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压疮的发生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2018-04-28牛兆辉
牛兆辉
压疮是因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出现的持续性营养不良、缺氧、缺血所致的组织溃烂与坏死[1-2]。目前,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术中压疮,已成为手术室护理人员研究与关注的焦点[3]。为了进一步保证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就医效果,现研究对手术室压疮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对策,以期为完善手术室护理方案提供有利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552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310例,女242例;年龄18~78岁,平均(48.8±5.8)岁;手术类型:神经外科192例,骨科158例,普外科202例;手术时间2~8 h,平均(3.8±1.2)h;术中体位:平卧位302例,侧卧位160例,俯卧位90例。选择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552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15例,女237例;年龄18~75岁,平均(47.2±6.3)岁;手术类型:神经外科188例,骨科160例,普外科204例;手术时间2~7.5 h,平均(3.7±0.8)h;术中体位:平卧位298例,侧卧位162例,俯卧位92例。在上述一般情况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法,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与生命体征;配合医生开展术中操作;合理调节室内温湿度,做好术中保温措施。研究组针对对照组手术室压疮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具体方法如下。
1.2.1 手术室压疮的发生原因 (1)评估不足:对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评估不足,未对高危人群采取有力的干预措施。(2)护理人员重视度不足:部分护理人员未对压疮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认为无法主动预防压疮,导致预防性护理措施缺失。(3)护理人员不良习惯:①术中体位放置不当致使局部长时间受压,继而影响血液循环而诱发压疮。②血液、消毒液、冲洗液未清理或干透便将患者调整为平卧体位,致使其皮肤受潮,降低保护能力,为皮肤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③铺术巾不平整致使局部皮肤受力不均匀。④电线与管道放置不规范。
1.2.2 针对性护理对策 (1)压疮知识教育:通过培训、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护理人员对手术室压疮的重视度,并着重强调压疮是评估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4]。同时,将手术室压疮护理工作落实到个人,并与其考核挂钩。在术间贴上压疮警示标识,增强护理人员对压疮护理工作的重视度。(2)重视术前评估:通过术前访视全面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识别出高危压疮人群,指标包括:心理状态、营养情况、手术与体位、预计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是否需要术中输血等,并对高危人群做好标记与交接班工作,必要时可在压疮好发区贴上泡沫敷料或透明贴,以缓解局部压力。(3)合理摆放体位:术中体位摆放原则为保持患者正常呼吸循环功能、利于术中操作、充分暴露术野,在此基础上注意固定肢体与预防移动,并保证患者的舒适度。仰卧体位时注意保护骶尾部、枕部与足跟,侧卧位时注意保护肩部、耳部、膝关节内外侧、髋部、内外踝,俯卧位时注意保护耳廓部、面颊、男性生殖器、女性乳房、膝部、肋缘突出部、足趾部。手术床垫尽量选择水凝胶垫,以便改善皮肤氧分压,强化局部供氧供血,减少受压处的摩擦力与剪切力。(4)防潮措施:术前合理调节室内温湿度,术中提醒操作者及时吸引体液与血液,避免体液外渗浸湿皮肤,或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及时更换潮湿床单[5]。(5)纠正护理人员的不良习惯: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共同参与铺术巾,确保术巾的平整。在患者手术切口处放置接液袋,使冲洗液、血液可以及时流入袋中,避免皮肤受潮。使用预先备好的温蒸馏水或盐水冲洗体腔。针对硬膜外麻醉与腰麻患者,在消毒液干透后再改为平卧体位。术前再次检查各管道通畅度,及时排除堵塞与故障。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术中压疮(手术中~手术后6 d内出现的压疮)发生率。(2)自拟护理满意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问卷满分为100分,内容包括护理效果、护理效率、护理技术、人性化服务4个方面,70分以上即为护理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术中压疮的发生率为0.36%,低于对照组的1.81%(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
研究组548例患者对本次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满意率为99.28%;对照组535例患者对本次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满意率为96.92%;研究组手术室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χ2=8.204,P<0.05)。
3 讨论
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严重的痛苦,同时还可以加重病情,影响手术质量,增加医疗费用[6-7]。据相关资料统计,压疮的发生率约占外科手术患者的5%~10%,其中神经与血管外科的发生率最高[8]。有研究指出,术中压疮的发生不仅与患者自身情况有关,更为主要的原因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压疮认知不足,缺少应对策略,监管不到位,继而导致执行力降低,压疮事件频发[9]。
表1 两组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对比[n(%)]
为了进一步保证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就医效果,现研究对手术室压疮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手术室压疮的原因主要为术前评估不足、护理人员重视度不足、护理人员不良习惯。针对性护理对策中压疮知识教育可以强化护理人员对压疮的认知与重视度;重视术前评估能够有效识别出高危压疮人群,使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10-11];合理摆放体位在保证患者术中操作的基础上增强了舒适度,减少受压处的摩擦力与剪切力[12-13];防潮措施避免了体液外渗浸湿皮肤,保证皮肤的干燥与清洁;纠正护理人员的不良习惯则完善了手术室各项护理细节[14-17]。现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压疮的发生率为0.36%,低于对照组1.81%(P<0.05)。结果可见,分析手术室压疮的发生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压疮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手术效果。从患者角度来看,研究组手术室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性对策进一步完善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继而增强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总之,分析手术室压疮的发生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以进一步降低压疮发生率,保障患者的手术质量与安全。
[1] 孙晓敏,姚英,汪虹,等. 手术患者压疮风险预控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J]. 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108-111.
[2] 高艳,曹阳,刘旺华,等. 手术室急性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 [J]. 临床护理杂志,2017,16(6):62-65.
[3] 林静.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室压疮高危患者预防措施缺失率的影响 [J]. 华夏医学,2017,30(5):110-112.
[4] 缪月琴,唐秀芳. PDCA循环管理在手术室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6):126-127.
[5] 李莉,刘静云. 手术室专科护理热点问题研究现状[J]. 中国护理管理,2017,17(8):1009-1013.
[6] 李静,师文,强惠婷,等. 知信行理论模式在手术室压疮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95-97.
[7] 赵体玉,郭月,赵快乐,等. 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监测分析与质量改进 [J]. 护理学杂志,2016,31(24):22-25.
[8] 钟爱玲,戴红霞,常后婵,等. 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J]. 广东医学,2016,37(23):3641-3642.
[9] 徐红文,俞惠. 标准化护理管理对急性压疮患者的控制效果研究 [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17(11):869-871.
[10] 王曼. 手术室压疮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性护理措施[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31(11):103-104.
[11] 高玲,郭单. 6例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相关原因回顾性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0):93-95.
[12] 张军花,钟奕,冯岚. 手术室及病房护士共同参与骨科手术患者皮肤管理的效果 [J]. 护理学杂志,2016,31(16):16-17.
[13] 贾爱珍. Braden压疮风险评分表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J]. 江苏医药,2016,42(13):1530-1531.
[14] 黄维健,曲华.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手术相关压疮跟踪管理的应用 [J]. 护理学杂志,2016,31(8):36-37.
[15] 郭晓杰. 手术室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6,30(1):45-46.
[16] 马琼,钱萍,高兴莲,等.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术中压疮发生风险 [J]. 护理学杂志,2015,30(24):47-48.
[17] 黄润,陈海斌,李思. 手术室压疮风险因素评估量表在预防手术患者压疮中的运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1):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