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被称为纤检所里的“鲁班”
——记巴州纤检所设备维护团队

2018-04-26滕启跃

中国纤检 2018年2期
关键词:纤检所巴州鲁班

文/本刊记者 滕启跃

38台HVI,全亚洲最大的单体实验室,承担了全疆、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棉花检验量。每年的棉花检验季节,巴州纤检所设备管理科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巴州纤维检验所是2004年全国首批、新疆3家棉花检验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也是新疆19个纤检机构中18家地州级纤检所最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纤检机构。

拼质量,也拼效率

拼检验质量,是所有质检部门永恒不变的追求;而拼检验效率,则是纤检工作特性所决定,必须面对的考验。设备维护虽然不在一线,但是与这两项指标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不能因为设备影响到样品检验,影响出证;二是要保证检测数据的相符率,在中纤局全国实验室的比对数据中,要保证我们实验室的检测数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巴州纤检所设备科科长江建民说。

检验量越多,机器损坏的几率越大,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为了保证机器的运转效率,设备科将维修人员分为4组,对应巴州所实验室的4个检验分区。

“维修人员配合检验人员的上班时间,也是实行两班倒。早上9点半开始上班,下午4点钟结束。下午4点钟交接,这个班就要持续到晚上结束。这个结束时间在检验量大的时候可能是深夜12点,甚至凌晨两点。”江建民说。

为了确保机器能够正常运转,光是随班实时进行维修并不够,巴州纤检所设备管理科副科长韦超向记者介绍,设备科在机器的日常保养方面也不敢懈怠。

“在每天检验结束之后,我们都会进行一个日维护,将机器都清洁一遍。而以一周为一个周期,每台机器还要进行一次周维护。”韦超说,周维护和日维护有一定区别。

日维护主要以清洁为主,为的是防止棉短绒覆盖在机械轨道及电路、电路板上,影响设备安全及检测数据。周维护相对复杂一些,除了同样的清洁工作,还包括检查机器的隔距是否变动,电压是否漂移等,同时要对HVI各个组件进行调校和校准。

“还有对参数的调校,譬如马克隆值测试,同一个棉花样品数值忽高忽低,这就是出现问题了。我们就要对马克隆组件的气桥、活塞清洁干净,并重新用标准塞进行气流校准,再用标准棉样进行校准和测试,保证这个设备是正常状态。周维护的工作量大就大在这里。”韦超介绍,整个流程下来,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也要花费40分钟的时间,生疏一些的可能要一个小时。

与一般印象中不同,周维护并不是每周同时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而是几乎每天,维修人员都在对机器进行周维护。

“现在检验量很大,不可能有完整而单独的时间将机器集中在一个周末进行周维护。因此我们都是按照周维护保养计划将机器周维护的时间错开,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机器在进行检验。”韦超说,正因为如此,其实维修人员对机器的日维护和周维护每天都在进行。

而这样的功夫没有白花,近5年来,巴州纤检所设备科做到了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江建民说,他已经记不起上一次因为设备问题而导致影响公检是什么时候了。

成熟的团队,靠得住的保障

江建民现在管理的巴州纤检所设备管理科,共有9人。由于国家棉花公证检验库尔勒实验室属于巴州纤检所与内蒙古纤检局联建实验室,因此还有两个内蒙古局的维修人员会常驻此地。这11个人,除了要负责HVI的维护,还要负责水电、空调、空压机、除尘设备等的维修,进行着保障实验室运转的一揽子维护工作。

“我们这个团队,没有一个新手。”江建民说。

巴州纤检所设备科在编人员3人,基本从第一批HVI检验仪器购入时就接触相关的维修工作,2004年举办第一批HVI维修培训班的时候都参加过培训,其中科长江建民还赴USTER公司在美国的田纳西州总部深造过。而其余的聘用人员,都至少有5年的HVI维修经验,并且全部参加过后来举办的HVI维修培训班,可以说个个都是熟练工。

“除了老员工平时起到的传帮带作用,一有机会我们还会组织人员参与相关的维修培训工作。”韦超说。

不单是参加中纤局举办的HVI培训班,2014年,韦超带队参加了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快速棉纤维性能测试仪培训班,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软件的操作、常见故障现象、维修技巧和日常维护保养等。

“机器维护是一个很靠经验的工作,熟能生巧在我们这个行当是一句至理名言,只要有机会,我们会尽可能地组织人员多参加一些培训。”韦超说。

团队建设最终开出了美丽之花。从2013年开始,巴州纤检所设备科就实现了所有HVI大保养自己完成,保障了机器无故障运行。为单位节省保养经费10余万元。

“以前,我们机器做大保养都是请乌斯特的人员来做,从2007年开始,乌斯特总共给我们保养了15台左右的机器。保养费就花了10多万元。”江建民说。

请外部人员进行机器大保养,一是花钱,二是时间安排上也不方便。江建民不信邪,在乌斯特人员对机器进行大保养的时候,江建民带领他的团队,刻苦钻研,认真观摩,通过“偷师”,最终搞懂了HVI大保养的关键技术。

江建民回忆,从2009年始,巴州纤检所进行科室调整,设备科也在领导关心下正式成立。这近10年间,自己最大的骄傲就是团队不断成熟,成为一支拉得出、靠得住的团队,让设备问题在巴州不再是一个问题。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说到巴州纤检所的设备维护团队,一个人的名字是绕不开的,那就是设备科科长江建民。今年56岁的江建民本来是巴州所的一名司机,但是电教专业毕业的他最终还是与维修机器结缘。如今在巴州纤检所,江建民的名字已经成了专业、老到的代名词,关于他和机器维修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曾经,有一个在HVI维修领域困扰很多维修员的问题,就是颜色托盘在检验量大的时候经常出现故障。

“颜色托盘根据气动电磁原理设计,由一个两节设置的拐臂带动,并且颜色托盘上涉及三个传感器,初始传感器、中间传感器和结束传感器。在检测过程中,由于棉花的短纤维加上浮尘,异物沉积过多,导致拐臂变形以后,颜色托盘就会出现故障。”江建民回忆,这个问题经常出现,是全疆乃至全国实验室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在清洁这个部件的时候,江建民发现,拐臂里面有一个密封圈,它处在一个不锈钢的滑轨上,但是这个滑轨也会落一些棉尘,加上滑动装置本身带有的润滑液,棉尘进去之后沾了润滑油以后成丝状,阻力越来越大。

“当时也请乌斯特的人员来处理过,得到的回复是这个东西属于一次性的,需要更换。但是这一个部件就8000多元,而且故障率比较高,这钱花的心疼。”江建民说。

江建民看着换下来的部件,这么贵的一个部件就不能用了?他不甘心。他把乌斯特换下来的“废”部件重新拆卸了一遍,发现里面有永磁体。而在部件密封圈里面,已经塞满了异物,江建民用心地对它做了清洁,并将里面的永磁体重新按照顺序排列好。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原来像老牛拉破车一样的机器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后来设备科根据江建民的经验,一台机子推广到多台机子。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大家都能解决了。那些走得慢的机器,经过这样的工序之后,明显好了。

新疆16个地州,18个国家棉花公证检验实验室,江建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首先实现了颜色托盘重新拆卸修理之后,无故障运行。后来,博乐等地的纤检所老的维修师傅,都给江建民打电话,询问这个拆卸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甚至远在内地的机构得到消息后也致电询问。

作为经验老到的维修员,江建民不但善于在问题出现时解决问题。同时也有着敏锐的判断力。

某年棉花公检开始以后,检验量很大。但是新机器用了不到一个月,马克隆气缸突然就断掉。维修人员采取了铁丝捆扎、加固等方法,还找了钳工,但是最终都无济于事。江建民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自己很难解决,这是个设计缺陷。

“这个气缸设计得太细了,而且在检验量大的时候,这部分组件要频繁运动,这个气缸根本承受不住。”江建民回忆,他当时马上就给乌斯特公司打电话反映了这个问题,但是并未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直到后来全疆实验室陆陆续续地出现这个问题,乌斯特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在马克隆组件的气缸后面加了一个缓冲橡胶。

现在,除了日常的维修工作,江建民还负责着HVI配件库的日常管理。当记者走进这个巴州纤检所配件库的时候,所有维修工具、配件被管理得井井有条,登记入库,登记出库,不同的配件,锁在一个专门档案柜一样的铁箱子里,上面不但标识了名称,进货编号,还有相应的图片,按照配件管理目录,可以很方便地随时查找。目前巴州纤检所将各类HVI工具、特种螺丝、气缸、电路板等配件197类编入到不同的60柜号中进行管理,真正做到了专人保管,实现了标准化管理。

巴州纤检所的机器配件以丰富著称,每台机子,容易出故障的配件,基本都有备用,便于随时更换维修。因为不是每个配件都容易坏,所以配件储存更换的急迫度便不同,江建民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列出购买配件的优先选项。这个过程中,又体现了一位经验老到的维修员的价值。

“我们所每年都要买价值几十万元的配件。购买计划由我制定,交由所领导审核。几十万不是个小数目,我要保证这些钱都花在刀刃上。”江建民说。

猜你喜欢

纤检所巴州鲁班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聪明的鲁班
新疆巴州: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巴州观赏石协会召开年会
新疆巴州蒙古族语言使用状况研究
阜阳市纤检所组织召开市内大商场负责人座谈会
阿克苏纤检所在全区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中获好评
淄博市纤检所顺利通过实验室认可监督评审
巴州纤检所开展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