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位产钳助产术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8-04-28黄倩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产钳胎头难产

黄倩

头位难产主要是因胎儿胎头朝向的位置不正或其胎头俯屈不良所造成的分娩困难。当前临床主要采用剖宫产、产钳助产术等措施进行分娩,其中产钳术又分低位、中位、高位产钳助产[1]。有研究报道[2],中高位产钳在分娩中操作较困难,极易导致母婴损伤,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而低位产钳则具有操作简单、产妇损伤少等优点,故低位产钳助产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本研究为对比分析低位产钳助产术与剖宫产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0月的68例头位难产产妇作分组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68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头位难产的诊断标准,单胎足月妊娠,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签订同意书;排除伴有妊高症、妊娠糖尿病等合并症、或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孕产妇。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上述68例产妇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n=34)年龄22~36岁,平均(28.85±3.14)岁,孕周37~41周,平均(39.03±1.62)周,其中22例经产妇、12例初产妇。研究组(n=34)年龄21~38岁,平均(28.93±3.08)岁,孕周37~41周,平均(39.10±1.64)周,其中24例经产妇、10例初产妇。经比较,两组的基本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行剖宫产术分娩,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在产妇子宫下段作一横切口将胎儿娩出。研究组采用低位产钳助产术经阴道分娩,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并铺巾。先对产妇进行阴道指诊检查以明确胎儿胎头位高低,再对双侧会阴进行神经阻滞麻醉,侧切会阴后在产钳上涂抹润滑剂,顺应胎头弯曲、骨盆弯曲情况缓慢轻柔地将产钳置入阴道后壁,要求先放入产钳左叶然后再放入右叶,以使产钳能够扣合,且必须保证产钳两柄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待产钳扣合后,配合宫缩顺着骨盆轴方向缓慢牵引,即在宫缩屏气用力时进行牵引,在宫缩间歇放松,待胎儿胎头全部被牵出后再松开产钳锁扣,取出产钳。

表1 两组产妇分娩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情况比较[n(%)]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情况;(2)记录两组新生儿窒息、面部擦伤或头皮血肿发生情况;(3)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5.0软件,计数数据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研究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面部损伤率为11.76%,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头皮血肿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随着产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剖宫产术的安全系数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备受广大医患所青睐。然而,长期临床实践发现[3-4],剖宫产术能够使胎儿的娩出时间延长,进而使胎儿宫内缺氧时间也延长,导致新生儿窒息风险增加,而且剖宫产术后极易出现感染、麻醉意外等并发症,影响产妇产后恢复。因此剖宫产术并不是一种最为安全的分娩方式,尤其是对于头位难产产妇,剖宫产术难以将胎头取出,且其胎位不正本身就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低位产钳助产术也是当前临床处理难产的常用手段,是除了剖宫产术外能够解决头位难产的一种主要手段[5]。近年也有大量研究证实低位产钳助产创伤性较小,不仅能够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还能够使胎儿更快娩出,缩短窒息、宫内窘迫时间,确保母婴安全[6-7]。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率均较对照组减少,且该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与施琰[8]的研究结果相符合。但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的新生儿面部擦伤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有可能是在分娩过程中产钳反复牵拉导致胎儿面部损伤。因此,临床上在应用低位产钳助产术时,应准确放置产钳,避免其钳夹到宫颈、阴道软组织。同时也需要配合宫缩牵拉产钳,以减少胎儿胎头受压,降低面部擦伤、颅内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在阴道分娩中应用低位产钳助产术效果安全可靠,可减少产妇并发症发生,但在操作过程中需熟练掌握产钳助产术,以进一步确保母婴安全。

[1] 廖清. 低位产钳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及对母儿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3,34(18):3649.

[2] 徐艳明,伍娇娇,彭程. 低位产钳术与剖宫产术对母儿预后影响的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462-463.

[3] 陆勤,奚杰,王霞红,等. 低位产钳术和剖宫产对产妇和婴儿预后结局的对比分析[J]. 医学综述,2016,22(11):2277-2280.

[4] 符凤晖,钟宜. 剖宫产与低位产钳术对母婴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师杂志,2014,19(7):951-953.

[5] 杨璐,谭丽珍. 低位产钳助产术120例临床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2017,24(1):71-72.

[6] 于慧艳. 低位产钳术临床应用及对母儿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123-124.

[7] 周甦玉. 低位产钳助产术与剖宫产术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6):755-756.

[8] 施琰. 低位产钳助产术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5):94-96.

猜你喜欢

产钳胎头难产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难产是怎么发生的
奶牛难产的诊断与应对措施
母猪难产的成因、判定及处理
剖宫产术中使用产钳临床探讨
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经康复治疗后盆底肌恢复的效果观察
“土管修法”难产的背后
胎头高直位的诊断与治疗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胎头位置异常临床分析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