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2018-04-26陈剑平李春景潘灵叶丰英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效能中心血糖

陈剑平,李春景,潘灵,叶丰英

(1.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堤田社区卫生服务站,广东 佛山 528061;2.创伤外科;3.溶州社区卫生服务站;4.上元社区卫生服务站)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呈年轻化趋势。我国目前对糖尿病健康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1],使得大多数患者对糖尿病认识不足,依从性差,没有进行饮食控制及规律用药治疗。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程,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已有研究表明,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主要核心理念为发动家庭的教育、管理作用以及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目的是让糖尿病患者积极治疗,主动配合,同时控制血糖的波动,改善负性情绪[2]。近年来文献表明,出院后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健康教育,可以有效保持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的愉快状态,更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1]。本研究通过收集我院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较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纳入社区服务站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48例,男22例,女26例,平均年龄(62.63±10.27)岁,血糖平均值(10.53±2.78)mmol/L;对照组48例,男25例,女23 例,平均年龄(62.48±9.64)岁,血糖平均值(10.71±2.43)mmol/L。2组患者基本资料、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3],年龄40~80岁,患者知情同意,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恶性肿瘤、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依从性差,不愿意接受本研究。

1.2 护理干预情况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法,社区服务站整个护理干预的过程不要求家属参与,并于纳入研究6个月内进行门诊随访。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对患者及其直接照顾者实行运动治疗、饮食治疗、血糖监测、自我管理、胰岛素治疗等方面的指导。明确直接照顾者职责:督促并参与患者随访,参与糖尿病患者居家管理,接受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对患者的饮食、血糖监测、运动、督促用药进行监督,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研究6个月内进行门诊和电话随访工作,每个月回医院进行一次检查,对以上指标进行再次评定。

1.3 观察和评价指标

1.3.1 改良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SES)[4]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采取改良DSES评价患者的自我效能。改良的DSES包括药物、饮食、运动、监测、急症处理以及足部护理等6个项目,共20个条目,分为0分~5分6个等级,分值为0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高,患者自我行为管理越好。该量表是改良的DSES,信度、效度较好总体Cronbach's a系数为0.89,各维度 Cronbach's a 系数范围分布在 0.791~0.860之间。

1.3.2 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测 干预前、干预6个月,采取SDS量表评价患者心理状态,SAS量表评估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5-6]。SAS量表共有20个条目,SDS量表共有20个条目,根据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情况自评,把各题得分相加为粗分,评定采用1~4制记分,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计算采用标准分形式,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抑郁评定的临界值为T分50,分值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分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分的分界值≤15分为无抑郁症状,16~19分为可能有抑郁症,≥20分为抑郁症。

1.3.3 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 干预前、干预6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血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的DSES比较 2组组内干预前后DSES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2组组间干预前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DS、SA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干预前后2组患者血糖指标情况 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我国在世界上已经成为糖尿病患病的第二大国。糖尿病是多种因素引发的病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多食、多尿、消瘦等,因患者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发糖、脂肪、电解质代谢紊乱,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对患者的个体化干预,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是一种较好的临床干预手段,有针对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该干预方法对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自我效能、负性情绪改善、血糖水平调节方面进行了探讨。

表1 2组干预前后DSES比较(分,±s)

表1 2组干预前后DSES比较(分,±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3)P<0.01

组别对照组(n=48)观察组(n=48)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饮食16.3±3.6 18.5±2.62)17.3±3.5 21.6±3.62)3)药物12.5±3.7 16.6±1.82)12.4±3.0 19.5±3.62)3)运动11.7±3.3 13.7±4.72)11.2±4.5 17.1±3.52)3)项目监测13.6±2.7 15.6±2.42)13.5±4.9 18.2±5.32)3)急症处理15.5±1.7 16.4±1.52)15.9±3.6 18.2±2.52)3)足部护理20.8±2.9 22.6±2.71)20.6±2.8 25.5±4.52)3)总分89.6±2.6 93.3±1.52)89.2±1.8 96.9±3.12)3)

表2 2组干预前后DSES比较(分,±s)

表2 2组干预前后DSES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1)P<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SDS SAS P值<0.01<0.01 48 48干预前59.6±8.5 59.4±7.3干预后44.5±4.6 53.8±4.7干预前53.8±5.7 52.7±6.4干预后40.9±3.6 47.5±3.7 P值<0.01<0.01

表3 干预前后2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3.1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较对照组好,对家属和患者共同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提示家属共同学习能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可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7-8]。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根据知信行理论,家属加入到患者的疾病管理中,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血糖管理,更有利于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9]。

3.2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干预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除药物自我效能外,评估期间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状况、2组患者在干预后6个月均得到提高,包括各维度自我效能,这可能与患者用药依从性高有关。但本研究样本量尚少,干预时间过短,需要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以证实应用效果[10]。

3.3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负性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家庭干预模式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已有研究发现,患糖尿病妇女家庭功能不良的发生率相比非糖尿病妇女明显提高,糖尿病的发生对家庭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影响患者的家庭生活质量[11-13]。因此家属的配合度有效帮助患者克服负性情绪,让家属更注重患者的情绪,使其感同身受,参与糖尿病知识学习、随访,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度及家庭功能,体谅患者并给予患者支持[14]。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功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15]。

3.4 干预前后2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 对照组干预前后,糖尿病相关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前后糖尿病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糖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可积极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综上所述,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运用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参考文献:

[1]Sharif F,Mahmoudi A,Shooshtari AA, et al.The Effect of Family-Centered Psycho-Education on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Families of Adolescents with Bipolar Mood Disorde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Int J Community Based Nurs Midwifery,2016,4(3):229-238.

[2]徐玉梅,彭思萍,刘燕平,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225-1226.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87-117.

[4]陈琪,王译洲,陈宇红,等.上海市三级医院门诊患者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评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615):724-729

[5]孙娟,张会敏,朱丽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7):4194-4196.

[6]Khalil AA, Abed MA.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s a Partial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Receiving Hemodialysis[J].Arch Psychiatr Nurs,2014,28(2):114-118.

[7]罗运飞,林楚,陈乃朝,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156-157.

[8]陈武玉,陶艳玲,贺丽,等.家庭综合干预模式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5):1480-1481.

[9]林晓晓,厉蒙.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15(4):471-473.

[10]黄小屏,杨春彩,吴翠慧.家庭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饮食控制影响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4):5006-5007.

[11]陈兰,李萍,王莹.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5):68-71.

[12]叶羞花,韦海,江珊.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提高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3):140-141.

[13]彭思萍,徐明明,徐玉梅.“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3):3118-3119.

[14]陈会娜,王爱慧.家庭综合教育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20):53.

[15]孙婴.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14):1274-1276.

猜你喜欢

效能中心血糖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