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骶管神经阻滞联合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8-04-26刘英军

颈腰痛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骶管肌群肌力

刘英军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骨科,辽宁 阜新 123000)

本研究选择我院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骶管神经阻滞与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联合治疗对腰椎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06-2016-06我院收治的10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 32例,女 18例;年龄 32~71岁,平均年龄(49.5±12.9)岁;平均病程(23.8±8.8)个月;突出节段分布:L3-42例,L4-518例,L5-S113例,多节段17例。对照组,男35例,女性15例;年龄31~72 岁,平均年龄(50.2±11.9)岁;平均病程(24.1±9.0)个月;突出节段分布:L3-43例,L4-519例,L5-S111例,多节段17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突出节段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验检查,择期行骶管神经阻滞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确定骶管裂孔部位,经局部消毒后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骶管麻醉,局麻药品为1 ml利多卡因+2 ml维生素B12+2 mg醋酸曲安奈德+适量生理盐水,推注至患者小腿部有肿胀感时停止,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术后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康复宣教、纠正坐姿、避免重体力劳动、给予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减轻神经水肿、营养神经药物等)对症治疗及中频脉冲电疗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包括:单桥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将双手置于身体两侧,一侧腿置于40 cm高平板上,同时抬起另一侧腿,该动作每次维持15 s,重复练习10次后换另一侧腿进行训练)、双桥运动(患者取卧位,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双腿屈曲,抬臀挺腰,随着其腰背肌力增强可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如慢慢过渡到双手抱头卧位,上述动作每次维持15 s,重复训练10次)、仰卧抬腿训练(患者取仰卧位,以双臂支撑床面,头部逐渐后仰,骨盆贴近床面,抬高双侧下肢并维持 15~30 s,重复训练 10 次)、俯卧撑和膝手平衡训练 (患者保持爬跪姿势,以单手及对侧膝关节作为支撑,将另一侧上肢及对侧下肢抬起,该动作每次维持10 s,重复练习10次换另一侧肢体进行训练),上述各项练习每天训练1次,共持续训练4周。

1.3 疗效评定 治疗后4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JOA、ODI、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腰椎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ODI、VAS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JOA、ODI、VAS、SAS、SD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目前,临床关于LDH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研究表明,由各种原因所致LDH均不同程度与腰部肌力、腰椎稳定性下降有关[1]。近年来,核心肌群的肌力训练在康复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2],该训练是一种非平衡性力量训练,能通过神经-肌肉系统积极调整不稳定身体状态,强化本体感受器感知能力;同时,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涉及整个躯干、骨盆及腹部肌肉系统,特别是位于深层的小肌肉群,能充分动员机体核心稳定肌群参与收缩,从而增强腰椎肌力、改善腰椎稳定性[3]。另外,骶管神经阻滞也被证实能有效缓解LDH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患者腰椎功能[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4周,对照组患者腰椎JOA、ODI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 (P<0.05),提示骶管神经阻滞对LDH确有治疗作用,但是骶管神经阻滞对LDH患者核心肌群肌力及腰椎稳定性无改善作用。[1]而观察组患者在骶管神经阻滞基础上辅以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治疗,能增强患者骶棘肌、臀大肌、臀中肌、腹肌、屈髋肌及腰背部等多处核心肌群力量,进而提高腰椎功能及稳定性。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腰椎JOA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升高 (P<0.05)、ODI、VAS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均明显降低(P<0.05),提示骶管神经阻滞与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联合治疗更有利于改善LDH患者腰椎功能。本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呈高表达,提示LDH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偏强[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提示骶管神经阻滞与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联合治疗更有利于降低LDH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这也可能是其治疗LDH的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全德伟,杨波,赵成亮,等.不同体位骶管灌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1):145-147.

[2]黄茹,陈景洲,徐艳文,等.核心肌群肌力训练对腰椎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影响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12):947-948.

[3]栗岩.核心肌力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高龄老年人群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8):605-607.

[4]董军立,刘凤阁.骶管注射联合椎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4,10(5):383-385.

[5]徐传华,张利君.臭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TNF-α和IL-6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2):316-317.

猜你喜欢

骶管肌群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腿疼痛临床应用分析
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