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釉下彩装饰的特点
2018-04-27汪妍
摘 要:陶瓷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是文化艺术的载体,自古以来对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审美趣味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釉下彩瓷,作为一种当下的生活器具以及艺术陈设品,已成为一种文化载体,包含着这个时代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人们的生活品位和习俗,反映出人们的精神和思想内容。
关键词:陶瓷釉下彩;装饰特点;文化内涵;发展
一、陶瓷釉下彩的起源与发展
陶瓷,从原始社会起源开始就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日常,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演变逐渐成为了艺术品。陶瓷也不仅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辛勤的结晶,同样也应该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陶瓷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的陶瓷工艺与艺术给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陶瓷也为中国增光添彩,荣耀无比。
早在三国时期,陶瓷就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到了二十世纪初,唐代长沙铜官窑烧制出了釉下五彩瓷。它在继承了唐代长沙铜官窑的优良文化和传统底蕴上,进行艺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明如镜而白如玉,薄如纸又声如磬”是釉下五彩瓷的特点。釉下五彩瓷被誉为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在世界上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二、陶瓷釉下彩的艺术特点
釉下彩是用高温色料,在已成型瞭干的素还,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而釉上彩是指在已烧成的白釉或涩胎瓷器上,用色料绘饰各种纹饰,再于700℃—900℃左右的低温窑炉中二次烧造,低温固化彩料而成。其彩料应用广泛,釉色鲜艳,品种丰富且艺术性较强。从种类来分,釉下彩大致可分为三个种类,大致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
(一)青花
青花称青花瓷,是陶瓷烧制工艺的上等佳,同时也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作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初见于唐宋时期,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的烧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打了明代,青花俨然成为瓷器的主流。清代康熙年间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等衍生品种。
釉里红五爪海水云龙纹
(二)釉里红
釉里红瓷器是指用铜红料在素胎上描绘,然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以现有的资料和传世实物表明釉里红瓷器大致发源与于元代景德鎮。由于釉里红以铜红料为呈色剂,但铜红釉在烧造技术上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正常的显色也不仅仅与铜红料中的铜含量和基釉等成分有关联,并且对烧造气氛和窑温的要求都非常苛刻,成分配比和烧制条件的任何细微差别都会导致色调不正,因此发色纯正的釉里红瓷在元代很少见,大多是灰红色。而到了明代洪武时期,釉里红依旧较为罕见,而且可见的釉里红瓷器颜色饱和度仍旧很低,但较之元代有了很大提高,永乐宣德时期的釉里红发色极佳,浓厚鲜艳、色泽瑰丽,红的好似宝石,也有淡红色的,这与当时的透明白釉提炼技术极具发展有很大关系。宣德以后釉里红走下坡路,直到清代康、雍乾三朝才得以复苏,而这时的釉里红发色也已经能够较为纯正艳美。
(三)釉下五彩
釉下五彩,在景德镇也叫“窑彩”,是一种釉下高温烧成的彩绘方法。这样烧制出的瓷器的胎质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釉色润泽,釉面滑、润,光彩雅丽。最外层的透明釉在保持胎壁纹样不受损坏的同时还能在作为日用品使用时减少了彩矿中铅对人体的危害。在敲击优异的釉下五彩瓷表面时,声音听起来很清脆响亮声音十分好听。如果把釉下五彩瓷器拿起迎光细观,你能感受到它如于玉般透白,晶莹透亮,光泽度很好。釉下彩瓷器胎壁很薄,重量偏轻。如果把釉下五彩瓷器的透光性从艺术观赏性的角度来观察的话,那么釉下五彩瓷器还有另外的特点:一、色彩丰富,精细雅丽;二、画面晶莹润泽,平整光亮,能够给予人们饱满的水份感。总之,它的美超凡脱俗,令人赏心悦目。从以上种种特点不难看出,釉下五彩瓷一经问世便立刻便受到业内外人士的极大肯定。窑彩集中了许多表现方法的特长,将点、洗染、勾、涂、空白线条等不同方法综合运用,效果良好。现在釉下五彩所用颜色大致有艳黑、草青、海碧、金茶、玛瑙红、紫色、大绿、墨绿、蓝绿和黄色等几十种。
三、陶瓷釉下彩装饰的题材内容及文化内涵
在釉下彩装饰上,已有100多种不同色相的色料可以运用。工艺技法的不断成熟使釉下彩瓷器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与题材。釉下彩瓷器的题材内容涉猎十分广泛,以花卉题材举例,从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的花王牡丹,到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品格高贵的兰花,或者明色艳丽、清香远溢,象征清白的莲荷,或者具有其他意向或者特色的植物,如梅、竹、菊、松、柏、石權、灵芝、芙蓉等等,这些都是釉下彩瓷的艺术题材。从绘画风格上研究也大体分为工笔重彩或泼墨写意,在工笔重彩的形式进行勾勒描绘,就会显得端正秀美、简洁大方,显得精干洗炼。而采用大写意绘画则表现出一种雍容大度、豪迈洒脱的霸气。从釉下彩瓷器的表现语言与绘画风格研究,则基本都是勾绘而一些寓意吉祥的花舟图案,如“莲莲有余”等。“莲生贵子”在釉下彩瓷器的艺术题材内容中也较为常见。对这些题材的表现,寄托了创作者们对美的追求、对自然向往和对生活的祝福,体现了一种传统民俗的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骨肉联系。
陶瓷艺术不仅仅是生活的必需品了,它已经成为了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对人类生活的发展和审美趣味的提升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釉下彩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不仅是一种当下的生活器具和艺术陈设品了,她已成为一种文化载体,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她包含着这个时代的文化内涵与精神风貌,体现出普罗大众的审美品位和生活习俗,更反映出当下人们的思想状态。
四、当代釉下彩瓷的艺术表现语言及未来展望
时至今日,作为釉下彩瓷器的创作者们,只有不断的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之精华,效法自然,才能够进一步拓展思维,拓宽思路,创造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拥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意蕴美好的当代釉下彩瓷器,这也是我们肩负的重要历史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代陶瓷的发展无法脱离传统技法的传承与桎梏,但作为新时期的陶瓷创作者,我们也不仅要研究掌握陶瓷的烧制工序与技法,还有从提高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作为出发点,创作出承古拓今,具有鲜明时代语言、同时具有审美特点的陶瓷艺术制品,陶瓷釉下彩这门古老的艺术,才能代代相传,方兴未艾。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2015
[2]吕品昌:《陶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3]叶喆民:《中国陶瓷史》南京师范大学,2002
[4]周淑兰:《中国陶瓷纹饰》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9
[5]池至冼:《陶瓷釉色料及装饰》北京工业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汪妍(1991.05-)女,汉族,河南商丘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