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新模式探索

2018-04-26张翠萍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创新教学模式

摘 要: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是一项必修课程,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基本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机文化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创新策略,希望能为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创新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8.186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的创新是迎合我国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想要实现对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创新,就必须要对其教学现状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对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进行优化和创新,为我国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现状情况

1.1 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

在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背景下,计算机技术涉及到的知识更加广泛,但是在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过于陈旧,无法紧跟时代的发展需求,许多内容与高中阶段的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相同性,这就极大削弱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专业性,很难保证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整体效果[1]。比如在讲解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使用过程中,无法紧密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难以体现高校的办学特点,极其不利于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持续发展。

1.2 教学体制过于固定化

“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我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主要开展形式,许多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或是在进行演示操作的时候,常常存在信息量较多和演示过快等不利现象,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进度。同时,在固有的教学体制条件下,学生在进行操作练习的时候,需要频繁向教师进行求助,或是直接按照书本上的步骤一一执行,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终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科学发展。

1.3 学生基础能力的差异问题

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力,但是各个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有些学生没有任何的计算机操作经验,以致在进行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时候,这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收程度也不尽相同[2]。许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停留在固定的操作步骤方面,一旦对某些知识进行组合运用就受到极大阻碍,不仅影响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极大影响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2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创新策略

2.1 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进行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对教材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提炼,并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添加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点,以此确保向学生传授的理论知识具有实用性,使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有效提高。同时,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运用,以便能够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3]。此外,教师也要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内容和加强训练,尤其是其中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和熟悉的,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提出更高要求,从而有效确保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2 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于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发展,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方式对教学模式進行创新,其主要创新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师要结合专业的不同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无论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要有所变化,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要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案例,且这些案例要适应相关专业对应的岗位,从而有效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对工作情境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其次,教师要对课时进行合理安排,比如课时在60学时的时候,其中边讲边练的课时占据48学时,纯理论课占据12学时,实践课时的总学时必须要在理论课时的4倍左右,在保证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最后,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针对学生基础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实施因材施教,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有效实现单独辅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3 教学手段的创新

在进行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将教学地点改到计算机实训室,并安装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进行广播教学,使各个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操作演示下进行实践联系,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4]。同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进行单独教学,比如单独广播等等,以此查看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步骤,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使其能够真正掌握相关技术和知识。就目前来看,这种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提升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实效性,也能够有效避免先理论、后实践,导致学生在实践操作的时候忘记理论步骤,有效促进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真正解决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现状的问题,就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高校计算机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和创新,从多方面提升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整体水平,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阮娟.基于SPOC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探索与实践[J].林区教学,2018(01):79-80.

[2]蔡志锋.MOOC环境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01):143-144.

[3]韦灵.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职业教育,2016(21):28.

[4]刘玉秀.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途径探索[J].新课程(下),2015(10):45.

作者简介:张翠萍(1982-),女,山东菏泽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计算机文化基础创新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