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本来,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2018-04-28谷好好
谷好好
“不忘本来,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在这个特别时刻,我们给上海昆剧团四十年来的发展道路做个梳理,以便我们以更加胸有成竹的姿态面对未来,为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作出我们昆剧人应有的贡献。
昆曲悠悠六百年历史,无数先辈为这门艺术呕心沥血,特别是朱传茗、沈传芷、华传浩、郑传鉴、方传芸、倪传钺、张传芳、王传蕖等一大批传字辈艺术家对昆曲的继往开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不仅艺术造诣高超,更是奠定了上海昆剧团的深厚根基。我们首先要向这些先辈大师们致敬。没有他们坚实的脚步,就不会有今天昆曲的繁荣。
1961年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成立。1978年上海昆剧团正式独立建团。今年上昆迎来了四十岁生日,这亦是举国上下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纪念日。上海昆剧团的四十年发展历程紧随改革开放的步伐,可谓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历史洪流下,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党的十九大将“文化自信”首次写进了党代会的报告中。昆曲作为世界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对于“文化自信”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更具深意。
回眸这四十年,对昆曲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对事业的无怨无悔,让上昆人心怀赤诚之心,不畏艰险,坚守传统,方才迎来今天的枝繁叶茂。与中国改革开放同岁,沐浴在传统文化最美好的新时代,上昆何其幸运!
过去的四十年,是上昆人不断开拓创新、继承发展的四十年。传承经典,打造经典,传播经典。秉承“传承不忘创新,创新不忘传统”这一宗旨,上昆不仅拥有了一大批代代相传的经典作品,而且为上海继承和发展传统戏曲在全国的领先优势贡献了积极力量。近年来,“临川四梦”和全本《长生殿》的轰动巡演,正是这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硕果。这些经典名篇的再次成功推出,不仅打开了市场获得了荣誉,而且培养了一大批青年观众,为剧种的复兴与繁荣点燃了生命力。
以戏推人,以戏育人。剧目建设与人才培养是上昆四十年贯穿始终的两根主脉。照顾好“昨天的台柱”,珍惜好“今天的台柱”,培养好“明天的台柱”是上昆始终不渝的人才发展方针。全国昆曲共是一家人。目前全国活跃的国宝级昆曲艺术家,三分之二都在上海。这份宝贵的财富赋予了上昆在继承传统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贵的是今天的上昆人才济济,从昆大班到昆五班,五班三代,行当齐全,文武兼备。中青年演员正在从老一辈艺术家手上接过传承的旗帜,拥有了他们自己的代表剧目,已经成长为中流砥柱。除了演员,在艺术创作各个领域,从编剧到导演,从音乐到舞美,从乐队演奏到舞台技师,上昆均拥有扎实而雄厚的人才储备。
可喜的是,四十年来,上昆曾无数次获得国内外的戏剧大奖,曾有4台剧目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扶持项目,4次获得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3次获得中国戏曲学会奖,1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7次获得中国昆剧节剧目奖,11人12次獲得中国戏剧梅花奖,7人获得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奖,21人28次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25人33次获得中国昆剧节个人奖等一系列国家级和上海市级重大奖项。
没有观众的剧种是没有生命力的。从1998年至今整整二十年,我们一直积极推进昆曲进校园、下基层、进社区,不断扩大昆曲的观众群体。我们一次又一次通过导赏、讲座或演出,向观众全方位展示了昆剧的独特魅力与人文气质,将昆曲的种子洒向了华夏神州。我们既有面向基层观众传播,又有针对经典的重塑,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让传统文化深扎于人民的生活,真正地传下去,活起来。通过这几年一系列巡演,我们不仅培育了大批年轻的“昆虫”(昆曲爱好者),还通过演出不断提升演职人员的荣誉感,向市场要效益。而这种千万百计激活演出,是促进创作、提升品牌、激励人心、培育人才的核心推动力量。今天我想用一组数字来说明昆曲的发展,2017年上海昆剧团完成的演出场次和演出收入分别是5年前的2.6倍和5.5倍(110/287场,190/1045万元)。而这组数字背后折射的正是古老昆曲开始逐步焕发青春的活力,它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动力。
四十年来,上昆始终积极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上昆的演出足迹遍布亚洲、欧洲、北美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屡次在重要外交场合演出昆剧,展示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凝聚和团结了一大批对中国怀有友好感情、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浓厚的国际友人。我们在世界的舞台上唱响了中国声音。
上海昆剧团的历史是由每一位演职人员共同创造的,也是所有热爱昆曲的观众共同参与见证的。这四十年离不开党和国家,及地方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厚爱,特别是在上海出台的“一团一策”的呵护下,我们这一辈昆曲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春天。
回顾过去,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经过这四十年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我们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放眼世界,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都给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上海昆剧团将携手全国兄弟院团在昆曲的发展道路上并肩前行,一起奉献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把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引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