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管理学角度浅析学生组织

2018-04-26段博仁张佳宁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生组织组织文化组织结构

段博仁 张佳宁

[摘 要]高校学生组织是高校改革、建设、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从总体上看,高校学生组织大体趋势呈现向良好发展的趋势,但依然存在一些制约高校学生组织发展的问题。本文依据管理学原理中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的内容,以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组织为例,简单分析学生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学生组织;组织结构;组织文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6.095

[中图分类号]D4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06-0-03

高校学生组织是高校组织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的群众性组织,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者和践行者。高校学生组织大体指,各高校的学生会、研究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各类学生组织,其具备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等重要作用。而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学生组织与社团相互区分,学生组织拥有更加严密的组织结构与组织纪律性。社团则是由同学兴趣爱好相同而组建的兴趣组织,其组织结构与组织纪律性较差,因此,本文仅以学生组织作为讨论、分析对象。为了提高分析对象的准确性,本文选取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4个学生组织作为讨论、分析的对象。

1 高校学生组织概述

1.1 高校学生组织

1.1.1 概念界定

高校学生组织是各大院校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而组成的,为学校、学院和学生服务的团体,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1.2 高校学生组织现状

高校扩招使高校学生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学生组织的类型日益增多,开展活动的内容、形式也不断丰富,出现了网络社团增多、跨校活动增多、与社会联系增多等新情况和新趋势。有的高校已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形成了统一领导、部门管理、专业指导、集中与民主的双向结合的组织管理模式,学生组织的活动也具有计划性、协调性、实效性。但大学生社团在建设中存在管理不够规范、硬件条件较差、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学生组织的成员压力大,工作与活动不够专心、稳定;学生组织人员流动性大,更新频繁;学生组织的资源匮乏、十分紧缺;学校对学生组织的指导、管理缺乏足夠的重视等问题。

1.1.3 学生组织工作经历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学生工作经历增强了学生“社会过程”的认知和体验,影响了学生的心理社会发展,从而有效调节了自身行为,以适应外部社会的规则。周华丽 等对大学生社会化发展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担任过干部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社会化能力提升显著高于非干部学生。学生组织工作经历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与能力密切相关的其他经历,如就业。

1.2 高校学生组织的组织结构

1.2.1 概念界定

组织结构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经过组织设计形成的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之间固定的排列方式,即组织内部的构成方式。

1.2.2 高校学生组织结构现状

倪炜 等提出了以企业管理模式为蓝本,建设学生组织。在高校学生组织的管理中运用“项目管理制”、表格化的知识管理体系和完善的激励反馈机制,可提高学生组织运行效率。高校学生组织结构普遍科层化、政治化。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的影响,我国的大学组织结构中一直存在“行政权力主导化”的管理模式,行政权力为主、学术权力为辅的大学管理观念根深蒂固。同时,高校学生组织管理多呈现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的状态;且学校职能部门设置较为细致,部门职责交叉,权责不清;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横向沟通,难以形成合力;只完成了部门任务,忽视了学校组织的整体发展,管理效率低。

1.3 高校学生组织文化

1.3.1 概念界定

高校学生组织文化是指,高校学生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且能够推动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团队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1.3.2 高校学生组织文化的作用

漆贤成认为,校学生组织文化是学生组织的灵魂,对学生组织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对完善组织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促进作用。积极的内部作用包括目标导向作用、约束教育作用、团结凝聚作用和激励振奋作用;而积极的外部作用包括协调外部关系、获得外部支持和赢得外部声誉。

1.3.3 高校学生组织文化现状

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处于很被动的局面。大多数高校学生组织并没有把文化建设作为组织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认为它是组织可有可无的事情,没有文化建设,组织同样能够照常运转。

2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组织

2.1 学生党总支

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党总支是在学院党委领导下的一级学生党组织,也是学院各学生党支部的上级党组织。其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依照院学生党总支书记班子的安排,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协助做好学生党支部建设、学生党员发展、学生党员管理、学生党员教育、学校学院两级党校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规范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新机制、打造党建工作新品牌,不断增强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逐步实现学生党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

2.2 分团委

分团委秉承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积极促进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各种正常渠道,反映同学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参与涉及学生的学院事务的民主管理,协助学院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发展同各个兄弟学院团委的来往与合作,加强学生与外界的交流。

2.3 团委学生会

公共管理学院团委学生会是在院团委领导下的全院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是全院学生利益的忠实代表,以服务全院学生为宗旨,是学院与学院联系广大同学的桥梁和纽带。团委学生会具有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职能,承担学院内大部分的学生活动,是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筹办者。

2.4 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秉承“以奉献扬青春,与社会同进步”的宗旨,坚持“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精神,开展多项志愿服务活动,为本学院乃至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奉献善良爱心、展示青春才华、进行社会实践”的广阔舞台。

3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组织发展现状

3.1 学生组织取得的成绩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4个学生组织,在学院党委、团委的领导下,十余年来呈现了蓬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竞争力。4个学生组织各司其职,能够很好地完成学院安排的各种任务,并获得较高的成就与赞誉。科层制作为4个学生组织最主要的组织结构,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科层制是由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指一种行政管理体制,是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依照既定规则持续运作的行为模式。4个学生组织的组织结构,较为完美地体现了科层制的思想。例如,4个组织依据不同的工作需求划分了不同的职能部门,其中部门负责人具有与部门职责相匹配的技术与能力;4个组织都设置书记团、主席团、会长团等,且设置机构领导下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其部门内部的干事,确立了相应的权威性;4个组织在建立伊始,便确立了组织内部的章程,且在不断的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在人员流动时不断地贯彻其章程;其书记、主席、会长等与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干事之间,可能会有私交甚好的现象,但在工作时依然以工作为先,不会因为私人关系而放弃工作;在部门负责人换届时,机构都会考察所有候选人,了解其能力与责任心等,使之能较好地履行该部门的责任,实现量才选用。因为做到了科层制的具体要求,4个组织正在有条不紊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依然存在些许问题。

3.2 学生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科层制形式化问题

科层制恪守的规章制度,严格规定了每个机构、每一层级的管辖范围及权力分布,故在它的管理運作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形式化、非人格化和程序化。4个学生组织的层级设置以年级为标准,从管理学原理上看是不太合理的,但学校的特殊性使这一标准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使之沿用至今。另外,4个组织之间因为没有统筹、隶属关系,从级别上来说,4个组织是平行的,在各自的职务范围内互不干涉。当出现需要4个组织一起组织活动时,4个组织之间的协调等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与争论,没有科学合理的统一调度,影响了任务高效合理的开展与进行。

3.2.2 部分组织成员没有组织认同感,缺乏一定的组织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再也不像以前的“象牙塔”一般缺少与外界的交流,而是与外界的交流日渐紧密。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参与学生组织的目的日益功利化,不利于其产生对该组织的认同感。另外,功利化的组织目标如果没有正确、合理的引导,将会导致学生组织发展走上歧途,不利于学生组织的健康发展。

3.2.3 学生组织不是学生的唯一选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大环境的变化,现今的高校学生会面临更多、更广的选择,在参加学生组织还是从事其他活动都可以增强其综合能力的情形下,他们会更加理性地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去思考,最后做出选择。因此,在大学生的眼中,学生组织只是一个可以让他们获得课堂外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的途径之一,而不是唯一。

4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组织的发展对策

4.1 优化学生组织结构,建立完善的统一调度机制

在4个学生组织之上设置一个临时统筹机构,以进行统一的调度与任务分配。临时指挥机构的负责人由教师担任,4个学生组织负责人进行协助。同时,4个组织之间应加强互相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相同的职能部门可进行活动筹办经验交流,或者与组织相关的团队熔炼活动,以加强4个组织之间的了解与认同,以方便日后通力协作时能够达成良好的共识,圆满完成任务。

4.2 加强组织成员认同感,贯彻组织文化

高校学生组织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者和践行者,4个学生组织应贯彻为同学服务的精神,提倡服务精神作为组织文化。同时,要强调团结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容易激发组织成员的群体意识,为实现共同的价值观而团结奋斗。且培养组织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提高组织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强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有利于贯彻组织文化。

4.3 设置适当的激励机制,保留优秀人才

激励因素对促进学生组织成员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设置合理的激励机制,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优秀学生工作人才的保留率,推动4个学生组织蓬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平.高校学生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2).

[2]边婧,宗彪.浅议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2008(27).

[3]寇家庆,闫珍妮,林时尧.高校学生组织新型组织结构设计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4]漆贤成.浅析高校学生组织文化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9(5).

[5]马昭.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组织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学生组织组织文化组织结构
高校管理与高校文化之间的双向建构关系
新形势下民族院校自发性学生组织管理创新研究
高校学生组织中“家”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基于一校两区办学模式下的高校与学生组织的双向互动机制探究
技工院校学生组织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白背牛尾菜的显微鉴定研究
基于企业再造理论的国企组织结构变革探讨
跨国公司组织及权限和中国企业对比研究
财会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管理建议研究
企业创新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