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信息技术融合解析

2018-04-26康丽军高茜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融合

康丽军 高茜

[摘 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是新时代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具体实施中有很多影响因素,任务艰巨。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网络化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健全就业创业培训体系、开发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APP和鼓励学生网络创业等方面,具体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信息技术融合策略,旨在更好地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信息技术;融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6.063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06-0-02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期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社会,不断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可见,国家领导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改革发展非常重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开始朝着人才强国、制造强国的方向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懂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学会应用信息技术、互联网、云计算等手段丰富和完善人们的生活行为和社会的生产方式,为社会生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高校创新创意教育发展要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

1 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以移动计算、云计算、多媒体技术等为代表的技术形态为现代教育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进入21世纪以来,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以机器人、大数据、互联网思维、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第一,机器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使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机器人的出现为形成全球制造业、服务业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二,数字企业。数字企业就是将现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电子商务等技术与企业模式融合在一起的高度数字化的企业。数字企业的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进一步驱动了数字化教材的出现和发展。电脑智能终端的出现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载体,实现了多样化学习。以云计算为支撑的服务环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可用性的教育服务,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多元的学科性软件,提升了创新创业的发展水平。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2.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结合时代发展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实现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创新创业的教育内容,但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手段。陈旧的知识体系和单一的教学方式,使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2.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门多元课程,在实际教育实施中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发展情况来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足够的高素质教师,一些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由辅导员和其他专业教师承担,专业性较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成效。

2.3 学生缺乏对创新创业的关注

高校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專业知识的学习上,而业余时间也大多用来娱乐,没有用心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校期间感受不到社会竞争的激烈,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他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重要。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信息技术融合策略

3.1 营造良好的高校创新创业环境

政府部门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高校创新创意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在信息技术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首先,政府部门要联合社会保障、财政、教育管理部门,打造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为高校创业学生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服务,完善创业学生的失业保险金,降低高校创新创业学生的自主创业资金费用。其次,政府部门要完善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法规政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商标注册等提供更多支持。最后,政府部门还需要和高校打造先进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互联网+”技术的优化作用,收集各类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相关的政策信息,组织学生开展培训,搭建方便大学生创新创业和企业用人的双向就业选择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网络咨询室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服务。另外,政府还可以借助网络服务云平台打造大学生就业创业动态监测体系,了解每名学生创业就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的指导。

3.2 建设网络资源和教学平台,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能够更好地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为此,高校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加快打造网络资源和教学平台,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首先,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纳入高校学分体系和教学计划中,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每名教师的责任,鼓励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文化课程结合起来,突出创新创业的学科特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其次,高校需要根据教育部门制订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需要,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需求,加快开发创业基础、创业实务、KAB课程和创业案例等课程,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打造具有高校发展特点和地域特点的专业课程,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再次,高校要注重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懂专业、懂管理的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最后,高校需要结合“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在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同时构建网络化教学平台,不断完善和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探索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网络技术的融合。

3.3 加强对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开发

在2016年,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超过3亿,这一年被人们称作是移动直播元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网络进行直播。针对高校大学生的这种需求,高校创新创意教育也需要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网络直播授课,并聘请专门的导师来为学生授课,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弹幕和教师进行沟通、互动、交流。另外,高校还可以借助慕课、网络公开课等在线网站打造一批具有高价值的创新创业课程,在课程开展中穿插课堂习题、作业等,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视频听课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更好地规范学生创新创业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建立在线课程学分认证制度,结合学生慕课、网络公共课以及对创新创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其进行线下检验。常用的检验形式包括考试、撰写论文、撰写创业计划书、创建模拟企业等,通过这种检验方式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从而提升创新创业的质量。

3.4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打造创新创业培训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是高校创业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平台。为此,在开展创新创意教育的时候,高校要在坚持以服务为基本导向的基础上,按照协同育人的原则,在得到社会各行业、政府部门支持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在创业创业园区中整合校内外创业资源,形成比较完整的系统体系,形成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确保学生创新创业顺利实现。另外,为了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高校还需要引导学生交流创新创业经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创新创业的灵感,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创业全程跟踪服务,为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打造科技资源、人力资源集聚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进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3.5 健全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实现创新创业顶层设计

高校领导需要强化创新创业顶层设计,在发展高校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调动一切积极措施得到政府和社会部门的支持,并借助当地特色成立专门的、具有特点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导机构,在政策上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支持,做好创新创业统筹规划工作,细化高校创新创业目标。此外,高校还需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更好地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工作。

4 结 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在党的十九大创新创业的积极号召下,山西太原计算机工程系党总支召开了总支委员会议,研究部署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在陆续开展的蓝桥杯全国计算机软件大赛、天翼华为杯计算机应用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相关人员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和信息融合的关注,为国家教育改革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钊灏,陈文丽,洪微,等.基于“移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8(1).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高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