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沉降区域海底管道修复方案设计与分析
2018-04-26于银海崔占明夏长彬
于银海,张 捷,刘 朋,崔占明,夏长彬,杨 泳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61
海底管道是海上油气田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油气集输和外输最主要的方式[1]。海底管道损伤后,针对不同的损伤形式、管道结构和所处海域位置,所采取的管道抢修方案也各不相同[2]。海底输送油气管道断裂损伤后,通常采用更换管段的方式修复,修复后的管道一般能够达到与原管道同样的运营寿命。但位于复杂海况和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海底管道,损伤后如单纯地更换一段与原管道相同的管段,可能达不到永久修复的目的,在管道后期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再次损伤的风险。为了确保修复后的管道运营安全,除对管道修复位置的海床做特殊处理外,改变原管道路由,避开海床地质条件差的区域,往往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如此一来,除了需要向海事部门重新申请海底管道路由海域使用权,还要进行路由选择设计、管道铺设挖沟等,很大程度上会增加管道修复成本并延长整个修复周期,在国际油价低迷的情况下,多数管道业主会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本文以东海某油气田直径10 in(1 in=25.4 mm) 登陆输油管道修复为例,介绍位于地质沉陷区域的海底管道断裂后的永久修复。
1 工程概述
2012年8月,在台风“海葵”影响下,东海某油气田D 10 in输油登陆管道在舟山群岛附近的一处管段发生断裂,管道断裂位置距平台位置约250 km,水深约25.5 m。通过在水下安装三节与原管道壁厚、材质、强度等级相同的管段并以法兰连接的方式完成了损坏管道的修复,更换管道总长101 m。2014年10月台风经过舟山海域时,该管道在相同位置再次发生断裂,其断裂位置示意见图1。以上两次管道断裂时,断裂管道所处区域海床均发生了沉陷,管道从埋深1.5 m 下沉到埋深约3.5 m。
原损伤管道为单层配重管,其基本参数见表1。由于原管道壁厚较薄,强度等级较低,如继续使用与原海底管道相同的管道在原路由替换损坏管段,在后续管道运营中仍存在再次损伤的风险。
图1 管道再次断裂位置示意
表1 原管道基本参数
2 方案设计
根据断裂管道属性和所在海域水深及管道埋深等情况,通常采取将损坏管道起吊出水面,在管端焊接法兰或在损坏管道两侧管端水下安装机械连接器法兰,然后制作两端带法兰的直管道短节,与两侧损坏管道连接的修复方法[3]。正常情况下,采用以上方法修复后的管道寿命能够满足运营周期的要求,但位于特殊地质区域的断裂管道采用此种修复方式,在后期运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再次损伤,正如本文所描述的D 10 in输油管道,在首次完成修复后不久又出现了再次损伤。海底管道修复施工相比陆地管道难度大、成本高,因此在修复方案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进行必要的分析,以实现管道的永久修复[4]。
管道修复方案如图2所示。针对损伤管道所处的特殊地质环境,以图1中法兰1处作为新更换管道的一个端点,在法兰4向近岸端方向约15 m处选择新的管道切割点,安装机械连接器作为新更换管道的另一端点(法兰5),中间更换管道采用立体膨胀弯的形式,略偏离原管道路由一定的距离,利用管道的伸缩膨胀消除地质沉降对管道安全的影响;同时提高更换膨胀弯管道壁厚和强度等级,最大程度地提高管道承受应力的能力,进行管道的永久修复。
新更换膨胀弯管道基本参数见表2。
3 沉降分析
3.1 计算基础
3.1.1 海水温度
施工区域海水最高温度为30.8℃,最低温度为 3.5℃。
图2 管道修复方案/m
表2 膨胀弯管道基本参数
3.1.2 地震设计参数
最大水平地震加速度见表3,最终采用了200年一遇的地震加速度作为设计参数。
表3 水平地震加速度
3.1.3 土壤数据 (见表4)
表4 土壤数据
3.2 分析模型
利用AUTOPIPE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整个膨胀弯及延伸段海底管道模型。分析膨胀弯各点应力,校核膨胀弯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根据膨胀弯几何形状,从两端部法兰向外延伸各50 m模拟老海底管道。
管土相互作用模拟[5]:由土壤的弹塑性模型进行模拟,图3为土壤约束力与土壤位移间的关系。管土约束弹簧的模拟内置于AUTOPIPE软件中,其依据原理为 ASCE 2001,Guideline for the design of buried steelpipe。
图3 土壤约束力与土壤位移间的关系
按保守考虑,在该模型两侧加上海底管道膨胀位移;考虑到该段膨胀弯距离平台约250 km,管内介质到达修复点后的温度等同于环境温度,管材工作温差按极端环境温差考虑。
3.3 设计工况组合
作用于修复段管道的荷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功能荷载:管道自重、压力和温度,上覆土压力。
(2)环境荷载:波浪和流。由于原海底管道在泥面以下,修复段安装时采用挖沟保护,所以不考虑波流荷载。
(3)偶然荷载:地震荷载。
修复段的结构完整性通过一系列关键的荷载工况组合来验证。本次不同工况组合的强度分析见表5。
表5 不同工况组合的强度分析
3.4 结果分析
沉陷区为不均匀沉陷,中心附近最大沉陷为2 m,两侧逐渐减少,沉陷形状如图4所示。计算分析时在膨胀弯两端加上膨胀位移,并考虑膨胀弯在运营时压力及温度,按照设计工况分析计算模型,根据计算结果校核膨胀弯应力。
图4 沉陷区不均匀沉降
原海底管道的设计采用DNV 1981规范[6],本次膨胀弯的校核仍遵循原设计规范。膨胀弯应力校核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膨胀弯最大UC值
经校核,修复后的膨胀弯随地质沉陷2 m的情况下,三种工况下的管道最大UC值均小于1,故膨胀弯结构强度满足DNV1981规范要求。
4 项目实施
2015年3月,该海底管道修复项目按照设计方案安装了4节膨胀弯管道:与两侧原管道连接的膨胀弯为高差达2.5 m的立体膨胀弯,其余两节采用普通形式膨胀弯,每节膨胀弯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所有膨胀弯安装前,在设计路由上先使用挖沟机吹出约0.5 m深管沟,以便管道安装后处于管沟内,降低海流对管道正常运营的影响。
修复完成后的管道经历多次台风考验,至今未发现任何异常,每年管道业主对修复后的管道进行多次调查,管道均处于正常状态。
5 结束语
海底管道维修和改线在国内已经具有成熟的技术体系,但对处于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管道修复和改线,需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可能造成修复后管道的再次损伤。通过本次管道修复项目方案设计和实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立体膨胀弯用于海底管道原损坏平管段的维修,利用弯管的可伸缩性,消除了地质沉降对管道的影响。
(2)采用高等级材质的管道,并适度增加管道壁厚,有效地增强了修复后的海底管道抵抗外部应力的能力。
(3)在强有力的计算软件支持下进行管道随地质下沉的定量应力分析,能够确保管道在设计沉陷范围内的运营安全。
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为以后类似管道修复项目提供有益的借鉴,进一步提升了特殊地质条件下海底管道维修的整体水平。
[1]陈晨,陈社鹏,谷风涛.海底管道修复技术及我国的发展状况[J].化工装备技术,2015,36(5):59-63.
[2]江锦,马洪新,秦立成.几种典型海底管道修复技术[C]//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405-410.
[3]候涛,安国亭.海底管道损伤的原因分析及维修[J].中国海洋平台,2002,17(4):37-39.
[4]陈晨,陈社鹏,谷风涛.海底管道修复技术及我国的发展状况[J].化工装备技术,2015,36(5):59-63.
[5]郭喜亮,张日向,姜萌.埋设管线管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水运,2011,11(12):224-226.
[6]DNV1981,Rules for Submarine Pipeline System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