实的反馈,能给予市民最实在的福利,作为主办方,陈宏很是欣慰。陈宏非常赞同焦晃的一句话“戏剧是城市的温度”,在她心中,戏剧给城市带来了生气和活力,因为戏剧就有人来了,有人来了这个城市就有了人气,有了人气就温暖了。陈宏笑着说:“我们的出发点和目标很简单,就是让上海市民能在家门口就看到好戏。如果这些戏能够吸引到其他地方的戏剧爱好者来看,那也是上海人的面子,静安区能够为上海做点事情也感到很开心。”

让戏剧走进市民生活

戏剧与城市密不可分,正如《时间之线》里彼得·布鲁克所言:“传说戏剧的起源是一种城市治疗,它用来挽救城市生活的碎片化,并让人们找回自己的位置。”

本届现代戏剧谷开幕大戏《平凡的世界》的编剧、著名剧作家孟冰说:“戏剧是文化高度的标志,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在城市文化中孕育发展起来的。” 戏剧由于其社会性与公众性,与城市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作为剧场经营者,陈倚天认为“城市就是舞台,舞台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发生着故事。戏剧人帮助艺术家将这些故事在舞台上还原再现并留存在历史里,给当代人和后世人以启示” 。

现代戏剧谷的“惠民”,不仅是补贴票价这类物质上的优惠,更是在精神层面、文化层面上惠及城市中的每一位市民。市民剧场,是现代戏剧谷品牌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板块。在鲍英菁看来,市民剧场就是让市民参与进来,让每位市民都成为主角。她说:“我们主要的宗旨是通过现代戏剧谷的活动,培育戏剧文化,陶冶上海戏剧观众,让更多人喜欢戏剧。在这个板块中我们设置了非常多的市民能参与进来的戏剧活动,比如戏剧进社区、戏剧普及讲座、市民展演等系列活动,为群众搭建戏剧作品创作与表演舞台,让静安、上海的市民,乃至来自各地的游客和戏剧爱好者,都有机会分享和体验戏剧艺术的乐趣。”

2018年市民剧场重点打造“五个一”:一场“戏剧与城市:亚洲演艺之都的未来之路”国际论坛、一条以南京西路为主轴的戏剧大道、一台以静安现代戏剧谷巅峰之夜为名的张军“水磨新调”新昆曲万人演唱会、一次全民参与的戏剧竞演和一个面向静安市民的戏剧大课堂。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民劇场这个板块中,每年都有给戏剧爱好者的展示和演出环节。静安区政府希望搭建平台,让有志于戏剧的青年人可以从戏剧谷慢慢地成长起来,从而提升上海业余戏剧的水平和氛围。市民剧场面向全市征集市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作品,并在现代戏剧谷的舞台上共同竞演与评比,让市民在“观”与“演”的交互中全方位接触戏剧,了解戏剧,参与戏剧,从而真正让戏剧艺术走进生活。

现代戏剧谷也将进一步拓展戏剧活动的物理空间,延长戏剧活动的时间长度。依托静安丰富的戏剧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致的商业生态,将市民剧场的“大师讲坛”“都市戏剧嘉年华”“戏剧进社区”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别致有趣的戏剧体验活动延伸到整个南京西路梅恒泰商圈、吴江路休闲街、静安公园等地,提升静安公共空间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

除了每年5月十几天的集中展演和戏剧体验活动之外,静安区在一整年中,在各个街道、居委会、楼宇商厦中,还组织了很多和戏剧相关的活动。各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居委会,都有政府购买和配送的戏剧活动。区内的每一所学校都开展了各有特色的戏剧教育,每一所学校都有戏剧社团,或是以戏剧为课题的学生实践活动。区内还组成了戏剧院校联盟,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中学为牵头单位,根据各个学校的特点,共同研究和推进青少年戏剧教育,通过文教结合的方式,将现代戏剧谷的所有资源向学生开放。

现代戏剧谷这些年一直在努力求新求变,对标“上海文创50条”,着眼于打造“亚洲演艺之都”,静安区政府已经在统筹布局和长远规划,让现代戏剧谷辐射面更广、时间跨度更长、影响力更大。据陈宏介绍,如果将名剧展演视为现代戏剧谷的核心圈,那么除此之外,辐射出去的还有第二圈、第三圈,比如市民剧场、戏剧进课堂活动,又比如ERA时空之旅、浸入式戏剧《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驻场演出,这些也都是现代戏剧谷品牌规划的一部分。未来现代戏剧谷将结合江宁路文化街的整体规划,对标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等世界戏剧中心,着力打造现代戏剧新高地。鲍英菁说:“我们将深化‘静安戏剧品牌建设。现代戏剧谷不只是一个活动,更是一个文化品牌,未来,它将承载着融合的特质向外发散更广的文化能量。”

让戏剧温暖城市

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根基,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城市需要戏剧,需要属于自己的戏剧品牌,而现代戏剧谷之于上海正是这样的存在。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不仅是一个戏剧节,不仅有一个戏剧奖,还有连绵全年、覆盖全城的戏剧活动,它是属于上海的文化品牌。

SMG东方卫视中心副总监张颂华认为:“静安现代戏剧谷经过多年的打造,本身就是上海文化品牌中的一个稀缺资源。我们能够参与静安戏剧谷的工作,一方面是基于东方卫视、艺术人文频道多年来对于城市文化氛围营造的不断努力,同时也要发挥媒体在艺术演出、宣传、大型活动创制方面的优势。在新的时代,有政府组织驱动,有专业高校资源联动,静安现代戏剧谷也将会以更宏大的视野和格局,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文化品牌中的靓丽名片。”

2018静安现代戏剧谷,更聚焦大戏和首演戏,更注重活动的品位,更凸显国际化的元素。现代戏剧谷不仅将好剧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值5月18日昆曲入选“非遗”17周年之际,以“静安之夜”万人昆曲音乐会展示“静安制造”,同时深化与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欧盟文化艺术节的合作交流,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静安制造”戏剧作品亮相国际前沿戏剧节,输出“现代戏剧谷”品牌。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尤其关注戏剧和城市发展的关系,他认为“上海提出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建设中国文化中心的目标,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文化自觉。静安作为上海的核心城区,作为上海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现代戏剧谷作为上海文化的品牌,越来越彰显了上海、静安的历史和人文特征”。

提及戏剧与城市这个话题,焦晃深情地说道:“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了剧场艺术,这个城市将是没有色彩的,这样的城市是很寂寞的。剧场艺术是一个城市文化品质的窗口,我想我和我的同事们,在舞台上半个多世纪的身心投入,还是给上海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诗意的情感……有剧场艺术的审美关怀,城市是多么美好。”静安现代戏剧谷正是试图将这些美好传播出去,以戏剧为辐射力推动良好的文化生态形成,通过打造全城有戏的戏剧共享空间,让文化浸润市民的日常生活。

对话静安区副区长鲍英菁

不止“戏剧谷”,静安全城有戏

Q:2018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在接下来5月的活动呈现让人耳目一新。作为静安区政府,对现代戏剧谷是怎样去进行品牌定位,又是怎样去运作的呢?

A:站在全新起点上,新静安将建设世界戏剧文化与生态的新高地作为目标和方向。因此对于现代戏剧谷,我们不但要以独特的办节方式集中呈现它的魅力,还要深入推进开发现代戏剧谷这一文化品牌,将其打造为上海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这两年对于现代戏剧谷的建设,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板块的建设:一是名剧展演。本着原创精神、国际视野、扶持青年的原则,甄选本土优秀作品,引进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有特色的戏剧大师和戏剧名作,支持、扶持青年人的戏剧创作。几年来,展演板块风格更趋多样、内容日益丰富,一年比一年做得精、做得深,已成为戏剧谷的重头戏。

二是市民剧场。市民是戏剧在城市中的主体参与者。今年市民戏剧板块的活动将更加丰富,在市民展演的基础上增设了业余戏剧的市民奖。活动期间,区内各个文化中心、书店、博物馆,甚至橱窗、移动公交上都将有戏。同时我们也开展了与戏剧相关的文化艺术活动,比如增设朗诵亭进行剧本选段的朗诵。让静安、上海的市民,乃至来自各地的游客和戏剧爱好者,都有机会分享和体验戏剧艺术的乐趣。

第三块是壹戏剧大赏。壹戏剧大赏已成为华语地区重要的戏剧奖项,也是现代戏剧谷创立戏剧文化生态和平台不可或缺的環节。希望借这个奖项的设置,把华语戏剧精品评选出来,并充分显示国际静安的全球视野。

现在5月的戏剧谷活动是三个板块,相信随着它的发展壮大,将来可能、也可以有第四、第五个板块,到时候就需要区内文化企业、机构,乃至国内外优质文化资源,一起参与到现代戏剧谷的建设中来,来把现代戏剧谷做得更丰富。

Q:我还了解到,本次活动会有力度更大、覆盖更全面的惠民票?

A:我觉得戏剧一定是要亲身去感受的,而只有买得起票,人们才会进剧场。戏剧谷的票价补贴推行两年来,确实起到了作用,覆盖面也很广,最低低至80元的惠民票,大大降低了市民的观剧“门槛”,市民对这项措施的评价也比较好。今年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设置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补贴方案,相信每位市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票价定位。让市民享受到高品质的戏剧艺术体验,才能让现代戏剧谷成为真正的市民戏剧节。

Q:除了现代戏剧谷的市民剧场和惠民活动之外,静安区在戏剧普及、戏剧教育方面的工作也是很有特色的,能否请您介绍一下。

A:戏剧教育是静安区特色教育。区内的许多学校都开展了戏剧教育,本区内的每一所学校都有戏剧社团或者会开展戏剧课题,我们还成立了戏剧院校联盟,共同研究和推进青少年戏剧教育。今后我们还将努力深化文化与教育的联动互融,发挥戏剧资源优势,将戏剧谷的资源向学校和学生开放。我们的戏剧教育普及另一块是走进社区,其实除了每年5月集中的节庆活动之外,在一整年的时间里静安各个街道、居委会、社会组织,都有很多和戏剧相关的文化惠民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多层多样的文化需求。

Q:上海的“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和上海“文创50条”都提到了上海将建设成为“亚洲演艺之都”。静安区对于文化改革发展,特别是戏剧方面,有怎样的规划和战略目标?

A:对于上海的文化改革发展,静安要充分发挥独特的文化优势,围绕着上海“文创50条”八大板块的工作,静安有两块是非常有优势的。第一块是影视产业。第二块是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在后一项上,静安还要有更多的贡献。戏剧在静安优化区域文化布局、发展文化软实力中,正起到越来越积极的作用。静安将深化“静安戏剧”品牌建设,加强与SMG、上海戏剧学院的深度合作,拓展“现代戏剧谷”的内涵和影响力,整合演出场所资源,如果有条件和需求,我们还会挖掘或者创建一些新型的演出空间,并通过这些措施营造活力迸发、丰富多彩的戏剧文化生态和文化氛围。

我觉得文化上的建设是没有“封顶”的,可以做的很多。未来我们还会进一步推进戏剧的生产活动和金融、科技、商贸旅游等联动发展,努力发挥戏剧的积聚效应。

Q:戏剧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您觉得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走进剧场?作为活动的主办方来说,你希望走进剧场的观众看到一些什么?

A:在剧场度过的几小时时光,总是让我有很多感慨。我觉得戏剧不仅需要我们去欣赏它,更需要我们去真实地感受它。经历一场戏剧就好像经历一段故事、一段人生。当你用心去感受戏剧,你就会发现,它对我们每个人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是一种启迪。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走进剧场,享受戏剧的快乐,也把戏剧作为我们走好人生之路的窗口,并透过戏剧这个窗口去看人生。 (采访/忻颖)

猜你喜欢

静安静安区剧场
静安区人大代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摄影作品选登
深海漫过赤地雪
曹静安
漫画
开心剧场
静安区实现中心城区首个“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网络
闸静
静安区实现中心城区首个“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网络
水不再过敏!这一程苦恋衡山深处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