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时代 智能航运也来临
2018-04-26
全自动化码头相继投产
政府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洋山港区四期码头的成功投运,是我国港口技术应用上的重大变革,为我国码头智能化运营作出先行表率。
2017年12月10日,历时近三年的艰苦建设,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运营,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根据规划,洋山四期码头最终将配置130台自动导引车、26台桥吊和120台轨道吊。以往需要人工操作的设备,如今都被智能设备代替,按照系统指令,自动执行生产任务。
自动化码头起源于欧洲,目前全球自动化码头的单机平均作业效率在每小时20个自然箱左右,传统人工码头的单机平均作业效率为25~28个自然箱,全自动化码头也因为建设难度大、成本高、收益慢而被称为“贵族码头”。
该码头自动化程度之高让人印象深刻,甚至连AGV车更换电池都是全自动完成的。码头的换电站是AGV车的‘食堂,如果AGV‘饿了就会自己主动去‘吃饭,换一块电池只需6分钟,如此,实现24小时无间断工作。
这些变化,不仅显著降低了码头生产运营各个环节的人力资源成本,还将人为因素对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了码头作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自动化、智能化的革命性转变,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高效、绿色、安全的服务。
全自动化“无人”码头
“完全的自动化码头,就是整个码头‘无人化。”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连钢说,就“以星芝加哥”轮作业来说,由于完全采用自动化作业,9个多小时,在海侧流程、堆场流程和陆侧及闸口流程的作业全过程,再没有桥吊司机、扭锁拆装工人等身影,全船1 785个自然箱装卸作业,全靠智能化调度指挥系统指令一气呵成,码头虽然繁忙,但却看不到工人的影子。
据介绍,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是青岛港完全自主研发的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其中许多技术为世界首创。如桥吊一键锚定技术、机器人自动拆装扭锁系统、循环充电自动导引车等。
“整个码头目前共有38辆无人驾驶的码头导引车(AGV ),这种车辆来回穿梭,却不会发生碰擦或堵塞。其停启位置十分精确,停车误差不超过2厘米。”张连钢说,精确的秘诀在于码头地面埋设的几万个磁钉,AGV车辆的位置由它们记录下来,传给后台,再由软件精确计算行驶路径,导引车的行进轨迹与磁铁精准对接,行进路线十分精准。
长江上悄然出现的“数字化革命”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水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交通运输方式,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江电子航道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长江全线航标、水深、碍航物等航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制作而成的标准化、数字化并且实时更新的航道电子地图。打开电子航道图,船员对航道水深、浅滩、障碍物、锚泊区等一目了然,无论昼夜、雨雪,鼠标轻轻一点,便能快速掌握信息,优化航路设计,避免船舶误入航道浅区,安全风险大大降低。此外,年轻船员通过电子航道图,可以快速熟悉航道情况,减少对“经验积累”的依赖。
这款专为水运行业打造的数字化地图产品是对长江航道传统维护、管理、服务方式的重大革新。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船载显示终端,可以实现类似于车载GPS的船用导航服务。船舶航行时,位于驾驶室中的显示屏会为船舶提供助航标志、水深数据、地物地貌等航道要素;点击屏幕,船舶的位置、航线、航向、航速一一显示;当船舶偏离航道或者遇到障碍物时,系统会提前预警。
另外,让船舶驾驶像陆地使用车载导航般轻松便捷,这个梦想也即将成为现实。2017年11月25日,长江航道测量中心的工作人员完成了长江全线适船App检测应用,通过该App,船舶管理人员坐在室内轻点鼠标或者拿起手机、IPAD,航标、水位、以及现场作业的实时情况就能通过数字航道传输到室内,即使远在千里,也能一目了然,所有现场作业信息可通过各类电子终端发给一线船员。
当船闸遇上“互联网+”
近年来,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持续推动,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内河船舶安全高效过闸的技术备受关注。
2017年7月,江苏省泰州引江河管理处新推出的“一站式过闸”系统,近期在高港船闸全面开通,标志着泰州引江河航道在全省率先开启过闸手续全程“网上跑”的“不见面”时代,南来北往的船舶在这里通江达海将更加便捷,船民们再也不怕“过闸难”!
“哎呀!水上ET C太方便了,我现在根本不用爬上爬下、跑来跑去的报港、缴费,手机上点几下就好了,省了很多时间,我的船以前每月大概可以過闸8次,现在可以跑15次。”在使用“水上ETC”的船户兴奋地说。
“一站式过闸系统”全称为船舶电子收费过闸系统,类似于高速公路ET C系统,是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提供船民自动报到功能,运用了AIS、手机网银、微信支付、电子发票等数字化信息技术,真正实现了船民不上岸即可办理过闸申报、缴费手续。通过水上ETC,船户办理过闸时间至少可以缩短20分钟,有效提高了航次周转效率和船闸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