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岛链战略”疑变风声背后

2018-04-26王鼎杰

党员文摘 2018年3期
关键词:岛链棋局大国

王鼎杰

日本原陆上幕僚长岩田清文最近透露,美国正在研究太平洋岛链“新方案”——若在南海和东海发生军事冲突,美军将暂时转移至关岛基地,而“第一岛链”的防卫任务则委托给盟国日本。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此方案确有其事且得以落实,就意味着亚太战略格局将发生结构性变化。更有媒体将此举与中俄海军选择鄂霍次克海进行最新军演联系起来,认为此举旨在突破美日构建的“第一岛链”。当然,现实中大国棋局的复杂性远超一些媒体过度简化的纸面类比。美国关于太平洋岛链的战略考量值得关注。

“岛链战略”与美式战略思维

要深刻理解美国的“岛链战略”,先要理解美式战略思维。美国最大的地缘优势就是远离欧亚大陆,但最大的劣势也是远离欧亚大陆。

因为远离,可以隔岸观火,也可以趁火打劫,特别适合成为离岸平衡手;但同样因为远离,美国又担心被孤立于欧亚大陆事务之外。

同时,从海权文明和陆权文明的历史性竞争角度来看,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海洋日趋成为人类文明交往的坦途,真正的全球化自此开启,即便此后铁路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不断发展,全球性的大宗物流和遠程兵力投送,还是要仰赖海上运输。

从当年的英国到今天的美国,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只有掌握了海洋,同时又能自由介入、操控大陆性事务,方能称雄。相反,像一些陆权强国,无论其在陆地上如何强大,只要还没有在开放性海岸线上拥有战略性不冻港,在美国人眼中就还不是真正可怕的竞争对手。

所以,从美国视角来看,首先要保持能迅速介入欧亚大陆事务的前沿存在和中转基地,同时又要能防范陆权大国下海。

冷战初期,美国立足太平洋上的三条岛链进行战略布局,也是为了兼顾这两个目标。这一战略的出现虽是为了对付苏联,但绝非仅仅针对苏联,而是可以针对欧亚大陆上的一切潜在对手。所以,苏联解体后,美国继续维持“岛链战略”。

然而,“岛链战略”也是把双刃剑。

随着大陆性国家力量的发展,过于接近大陆边缘的军事存在,都会越来越像“人质”。同时,过于接近大陆,也降低了美国外交的灵活性。

在美苏争霸时代,因为对手明确,所以这个缺点尚不明显。随着苏联解体,全球形势趋向复杂,敌友关系存在巨大变数。有美国战略家指出,此时,若美国顶得太靠前,恰恰让那些想通过促成美国和崛起中大国“撞车”来找寻新扩张机会的国家获得机遇。这不利于美国发挥离岸平衡手的优势。

所以,在苏联解体后,一些美国战略家就建议美国放弃过于靠前的军事基地,同时更松散地解释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海外安保承诺,从而让美国从全球介入战略回归更传统、更灵活的离岸平衡战略。

美国对日本的信任度

如果美国要从“第一岛链”全面后退,日本当得上这个“接盘侠”吗?

美国外交一直奉行“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的原则。世界历史和西方的近代史也告诉人们,最有可能将老霸主取而代之的,是霸主阵营内部的某些善于伪装、善于等待的“追随者”。另外,从美国的视角看,陆权大国下海固然可怕,岛屿强国登陆同样可怕。

从这一点上讲,美日关系是极其微妙的。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态度是既要利用又要防范。美国人恐怕不会忘记,当年正是日本把炸弹扔在了“第三岛链”上,而且几乎完全控制了第一、第二岛链,和美国打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惨烈度最高的海洋战争。

战后,日本追随美国,试图利用美苏争霸的机遇期,实现再崛起。在一些日本战略家眼中,在苏联解体后,如果中美“撞车”、两败俱伤,日本便能延长其再崛起机遇期;如果能在美国逐渐放权的过程中,逐渐控制“第一岛链”,日本就可以与中美在亚太地区玩“三国演义”。

对此,美国心知肚明。正因如此,美国国际关系研究界曾出现一种“将计就计”的声音,建议美国进行战略收缩,把日本向前推,美国则在后控局。

不过这类设计遭到了以布热津斯基为代表的另一些美国战略谋划者的坚决反对。因为他们担心,一旦中日之间出现冲突,无论哪方取胜,都会产生美国难以接受的后果:要么“第一岛链”被突破,要么岛屿强国可能登陆。所以,布热津斯基们认为,最好的选择是维持现状。这就是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一再反对挑拨中日对抗,同时强调绝对不能让日本在亚太拥有明确的势力范围、重新成为地区大国的根本原因。

斯皮克曼的预言

在二战胜负未分的1942年,美国地缘战略学者斯皮克曼对未来百年的全球战略大势进行了分析:随着德日战败,英法衰落,苏联会成为未来的最大敌人。但是,苏联也只是中期敌人,因为苏联的战略性不冻港都在封闭海岸线上,其开放性海岸线上却没有战略性不冻港。他指出,21世纪真正搅动全球地缘格局的变数,其实是中国和印度两个东方文明古国、人口大国的复兴和崛起。

而早在2010年美国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中、印已被列为全球最大权力变量。有分析人士将美国“岛链战略”疑变的消息与美印关系最近的变化联系起来,认为美国可能将后者视为平衡日本“猛虎出笼”的重要因素。如果形成日、印“双虎出笼”的格局,就可以把印度洋问题和太平洋问题整合成一个更大的难题,从而让亚洲大国间进行复杂的多重互相牵制,此举可能降低棋局失控的风险,有利于美国站在棋局之外四两拨千斤。

当然,关于美国太平洋“岛链”新方案的消息出处本身就值得深思。因为这其实是日本一直梦寐以求的结果。但美国是否已经决定这样做,还需要进一步求证。

未来的亚太格局注定异常复杂,敌友关系不仅晦暗不明,而且将变幻莫测。如果过于僵化地看待敌友,用单一视角看复杂的大国棋局,无论这个单一视角是经济的、军事的,还是文化的、意识形态的,都将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到真正的变数,也就难以立足全球、未雨绸缪。

(吕丽妮荐自《环球》2017年第22期)

猜你喜欢

岛链棋局大国
美国要打造“第一岛链2.0”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传祺海外新棋局
安凯运游棋局
西咸新棋局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华林 国际大棋局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