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2018-04-26贾凤麟
贾凤麟
摘 要:教无定法,教须有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白银市平川中学苏富强历经18年理论和实践探索提出的“接受·生成·创新”教育教学理论对于构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意义。“着眼接受,重视生成,鼓励创新”波螺发展的教学模式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接受·生成·创新”教育教学理论简介
从2000年以来,在“接受·生成·创新”教育成果主持人白银市平川中学苏富强老师的主导下,成立“接受·生成·创新”教育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总课题组,在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过程中,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发展道路,围绕“接受·生成·创新”教育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总课题中心问题,精心组建研究团队,拟定研究思路,合理分配研究任务,对总课题研究目标、问题进行分解、细化,积极申请省市级课题,开展有重点的子课题研究,前后得以立项并通过鉴定的省级课题8项,市级课题3项。通过各子课题研究人员长期不懈的分头研究,整体推进,历经五个阶段的循序进阶,以及大量课堂教学实践检验,“接受·生成·创新”教学模式最终熔铸成“接受·生成·创新”教育理论。
二、“着眼接受,重视生成,鼓励创新”波螺发展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接受生成创新”教育,在新课程理念下体现教学行为的全过程,“着眼接受,重视生成,鼓励创新”波螺发展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它把一节完整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环节、课中环节和课后环节。在课中环节按照四个步骤开展教学活动。[1]如图1所示:
“接受·生成·创新”教育结合“探究→构造→乐趣→产生动机”这一学生学习的程序,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通过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表演、语言描绘多种方式所创设的“美、趣、智”学习情境中,实现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性学习。只有当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方式达到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决定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承担自己的探究结果时,才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接受·生成·创新”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了学生自我的真实发展,而不是虚假的发展。它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和环境的广阔性融为一体,强调以特定的氛围,激起热烈的情绪,在优化的情境中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三、“着眼接受,重视生成,鼓勵创新”波螺发展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效果
通过实施四年多的“接受﹒生成﹒创新”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有了可喜的提高。在2013-2017年连续4年多的实验教学中,凡是应用这种教学法的班级,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明显高于非实验班。在高一、高二和高三阶段的各类级别考试中,我校实验班的各科平均成绩平均有5-9%的提高,合格率也显著上升。众多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大学,本科上线人数连续多年大幅攀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大批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
通过“接受﹒生成﹒创新”教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学生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得到有效扭转,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得到发挥,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等才能得到展示和培养,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四、不足及努力方向
更加注重课堂外的实践。要进一步在更广泛的课堂外区域开展“接受·生成·创新”教育的推广,进一步突破课堂教育教学的局限,在广阔的田野中,在工厂的生产现场,在社区的公益活动中,在丰富的社会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接受·生成·创新”教育的内涵,扩大其影响。
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要进一步加强内外交流,通过引进来,进一步宣传扩大“接受·生成·创新”教育的影响和知名度;通过走出去,进一步丰富该教育理论,在更广的范围接受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杜鹏花.基于“三环四步”教学模式的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探讨[J].甘肃科技: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