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羽绒羽毛检验方法》新旧标准比较

2018-04-26徐媛

中国纤检 2018年2期
关键词:蓬松度羽绒新旧

文/徐媛

羽毛绒是长在水禽类动物身上的羽毛和羽绒的统称。其中,标称值“绒子含量”大于或等于50%的称为“羽绒”,标称值“绒子含量”小于50%的称为“羽毛”。目前市场上羽绒羽毛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由于羽绒羽毛既轻柔蓬松又御寒保暖,很受消费者的青睐。为了规范统一羽绒羽毛的检验方法,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新国标GB/T 10288—2016《羽绒羽毛检验方法》已于2016年12月30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布,并于2017年7月1日起实行,旧版标准将自动失效。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标准,本文对新旧标准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1 规范性引用文件做了补充

新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对旧标准做了补充,更加完善。新标准中的标准均无年代号引用的,即引用最新版本的标准。由于耗氧量检验项目需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新标准中为所需标准溶液的配制稀释提供了依据,增加了GB/T 601。新标准中规定了成分分析、种类鉴定和蓬松度试验用和样品平衡大气条件按GB/T 6529执行,将相对湿度的允差范围由“±2%”改为“±4%”。最终结果计算按GB/T 8170进行修约。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一个新颖之处在于,增加了羽绒羽毛标准样照为检验结果判断提供了参考依据,详见表1。

表1 新标准中增补的引用文件

2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

新标准修改了术语和定义,新标准将旧标准中的“GB/T 17685—2003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修改为“GB/T 1768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新标准则将GB/T 17685的年代号去掉了,术语和定义的适用范围应伴随最新标准做相应更新,且用“界定”一词更加严谨。新标准删除了旧标准中的术语与定义中的内容,增加了“水分率”以及“回潮率”的术语和定义。引入了“回潮率”这个对羽绒羽毛新的考核指标。

3 调整了抽样数量及试样处理

新标准调整了抽样数量、匀样和缩样以及部分检验项目所需的试样数量,操作更加便捷。

3.1 抽样数量

新标准调整了抽样数量的规定,新标准将旧标准中的“羽毛羽绒单件质量500g及以上的包、袋、箱及羽绒制品”和“填充量500g/件(条)以下的制品”的抽样数量的“表1”和“表2”两个表合并为“大货(包括羽绒羽毛包装和羽绒羽毛制品包装)”的抽样数量的“表1”一个表格,相对于旧标准的繁琐,新标准更加简洁,便于操作。

3.2 匀样和缩样

新旧标准对于匀样和缩样存在些差异,旧标准采用“将所取样品全部置于大拌样盘中,逐把铺匀、逐层铺平,用四角对分法反复缩至200g(样品原已在此范围内的,不必缩样),然后从中抽取试样”,而新标准则规定“将全部样品置于混样槽中,采用‘先拌后铺’的方法,先用手将样品均匀,铺绒方法左起右落,右起左落,交叉逐层铺平,然后用四角对分法反复缩至100g。在样品中心到边缘的中间圆形取样区,选择均匀分布的5点用手指夹取取样”,比较新旧标准两者的操作手法,新标准取样更能体现出均匀性,减小样品不匀给试验结果造成的差异。

3.3 各检验项目所需试样数量

新旧标准对于各检验项目所需试样数量的规定有较大差异,首先新旧标准对样品标称值的衡量就不同,旧标准以“含绒30%”为界进行划分,而新标准则以“绒子含量50%”为界进行划分,详见表2。新标准减少了成分分析检验样品的单份样品质量,这是人性化的体现,在不影响检验结果的情况下,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另外新标准中对于取样量固定的检验项目增加了允差范围,更为科学化。

表2 新旧标准各检验项目所需试样数量

4 检验项目

4.1 成分分析

新标准将旧标准中的“组成成分检验”改为了“成分分析”,并增加了“大毛片”的检验项目,引入了一个新的成分术语。新标准有特别提到“样品如为纯毛片,不需要进行第二步分拣”,简化了纯毛片样品检验步骤。对于成分分析计算结果的修约,旧标准仅仅对最终结果做了明确规定“保留两位小数”,而新标准则对成分分析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结算结果均提出“按GB/T 8170修约至0.1”,更为精确,做到有据可依,避免前面计算过程中结果的修约对最终结果造成影响,同时做到与目前实施的羽绒羽毛检验标准结果修约一致。但新标准中唯一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说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增加第三个试样检验,这点在新标准的执行过程中,可参照旧标准中对于两个试样误差的规定来实施。

4.2 鹅、鸭毛绒种类鉴定

新标准与旧标准鹅、鸭毛绒种类鉴定项目差异较大,新标准主要增加了不可区分毛、绒的二次归类规定。新标准规定了仅对标称鹅毛(绒)的样品进行鉴定,且特别说明了“标称绒子含量为<80%的鹅毛(绒)需分别进行毛、绒种类鉴定,标称绒子含量为≥80%的鹅绒仅需进行绒的种类鉴定”,优化了绒子含量较高的样品操作流程。试样的制备新标准采用“四角对分法”比旧标准中的“随机多点抽”更科学。鹅鸭毛绒的计算方法结合样品中成分分析检验结果,一步步计算得出最终结果,比旧标准中的直接将无法区分毛(绒)直接归为鹅毛(绒)更合理。其中的原理为先将羽绒和羽毛分别进行初步鉴别得到鹅绒、鸭绒、不可区分绒、鹅毛、鸭毛以及不可区分毛的初始数据,再将不可区分绒和不可区分毛结合已鉴别出来的鹅鸭毛绒比例进行分配,最后计算得出鹅毛绒以及鸭毛绒含量。新标准中规定最终结果依据最终鹅毛绒含量或归类后鹅绒、归类后鹅毛含量或归类后鹅绒含量出具报告,和旧标准中出具鸭毛(绒)含量恰恰相反,较为新颖、独特。

4.3 蓬松度

新标准的蓬松度检验前处理方法由旧标准中的“烘箱烘干法”改为“蒸汽还原法”,更有利于样品还原到最起初的状态,得到更为真实的蓬松度值。蓬松度仪的相关参数与IDFB标准中的一致,并增加了倒料桶作为羽绒放落装置。新旧标准中蓬松度测试方法中主要仪器参数比较,详见表3。新标准中由于采用前处理方法的改变,还需要用到蒸汽发生器和吹风机。由于蓬松度仪参数的改变,新标准中检验时称取样品的质量由旧标准中的“28.4g”改为“(30±0.1)g”。

4.4 耗氧量

新旧标准中的耗氧量操作方法基本一致,新标准中将所用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浓度由原来的“0.1mol/L”调整为现在的“0.02mol/L”,并且明确规定“如果样品在广口瓶中振荡5min后仍未完全被水打湿,则需要用手再次摇动”,保证样品充分浸润。

表3 新旧标准中蓬松度测试方法中主要仪器参数比较

4.5 浊度

新标准增加了浊度测试方法,摒弃了旧标准中的“透明度”的说法,浊度的检测方法有两种:A法(目测法)和B法(专用浊度检测仪法),并指明“当发生争议、仲裁检验时,以B法为准”。A法与旧标准中“透明度的测定”基本一致,增加了对浊度计的具体参数规定,并对照GSB 16—2763样照规定5级制中的2级观察双十字线。B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待测样液注入专用浊度检测仪测量皿中,直接读取浊度检测仪显示的mm值。使用前应制作“吸光度—目测值”工作曲线并在检测仪中输入工作曲线回归方程。“吸光度—目测值”数据要求至少30组,且其中的“目测值”应均匀分布于50mm~1000mm之间。B法作为新的浊度检验方法,通过专用浊度检测仪可快速准确地量取浊度值,大大提高了浊度检测的效率及准确性,避免了目测法人员之间主观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4.6 残脂率

残脂率的检验方法为索氏抽提法,新标准中依然沿用该方法,但修改了回流次数的要求,由原来的“总共回流20次以上”改为了“控制回流20~25次”,取消了旧标准中旋转蒸发器的使用,避免使用过程中乙醚蒸发危害人体健康。

4.7 气味

新标准增加了对检验员提出的具体要求为“检验员应无嗅觉缺陷,吸烟爱好者、用重味化妆品者、传统的香味或烟草使用者等不适合作为检验人员。检验员在检验前一天内不得吸烟、饮酒、食用刺激性食物。气味检验前,检验员不能使用化妆品,应用无气味的水洗手和漱口”。同时,新标准在检验操作方法中对嗅辨气味,鼻子与试样表面的距离进行了明确规定,即鼻子距离试样表面不大于5cm,弥补了旧标准中这一块的空白,对检验员操作方法的规定更为细致化。结果判定由旧标准中的“四级制”修改为“二级制”,即合格与不合格,“如两份试样中有一份含有明显的、令人讨厌的气味,则判定为不合格,否则判为合格。”新标准中要求气味检验至少3位检验员参加并以半数以上的判定结果为准,减小了检验间的嗅觉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4.8 酸度(pH值)

新标准新增了酸度(pH值)的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来源于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标准中的酸度测试方法,考核指标要求为4.0~8.0。这是新标准中全新的一个检验项目,对羽绒羽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9 水分率/回潮率

新标准在旧标准中水分测试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回潮率的计算公式,并明确规定了试样抽样用容器要求“试样应放置在清洁、完好、密封容器中”。

5 删除了附录A

新标准中删除了原来的附录A“微生物检验方法”。新标准主要参照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相关标准的操作方法,旨在与国际标准统一,故删除了微生物项目检验,不对其进行考核。

6 结语

新标准在旧标准的基础上,完善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调整了抽样数量及试样处理,修改了部分检验项目,删除了附录A。新标准内容更完善,检验项目更明确合理,操作方法更科学严谨。在目前羽绒羽毛作为填充料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新标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国际标准看齐,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新标准为企业的生产质量管控提供技术指导,规范羽绒羽毛市场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

猜你喜欢

蓬松度羽绒新旧
羽绒蓬松度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及分析
灵感跃动
羽绒服并非越厚越暖和
耕读事 新旧人
街头羽绒也时髦
新旧全球化
羽绒蓬松度测试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
IDFB 2015蓬松度不确定度分析
艺术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坏之别
羽绒棉没有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