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解读
2018-04-26张博
张博
摘 要:小麦是山东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受到种植技术影响,其产量变化相对较大。本文希望从现实切入探讨在小麦种植方面的优化技术,并对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进行解读。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优化;病虫害防治;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088
1 山東省小麦种植优化技术解读
根据山东农业大学的研究发现,在常规情况下小麦种植可采用精量播种,这对于小麦丰产非常有帮助,这是因为大量大范围播种可能会造成小麦产量降低,但精量播种中所蕴含的带状模型则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可有效减轻小麦的内行少种,避免其对总产量造成负面影响。根据山东省小麦种植优化技术实践结果发现,它可将小麦产量提升到110%左右,植株的病害倒伏率也有明显降低(降低30%)。新技术对小麦种植有一定的节水促进作用,节水比例高于40%。
1.1 小麦种植优化技术的基本思路
从我国整体来看,对小麦的种植方式基本涵盖2种:一年一熟与一年两熟。具体采用哪一种方式要根据地方所受到的气候因素影响与生态环境条件影响。一般来说适合于一年两熟的地区就包括了黄淮平原地区或西南地区,而一年一熟地区则还分为春麦区与冬麦区。春麦区主要位于长城沿线北部,冬麦区则泛指我国北部地区。根据这一概念划分,山东属于冬麦区。
从对种植技术优化层面来看,山东地区必须明白自身存在热量资源不足的天然局限性,所以该省最好采用混种与套种的方式以提高土壤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比如基于多种套种方式的灵活种植方式,和棉花、玉米、豆类等多种经济作物一起种植,实施混作。一般来说,山东地区会选择玉米与小麦进行套种混作,它的种植技术方式就是在收获季节到来前,在麦田中实施玉米套种,通过这一种套种方式来避免二者出现生育期重合,有效降低在生长季节时间有限对于小麦作物产量的负面抑制,从传统的一年一熟优化至一年两熟,增加省内小麦产量,改变收获模式。在该技术应用下,小麦的生长期会自然延后,而这让它的抽穗期免于受到省内旱涝灾害的自然灾害影响。在套种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实施条垄套种。这里拿花生与小麦套种来说,它的技术优化就在于将花生种植于垄背位置之上,并在花生出苗后进行套种,科学确定套种时间,避免出现过早套种老苗问题,保证花芽分化始终有利。
1.2 小麦种植的日常管理与其它注意问题
因为冬小麦是山东省的主要小麦种植类型,所以他对于需水量要求较高,一般在550~600mL左右。种植者要根据实际种植技术标准来进行适当灌溉,确保土壤中水分充足且空气拥有足够湿度。可以考虑在小麦种植管理过程中浇入冻水,保证对地温的有效稳定,且能够起到促进小麦高产的作用。要做到“昼消夜冻”。要做好日常的田间除草工作,为了避免农药残留应该尽量少的选择使用除草剂,一般可选择生物防治或人工锄草,配合人工疏松土壤以防止土壤在春冬两季形成板结[1]。
2 山东省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解读
山东省因为处于平原地区,小麦种植会受到严重的病虫害影响,为了有效避免病虫害,应该从两方面来探讨分析它的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
2.1 播种阶段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播种阶段,针对小麦的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可以提前将小麦种子用药物浸泡一段时间,这样能让小麦种子在播种过程中不受到地下病虫侵蚀,保证种子的发芽率正常稳定,更保证2次播种高效率,具体来讲其主要要控制的病虫害就包括了纹枯病、蛴螨等。浸泡法主要是利用到了化学药剂稀释作用,增加小麦种子的内部抗病虫能力,驱赶病虫害侵袭。
2.2 生长阶段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小麦生长阶段,山东当地会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病虫害防治策略,例如地方冬小麦在进入春季返青拔节期以后,此时就必须面临吸浆虫与纹枯病的侵袭。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应该主要以喷洒药剂为抗病方式,做到每15d1次的地面药物喷洒。而到了小麦的孕穗期与扬花期,就必须进一步强化监测管理,提高灭虫工作强度等级。到了灌浆期要严控锈病、麦穗蚜与白粉病,可喷洒甲基柳磷乳油来预防上述虫害,也可以在小麦反青时期为其茎部位喷洒纹纹枯净可湿性粉剂也能有效预防病虫害。
生物防治技术则更为环保,可利用自然界食物链的客观规律来保护小麦生长,例如用茧蜂、瓢虫来防治蚜虫等,这样可以保证小麦始终处于健康无干扰生长状态,最终促成高质高产[2]。
3 总结
山东省作为我国冬小麦的主要产区之一,它应该不断提高优化自身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能力,保证小麦的出芽、出苗与存活率,保证其在各个生长时期都能得到科学稳定的培育技术支持,实现地方小麦高质高产。
参考文献
[1]孙君.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4(18):
21.
[2]段春明.山东地区小麦种植技术优化研究[J].乡村科技,2016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