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后勤建设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2018-04-26朱可江

神州·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发展方向建设

朱可江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后勤实体以其特殊地位,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产生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积极推进高校后勤建设、维护高校稳定业已成为高校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高校后勤的重要性着手,针对高校后勤发展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有利于高校后勤长远化发展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后勤;建设;发展方向

学校后勤由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咨询结构、监督机构等共同组成,负责为在校师生提供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和生活所必需的相关服务,其工作范围涵盖校园餐饮、住宿、绿化、维修、物业、商业、保洁等诸多方面,是关系学校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后勤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其发展方向,对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后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后勤建设的作用及意义

1、后勤是高校科研教学的基础保障单位。

高校后勤通过提供必要的物质需求,不断改善师生教学和生活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可以安心从事教育科研活动。还通过合理化的管理整合现有的物质资源,结合实际环境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应,更好的为学校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

2、高校后勤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高校后勤在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保障的同时,还影响着校园面貌和周边环境的改善及学校的管理水平,为学校和社会稳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高校后勤中发现的问题,也是社会大环境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折射,可以让我们在小范围进行研究和改良,找寻合理的解决方法,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同时,高校后勤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直接或间接消除社会上的安全隐患,有力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

3、后勤是高校的第二教育基地。

高校后勤不仅仅承担着学校的基础保障,更是高校的第二教育基地。后勤在培养教师员工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通过后勤职工行为、制度、环境和实践等各种方式教育影响着学生的言行,来实现育人功能,起着“服务育人”的重要作用。所以说,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书育人平台的延伸。

二、高校后勤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服务意识落后。

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后勤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运行模式,造成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式新环境下师生对于后勤服务的需求。高校后勤工作有着社会上许多工作不能比拟的优势:收入稳定,没有激烈的竞争,长时间没有大的变革……这些都导致高校后勤工作人员们缺乏危机意识,容易放松对业务水平的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落后于社会整体水平。

2、管理模式老化。

各高等院校经过几十年的长期发展,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都趋于稳定,这也造成对员工的驱动力、约束力有所下降。虽然近十年来例如5C、7S等先进的管理理念也在逐步走进校园,但高校特有的体制制约管理模式的更新升级,许多高校后勤的管理是以新老管理模式相结合,并行管理的状态,部分高校新老管理模式原本就存在冲突,这使得整体管理不协调,严重制约高校后勤建设。

3、社会化发展停滞不前。

因高校后勤所处的特殊环境,使得引用实施新理念、新模式的转变过程过长。部分引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生搬硬套,不符合高校后勤工作实际,甚至是和原本工作目标相冲突,使得管理执行力差,服务质量提升缓慢。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的社会化程度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体制障碍尚未消除,后勤市场不够规范,行业组织不够健全,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大部分高校后勤的社会化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短时间内很难有所突破。

三、对高校后勤建设发展的建议

1、全面转变服务管理理念。

高校后勤拥有大量的一线工作,需要与师生面对面接触,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高校后勤必须具备时代性、创造性、先进性的服务管理理念。只有改变传统思维定势,才能使高校后勤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才能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需要进行前瞻性的学习,学习新的服务理念,并使员工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给予他们适当的压力,使其具有紧迫感。坚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员工职业素养,消除各种不谐和因素。只有从理念上转变,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升级和提高。

2、引进社会先进管理模式。

优秀的高校一定需要优秀的后勤系统,而优秀的后勤系统则需要一个先进的管理模式。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高校后勤管理和社会企业管理之间的差异,两者短时间内难以并轨。这就需要我们在引进新型管理模式时,必须反复研究、仔细论证,寻找新思路、新方法,适当引进符合高校后勤实际情况的先进管理模式。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民主管理,运用民主手段凝聚人心,激励员工发挥力量,更好地为师生员工服务,更好地为后勤建设做出贡献。

3、制定长远规划。

后勤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长远的工作,不能局限于眼前,需要从理念转变、管理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作出长远的、可行的规划。目前,各高校间后勤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后勤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必须明确自己面对的是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区别于社会一般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自己的特殊性,转变过程中学生群体的适应性。对服务理念和专业水平的转变和提升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而对于管理模式、服务形态等方面必须分阶段地逐步完成,在建设中摸索、转变,寻找和制定最适合高校后勤自己发展的长远规划。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依托于高校、服务于高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保障为目标、以服务为中心、以奉献为理念,履行服务职责积,极推进高校后勤建设进程,并在不断地摸索中找到适合高校后勤自己的社会化前进方向,创造富有高校后勤特色的社会化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为提升高校后勤服务水平、保障健康的教学生活环境、营造和谐的校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慧红.浅谈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意义[A].管理,2012,08:190-191

[2]韩金池.浅析高校后勤服务育人[J].中国商界,2013年,9期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发展方向建设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