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延期毕业生教育中的应用
2018-04-26赵敏巴雪冰段大勇李伟
赵敏 巴雪冰 段大勇 李伟
摘 要 随着高校年限政策的放宽,延期毕业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部分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够完成学业,继续留在高校学习,对自己的学业问题充满迷茫和无助。如何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教育工作者的难点。应用积极心理学指导学生建立幸福感,提升自信心,从而由内而外地解决此类学生存在的根本问题,促进学生毕业,回归社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延期毕业;延修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3-0070-02
1 前言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在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1]。
积极心理学的最终目标是理解并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在临床上的尝试,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帮助他人提升主观幸福观,而不是去矫治心理缺陷。这门学科较之其他更加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1)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誠;
2)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的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
3)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辅导员要熟练掌握和应用心理学知识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如何高效地处理学生的学业困难问题呢?积极心理学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它针对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质品格,从改变消极心态到积极心态,帮助学生悦纳自己,逐渐提升自信,建立自我主观的幸福感,“以内治外”,从而解决学生面临的学业问题。
2 延修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学习行为层面
1)课程冲突。大部分的延修生欠课门数达到10门以上,那么在一个学期同时选修这些科目,往往出现课程上课冲突。延修学生就会顾此失彼,很难能够做到多门课程兼顾,出现上课考勤缺席、课堂作业未交的情况,导致平时成绩分数较低或者被取消考试资格。这就在客观上增加了延修学生完成学业的难度,也使得学生自信心下降。
2)生活地点分散。随着大学修读学业年限的政策放宽,延修学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导致学校宿舍床位非常紧张,没有专门的延修学生寝室,只能是将这些学生安排在某些寝室的空床位,甚至是不安排住宿。这对延修学生的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阻力,甚至更加深了延修学生的孤独感和封闭性,不易于延修学生找回学习状态,完成学业。
3)缺少朋辈支持。由于同级同学的毕业离校,延修学生在大学里很难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朋辈支撑,他们甚至会主动远离原班集体的朋友圈,“消失”在大众视线内。如此一来,延修学生出现的不良心理症状和情绪就很难排解出去,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也会大大提升。
心理状态层面
1)自信心缺失。绝大部分延修学生在经历大学四年不断地挂科—重修—挂科的学习过程,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非常低,不相信自己能够在延修期间完成学业。在笔者所带过的30名延修生中,只有一两个学生相信自己能毕业,可以看出延修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缺失的特点。
2)自制力差。延修学生出现学业问题的大部分原因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是小说,甚至是睡觉,无法自拔。此类学生往往伴随着生活习惯不好、寝室卫生差等消极特点。在习惯和行为约束方面,延修学生自制力差,很难管理好自己。在统计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延修学生都有过想要改变自己状态的想法并且付诸实践,但是往往都坚持不下来,从学习又转回到游戏中,在虚拟世界里找自信和满足感。
3)心理压力大。延修学生在面临同级同学就业和升学后生活方式上的不同,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从而产生懊悔和自我否定。家长和一些社会关系对于学生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也是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此外,延修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以及再毕业的压力,导致自己始终处在精神压力极大的状态下生活,也会导致心理状态不佳。
3 典型案例
1)王某,23岁,辽宁大连某大学2016届毕业生,所学专业为制冷低温工程。
【自述】他出生在工薪阶层家庭,从小父亲经常外出工作,常年不在家,没有参与过他的成长过程。母亲对其非常溺爱,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该生在青春期时,一直比较听话,没有出现过青春期叛逆的情况。到了大学后,自己变得焦躁不安,经常做出过激行为来发泄情绪,完全不能投入学习,以致大一下学期开始出现大面积挂科现象,后来越来越严重;在大二时,休学一学期,但是返校后仍然找不到学习状态,最后导致延期毕业。他对于父母表现出非常的顺从,但是对他们的教育和建议却不听从;自己也知道要努力学习,但是就是不想按照父母说的去做。针对他的问题,辅导员多次与其进行心理咨询和谈话,帮助他改变状态。
2)刘某,22岁,辽宁大连某大学2016届毕业生,所学专业为能源动力类。
【自述】他出生在新疆,塔塔尔族,家中父母离异,母亲一人打零工支撑家庭经济开支。但是爷爷奶奶等家里的亲人非常宠爱他,经常偷偷寄钱给他,导致他的生活开支非常大。上大学后,沉迷网络游戏,导致本就基础较差的他完全不能投入学习,只能在游戏中麻痹自己,每天也在不安和自责中度过。虽然教师和家长一次次对其进行劝说,但他还是无法从游戏中抽身出来。直到面对延期毕业的现实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的严重性。他主动找到辅导员老师寻求帮助,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毕业。
以上两个案例是笔者在现实中遇到的真实情况,为帮助此类特殊学生摆脱现实困境,笔者采用积极心理学方法,比较成功地扭转了他们的生活态度,相当程度地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度,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态度,最后顺利修完学分成功毕业。
4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工作思路
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笔者认为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应对学业困难学生有着良好的效果,应当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挖掘优势,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发掘并专注于处于困境中的人自身的力量,就可以做到有效预防。单纯地关注个体身上的弱点和缺陷,不能产生有效的预防效果。辅导员在面对学业困难学生时,要深入挖掘学生的优势,将学生的优点放大,引领学生运用这些资源促使自己改变。在现阶段的大学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多样化的社团活动,对于学生个人培养自信心非常有益。但是自制力差、自理能力低的学生,就会慢慢沉迷于游戏等而迷失自己。如果不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这类学生也将无法坚定地改变自身的困境。
比如以上两个案例中,他们就出现了自信心缺失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采用的方法是积极鼓励提问:“考大学是不是自己努力得来的?大学的课程难度是不是比高中课程低?之前是不是因为没有付出时间才导致挂科的?相不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过课程考核?”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学业问题出现的真正原因,促使学生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通过课程考核,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注重细节,体验进步的幸福感 近年来,许多人将积极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核心成果定位为幸福。卡罗尔·里夫提出,幸福感可以整合为心理幸福感、情绪幸福感、社会幸福感[2]。在用心理学知识指导学生时,要注重提升这三个方面的幸福感。在指导案例中的两名学生时,通过为他们设计可实现的小目标,逐步提升自我满意度,建立自信心。同时,帮助学生分析现有的社会资源,包括教师、朋辈、家人等社会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提升学生对他人的信赖,感受社会幸福感,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此类学生在摆脱学业困难的困境时,往往会有不良情绪的产生,要教会他们运用积极心理学战胜消极情绪,促进个人幸福感的提升。
不究原因,制定未來发展目标 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学生出现学业困难问题是由很多错综复杂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学生的性格、人际交流、个人成长经历等。如果一味地去寻找原因,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会再次对学生进行一次情感上的伤害,难于满足学生目前急于解决问题的要求。
案例中的两位学生之所以延期毕业,一个是因为叛逆期延迟,产生抵触家长的心理状态;一个是因为家庭溺爱,自制力差,沉迷游戏而无法自拔。但是探究最基本原因的话,那就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了。因此,对于他们的心理疏导,辅导员不去探究原因,而是专注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引导他们思考:“如果能够毕业了,你们希望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你对自己有什么样的畅想?如果毕业后有机会返校,你们会不会回来看看自己曾经努力过的地方?”通过对未来生活的拟定设想,帮助学生建立当下生活的内动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改变目前的困境。
参考文献
[1]Carr A.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9.
[2]斯奈德,洛佩斯.积极心理学:探索人类优势的科学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