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
2018-04-25罗羿寒
罗羿寒
摘 要:十九大首次提出在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标志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率稳步上升,其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西部地区探索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路径有助于实现当地经济结构的平稳转换。本文从现代服务业发展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入手,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创新路径提出了多项建议。
关键词:西部地区 现代服务业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1(a)-0-02
1 发展现代服务业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一批具备巨大市场增量空间的战略新兴产业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战略规划重点。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于中部、东部地区较为缓慢,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产业优化升级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有效、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西部地区虽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但是产业体系中的消费市场、资本与技术要素、人力资源的发展不均衡不匹配问题仍然存在,自我发展机制、内生增长机制增还需要完善。现代服务业代表未来产业升级和消费结构转变的方向,建立以战略新兴产业为导向、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可以促使西部地区形成开放新格局。
2 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路径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升级态势明确。未来消费升级的方向是服务业消费,具体包括文化娱乐、养老服务、新能源汽车、医疗保健服务等能够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方面的消费。
(1)加快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2016年全球旅游业的直接收入是2.3万亿美金,占全球GDP的3.1%,旅游业的增速快于全球GDP的增速。其中,东南亚和东亚是全球旅游产业增长比较快的一个区域。旅游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种,也是西部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之一。
西部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历史古迹,作为古代王国的都城,古典建筑林立,其中不乏有浩瀚的大工程,大建筑,成为新时期旅游资源的重要开发地。举世闻名的旅游资源包括陕西兵马俑、秦始皇陵、甘肃敦煌莫高窟、西藏布达拉宫、四川九寨沟、云南丽江古城、重庆大足石刻等等,资源异常丰富,且各具特色,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文化特色。西部地区将旅游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开发,对于促进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具有积极效应。目前,西部很多地区都在积极探索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发展途径,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2)完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服务水平升级。
新时期,物流业的发展打通了各行各业发展的关节,西部地区可以借助物流体系的完善,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积极探索物流体系构建的有效途径。
回顾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正是铁路的诞生和铁路运输的发展,深刻地推动了西部地区近代工业文明的进程。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展开,铁路运输将再次展现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西部地区的物流体系构建将获得更佳有利的条件。广西加快实施骨干物流通道提升工程,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促进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2017年1~11月,全区铁路、公路、水路客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8.4%、8.8%和8.6%。
西部地区将现代物流作为发展重点来抓,积极畅通物流运输大通道,加快建设物流园区大平台,大力培育物流支柱大企业,作为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根基。
(3)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助力腾飞。
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规模扩张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服务业创新、培育服务业品牌、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日益凸显,各地顺应这一趋势,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使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集聚能力较强、服务功能健全的集聚区脱颖而出。
综观国内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地区,都是集聚区起步早、行动快、发展好的地区。上海早、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通过集聚发展模式,涌现出一大批营业收入“千亿级”“百亿级”的服务业集聚区,有力推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发达地区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经验表明,集聚区具有产业高度关联、空间高度集约,资源共享、服务共享、信息共享、知识共享的特点,有利于服务业企业规模集聚、成本降低、领域细分、相互配套,有利于政府集中服务、优化环境。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要大发展,也必须走集聚发展之路。广西壮族自治区集聚区发展规划提出,拟建成10大类共100个左右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地域上覆盖全区14个市,产业上与13个重点产业相衔接以推动广西现代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4)提高“互联网+”对现代服务业的贡献率。
“互联网+”消费的兴起,我国居民消费的渠道越来越多。生活性服务业与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商务会展、旅游休闲、商贸流通、健康养生等重點领域率先融合。在消费升级大趋势下,居民消费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需求稳步增长。“互联网+”时代围绕居民吃、穿、用、住、行等领域,聚焦消费细分市场,加大特色产品研发和供给,开发新需求,形成消费新增长点。同时持续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引导社会力量进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居民需求旺盛的服务消费领域,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服务供给,以重点产业发展带动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提升。
西部地区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主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及服务业不同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提升区域竞争力。
(5)社会资本助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
“十二五”期间我国已明确制定了推动社会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计划。社会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发展,能有效调整服务业市场化机制,深化财税、价格、金融等改革,推动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形成完善的、具有竞争力的新中国服务业态。
西部地区通过开放引入战略合作,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加快投资进度,吸引社会资本,推动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商业管理等内容共同开展,有利于更为高效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与竞争实力,形成更多支持生产制造、增加就业、民生便利的服务业态。如IDG资本瞄准中国的新兴产业,其产业投资60%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软件、新媒体、消费品及服务、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参考文献
[1] 方小强.西部欠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以四川省达州市为例[J].现代商业,2016(26):40-42.
[2] 赵曦,司林杰.中国西部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研究[J].理论探讨,2014(1):93-96.
[3] 王必达,仝文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长机制及对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的启示[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5):1-10.
[4] 石建勋.深刻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N].经济日报,2018-03-23.
[5] 王庆秀.中国服务业空间格局及差异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0-55.
[6] 余光辉.西部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探索——以广西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3(9):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