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德育教育有效性提升探析

2018-04-26尹晶哲

神州·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

尹晶哲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信息时代的来临必将对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作为职业院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也概莫能外。面对新时代,如何把握职业院校学生德育现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极为迫切和需要了。提升德育实效,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是职业院校德育的基础;重视学科德育;建立发展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本文笔者则对职业院校德育教育有效性提升做简要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价值观;学科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对教书育人的教学任务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德育乃是领导、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的任务,产生了“课内教书,课外育人”“科任教书,班主任育人”“授知靠教学,育人靠活动”等模糊认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学德育功能的发挥,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正确认识教学的任务,把教育的途径与教育或是对立起来,或是混淆起来。因此,必须树立“教书育人,全员育人”的新观念,努力提升学校的德育。

1.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应正确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职业院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奠基工程,中高职院校成长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更是关键期。这一时期行为规范的养成,价值观的塑造将会影响人的一生。规范养成必然渗透价值观教育,或者把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融入日常的行为规范教育之中,应是职业院校德育的重要特点。诸如诚实、宽容、自尊、自爱、自信等。要真正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1)增强德育意识,是发挥学科德育功能的前提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对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起着主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教师有无学科德育意识,是有效发挥学科德育功能的前提。

(2)充分挖掘学科的德育因素,是发挥学科德育功能的基础。职业院校所设的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目的、任务,学科不同,教材不同,实施德育的方法也不同。只有充分挖掘学科的德育因素,才能有效地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做到因科制宜,因材施教。语文、历史、社会等学科,教材中德育因素呈显性,最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呈隐性,教师要细心挖掘,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教育。体育课教学以锻炼学生身体的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要通过锻炼实践,培养勇敢、顽强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音乐、美术学科的思想性是和他们的艺术性、形象性交融在一起的,要引导学生在掌握音符、旋律、理解歌词的过程中,在绘画、制作、欣赏的过程中,受到理想、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激发美的情感。

2.建立发展性的班级管理制度

2.1班级的功能是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学生的社会化是班级一贯重视的功能。学生通过班级的共同生活及生活中所处的各种關系,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班级又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中的个体之间不是上下级的行政管理关系,而是平等的学习伙伴关系。人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倾向、兴趣和需要,人人都应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即使是师生之间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在这种平等、自由和宽容的环境中,才能满足学生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才能真正有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可能。

2.2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属于每一个学生

以往,班主任往往低估学生管理班级的能力,学生大多游离于班级管理和活动策划之外,对班级中的事缺乏主人意识,缺乏感情和班集体荣誉感,甚至出现有些学生故意破坏班级秩序,违反班级纪律等现象。他们既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班级的管理者,一旦他们能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果将成倍提高,班级的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动力。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3.1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中,学生的不少心理问题能够从课堂中反映出来,而且有些心理问题就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产物。心理健康教育最终极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而学科教学和课堂生活正是发展学生潜能和人格的主战场。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并且注定要成为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渠道。

3.2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和心理咨询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对学生开展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讲授心理保健及矫正的知识,讨论、分析学生的思想及心理过程,增强学生自我预防、自我调节、自我矫正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举办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和进行团体辅导。成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专业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咨询内容主要涉及:学习困难、自我封闭症等方面。同时,可进行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工作。

3.3开展多样的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时间,将班会作为心理教育课堂教学途径的补充,改变以往只讲学习、纪律、思想品德等内容的状况,综合本班实际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展开讨论。此外,还可设立心理教育专题版报,开展学生“心理专题”手抄报比赛、印发心理小报(介绍心理健康知识,推介专家们有关心理调节的文章),指导学生自我调节,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既要重视学生的培养,又需要重视德育教育,全面培养并提升人才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遵循职业教育的本质和内在的要求,不断的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品质和人才标准。

参考文献:

[1]田俊.职业教育中法律法规与德育教育的平衡路径[J].职业.2017(16)

[2]符世丽.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2)

[3]孙晶.高职德育教育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1)

[4]潘明.西部地区职业高中的德育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07(09)

[5]杨挺,李明海.新形势下高职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职业.2018(0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