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南地区传统民居中“火炕”的田野调查研究

2018-04-26

山西建筑 2018年9期
关键词:农宅武安市冀南

武 晶 李 姗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1 冀南地区调研火炕的现状分析

冀南指的是河北省南端的邯郸和邢台两市及所辖的广大地区,该地区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中邯郸曾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国都,千百年来,朝代不断更换,由于冀南地区相对稳定的自然、历史和人文背景,这就为创造具有一定特色的冀南地域文化提供了基础。其中,在2011年邯郸市的涉县固新镇、武安市冶陶镇凭借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保存完整的民居建筑,入选了由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组织评选的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此之前,我市已有峰峰矿区大社镇、永年广府镇、涉县偏城村分别被列入第三批和第四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至此,邯郸已有五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由此本论文主要以武安市,涉县两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火炕”进行研究。

1.1 火炕的使用现状

笔者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走访了邯郸地区武安市的冶陶村、安子岭村、白府村,以及涉县王金庄村和岭底村等五个保存较好的传统村落并对住宅中火炕的“使用现状”进行了整理:其中“白府村”火炕的使用率高达75%以上,大部分民居家中都使用火炕;安子岭次之,火炕的使用率占全村的65%左右,且多为老人居住;而“偏城村”火炕的使用率最低,仅占全村的5%左右,大多数火炕在20年前都已拆除,以床代替炕。

1.2 调研对象及时间

调研对象的选取原则为:以冀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住宅中的“火炕”为调研对象。具体调研情况如表1所示。

2016年8月20号,对武安市冶陶镇冶陶村选取了10户农宅进行了调研工作,其中3户火炕保存良好。

2016年8月23号~8月24号,对武安市冶陶镇安子岭村选取了16户农宅进行了调研工作,其中9户火炕保存良好。

2016年9月10号,对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选取了8户农宅进行了调研工作,其中4户火炕保存良好。

2016年9月18号,对涉县关防乡岭底村选取了8户农宅进行了调研工作,其中2户火炕保存良好。

2016年9月24号,对涉县偏城镇偏城村选取了10户农宅进行了调研工作,其中大部分火炕已拆除,以床代替;个别火炕已废弃,无人居住。

2016年10月14号,对武安市邑城镇白府村选取了8户农宅进行了调研工作,其中6户火炕保存良好。

表1 实地调研样本统计表

2 火炕的调研数据分析

冀南地区火炕实地调研基本信息见表2。

表2 冀南地区实地调研基本信息

3 结论

冀南地区的房屋建筑大多是以“四合院”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式住宅,以贯穿正房的中轴线为中心,由正房、倒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共同围合成了对内封闭,对外开放的院落,通过对各地区火炕的调研情况得知:

1)在冀南地区以“火炕”为主体的建筑空间中主要有三种“空间布局”形式:第一种是以正房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现对称式布局,火炕分布于居室的两侧,即耳房的位置,且在南窗下搭建火炕,以岭底村143号为例;第二种是在东厢房或西厢房的一侧搭建火炕,如王金庄133号;第三种则是在倒座房的一侧搭建火炕,由于其位于整个院落中最南端的一排房,且采用坐南朝北的建筑布局,因此“火炕”的采光和通风条件相对较差,一般作为客人居住的房屋,以安子岭239号为例。

2)火炕的空间大小一般都是以“平面面积”来作为依据,如表1所示。笔者根据测绘的大量统计数据得出结论:平面面积主要由房屋的建筑面积所决定,房屋的建筑面积越大,火炕所占的面积比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而在具体确定炕体“平面尺寸”时,大部分房屋的进深等同于火炕的长度,房屋的进深越长火炕的长度越长,反之则越小,其中冶陶村、安子岭以及白府村中火炕的长度均值在3 000 mm左右,由于王金庄村落整体的房屋设计普遍偏窄,炕的长度仅仅在2 000 mm左右,而炕的宽度在1 800 mm~2 000 mm之间;因此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火炕的空间大小主要是依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根据家庭成员的身高、人口数量、人体的动作域以及居住功能等要求自由而灵活的设计炕体的平面大小。

3)从冀南地区火炕在居室中的“布局形式和平面类型”来看,主要分为南炕型和北炕型,其中南炕型居多,即在居室的南侧搭建火炕,其优势在于争取了良好的朝向,日照充足且通风采光好,经常作为当地老人们的起居生活中必备的空间场所;而火炕的平面类型以“一字炕”为主,因其外在形式简单,便于搭建,各个民族都广泛采用这种形态的火炕。

基于冀南地区特定的地域环境,民族习惯和居住文化特点,对火炕的地域分布及使用现状进行了整理,在以“火炕”为主导的住居空间中,通过对火炕的院落空间布局、空间大小、布局形式以及平面类型等角度的分析,总结出了冀南地区独特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火炕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 杨振虎.涉县武安各镇入选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N].邯郸日报,2011-03-22.

[2] 王 伟.辽东传统住居中“炕”的空间效益[J].华中建筑,2008(4):61-64.

[3] 刘建军,周 博,高文芊.北方乡村民居中“炕”空间与居民行为的关系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7(3):55-56.

[4] 李天骄,李雷立.基于炕居系统的吉林省农村住宅设计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28(6):53-55.

[5] 詹和平.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农宅武安市冀南
盐城地区农宅绿色化改造技术研究
河北省武安市白沙村 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炎炎夏日不用空调 凛冽寒冬无需暖气——探秘国内首个“近零能耗”农宅
炎炎夏日不用空调 凛冽寒冬无需暖气——探秘国内首个“近零能耗”农宅
冀南地区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河北省武安市固义村与东通乐村的队戏
青春期,我们在行动
——武安市第五中学德育掠影
鲁西南地区既有农宅室内热环境优化研究
风雨十年 锐意进取谱华章——记武安市迂城村党支部书记刘润松
冀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