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增强青年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能力的思考

2018-04-26卢晓

文教资料 2017年31期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教学改革

卢晓

摘 要: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对一些高校学生产生了某种负面影响。为了增强青年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并对《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策略进行分析。首先对历史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其次从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规律、以唯物史观为工具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促进学生辨别能力的提高及重视实践教育四个方面论述了改革对策。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 教学改革

一、引言

2015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中指出,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关系到我们党的前途与发展,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现阶段高校必须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导下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1]。在最近几年当中“历史虚无主义”站在“历史反思”与“现实批判”的伪立场中对我国的一些历史进行歪曲,对高校一些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从《中国近代史》纲要入手增强青年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与对一些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中国革命的必然性与正义性的否定。中国近代史起源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自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近代中国的各个阶层都为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做出了许多努力与尝试,近代中国最终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导之下,通过革命才取得成功的。但是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在近代中国革命虽然带领中国走上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行为,但是其本身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同时对资产阶级改良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评价过于武断;(2)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现代化建设的歪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走了一些弯路也犯了一些错误。但是历史虚无主义却对此进行攻击,并对其中的一些事情夸大其词;(3)对中华民族历史与文明的否定。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对国人所存在的一些弊病的抨击全面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明,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被历史所淘汰。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一些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分析。

历史虚无主义对一些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当中:(1)动摇了这些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模的普遍规律,也为近代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青年大学生必须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但是历史虚无主义从多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歪曲;(2)影响了这些大学生的价值理念[2]。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对历史的曲解,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攻击,从而影响了这些大学生的价值理念;(3)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对中华民族历史与文明的否定影响了这些大学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使得传统文化对这些大学生的吸引力削弱。

三、《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一)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规律。

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来看,许多内容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学习过,一些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并不是非常在意,同时在部分高校当中《中国近代史》纲要所占据的学分相对较低,因此,部分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存在应付心理,应付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目标,这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思想教育目标已经发生了偏离。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在进行《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时需要强调历史规律性教学[3]。首先,针对《中国近代史纲要》内容相对较多,较为庞杂的基本状况,教师需要以历史发展脉络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建立历史发展的基本思路。其次,针对学生已经熟知的历史知识,教师需要弱化历史史实的教学,而将教学重点放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当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重大历史事件入手明确历史发展的规律。最后,教师需要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曲解引導学生正确认识到历史的必然性。

(二)以唯物史观为工具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究,也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在进行《中国近代史纲要》相关内容的教学时需要进一步以唯物史观为工具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伪科学性[4]。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不仅有规律性,这种规律还是由客观物质发展导致的,并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历史的最终发展必然是以解决矛盾为根本目的,经过历史实践所证明的发展必然是科学的。因此,从理论角度来说历史虚无主义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从历史虚无主义的角度看待社会与历史只能得到错误的结论。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辨别能力的提高。

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成熟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成型阶段。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在进行《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时必须注意学生辨别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避免历史虚无主义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具有深刻的了解,在进行《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时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给予合理的批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伪真理性。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需要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认知。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辩论赛、专题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当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知,从而积极主动地避免历史虚无主义的负面影响[5]。

(四)重视实践教育,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全面认识。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志,高校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校园当中,但是也需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才能促进自我的进一步发展,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更加客观公正地认识到这个世界。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能够对高校一些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些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存在较大的联系。基于此种情况,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过程当中,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教学,还需要增加实践教学的分量,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全面认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学校事务管理、志愿者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当中,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社会的认知。

四、结语

历史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最宝贵的记忆,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与软实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关系到一个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如果连自己的历史都否认则必然不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当中必须采用多种途径,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入侵,促进高校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张秀峰,李俊.浅析“纲要”课教学如何应对历史虚无主义——以“北洋军阀统治”讲授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29(08):54-56+62.

[2]童舜尧.浅谈慕课平台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性——以宁波大红鹰学院《纲要》课教学为例[J].学周刊,2017(18):17-18.

[3]李新民.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内探析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功能——兼论历史虚无主义[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29(02):51-54+66.

[4]白翠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教学探讨——基于消解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2017,38(02):66-70.

[5]刘虹,曹敏.新全球化、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观照——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理论观察,2016(09):161-163.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教学改革
从“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大国国民需要摒弃历史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