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8-04-25翟金芝
翟金芝
摘 要:伴随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也有所改变,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高地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明确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素质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准确评价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并指明之后的改良方向。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
1 引言
从2005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关注高校创新创业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这些意见的提出都是为了推进高等院校教育的改革,从而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创业率以及相应的就业质量和创业质量得到提升。在十九大报告当中再一次提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也做出了具体的部署。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高等院校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必须纵向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当前国内很多学者都开始关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相关的论文成果也很多,但专门针对“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方面的论文或研究资料还基本没有,该视角的研究严重匮乏。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深层次、实践性、综合性、先进性的高职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最终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却未能满足需求。因此,研制一套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实际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2 研究综述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分析近十年的研究文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论文达到3820篇,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论文437篇,从“质量评价体系”角度研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论文仅有7篇。国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几年,且理论性研究较多,实践性研究很少。从“质量评价体系”视角出发研究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较少。
刘海滨,杨颖秀,陈雷(2012)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层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值。王璐,孟凡静,李雯(2013)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传统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不仅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甚至还会阻碍其发展。因此当前评价体系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素质结构,并全面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即评价目标、评价原则、评价方式以及评价主体和指标。刘强(2016)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投入、运行机制、师生投入评价、教育取得的成效等进行了评价。冯帅,刘冀琼(2016)以物流专业管理为对象构建了相应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个体系的构建当中充分融入了层次分析法,并以此方法来进行决策分析。吴红霞,刘雪芹,蔡文柳(2017)构建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即教学设计、高校环境、学生评价以及师资队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实证研究。裴金平、廉超、苏毓敏(2017)研究对象为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并以此為基础建立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相应的评价因素包括以下几种:第一,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基础;第二,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环境;第三,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具体合作过程;第四,高等院校与企业的最终合作成果。这四个指标只是从大体上对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衡量,另外还需要具体选择不同层次的标准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衡量。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准确评价。黄丽娟,谢国杰(2017)基于实践数据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价和校验。
3 创新创业人才素质特征
要想实现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首先厘清以下问题,即创新创业型人才具体指什么样的人才,这种人才应当具备何种素质和特征?下面笔者将就这两个问题做出解答,在笔者看来,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3.1 敢于冒险的创业精神
创新创业型人才之所以不同于传统型人才就在于他们勇于打破陈规敢于创新,能够提出各种新想法和新作法。当然创新必然会面临风险,而创新创业型人才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们敢于冒险,愿意接受风险。一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风险,即使采取多种措施规避风险也不可能将风险完全规避,因此可以说企业家的事业本身就是高风险事业。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将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看到机遇并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如果企业家过于小心,前怕狼后怕虎,那么很多机遇都会被错失。当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敢于冒险不等于赌徒精神,赌徒精神是盲目的,完全依靠运气的,而冒险精神则是有所依据的,并且企业家会做好防范风险的措施,以此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谋求事业的成功。
3.2 勇于创新的思维模式
在当前经济的发展模式之下,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必须坚持创新,可以说创新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创业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之下,各类竞争变得尤为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就必须进行创新,在发展上另辟蹊径。
3.3 基于创业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与创新思维不同,其不是先天就具有的,而是经过漫长的职业生涯逐渐培养而来的。过硬的职业素养也是创新创业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而要获得这种素质,相关人才就必须首先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过程当中可能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是这种困难和挫折也是发展自身职业素养的最好机会。
3.4 博专兼顾的创新能力
一般来说,创新能力当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创新技能和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技能就是各类技巧和动作能力,创新技能是在创新思维的推动之下发展而来的。而创新思维就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动力和基础。从人类的发展史来说,思维是推动一切人类活动的动力所在,如果没有了思维也就没有了人类社会。创新技能就是由创新思维发展而来的,是创新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果缺乏了相应的技巧,创新思维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创新是不同于传统思维和技巧的新的思维和技巧,但这并不是说创新完全脱离了传统思维和技巧,相反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因此,任何创新都必须有大量的知识作为基础,在思维空间具备了足够的储备之后才能发现新的元素,进行创新活动。
4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原则
当前我们之所以一再强调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就是为了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要培养这部分人才就必须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并保证评价体系具备合理性、全面性、可行性以及动态性等特征。
4.1 合理性原则
所谓合理性原则简单来说就是最终得出的评价结果必须与实际相符合,并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在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对象的差异性。对于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得出的结论具备合理性。
4.2 全面性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提出就是为了实现人才质量的提升,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当中,在每个环节都要有所体现。就课程体系来说,必须具备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对于学生的具体教育也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同时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深度的结合。此外,还要关注学生创新活动的实践,为其搭建各类创新实践的平台,在实践中实现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学分制度,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当中,从多个方面实现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除此之外,还必须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评价,只有评价体系具备了科学性与合理性,创新创业教育才能不断改进并实现进一步发展。
4.3 可行性原则
所有评价体系的建设都是为了准确的进行评价,如果一个评价体系不具备可行性,那么无论其如何科学都没有现实意义。因此在制定具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时必须考虑能够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需要在这些资源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行设置。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评价体系就失去了实践意义。
4.4 动态性原则
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出于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根据时代的需求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因此,相应的评价体系也必须考虑这种变化性,保持动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变化做出反应,从而表现出这种教育体系的科学性。如果评价体系一成不变,那么我们就很难要求其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准确及时的评价。
5 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是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层次归类。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现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出创新创业环境、教学环节、师资队伍情况以及学生情况等相关评价指标共40多个。但这40多个评价因素无法完全设计进评价标准当中,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对这40项要素进行初选和优选,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综合采用两种方法,即专家评价和同行评议。在初选阶段,笔者采取了调查问卷的方式,设计了若干问题由高职院校的学生和老师进行回答。笔者通过网络和邮件的途径发放了调查问卷,发放总量为1000份,最终回收的问卷有919份,可以说初选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优选阶段主要调查的对象为专家学者,采用半开放问卷的方式向这些学者总共发放了100份,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为89份。通过以上两种调查方式最终选择出4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具体见表1。
6 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调查,我们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数量定为22个二级指标和4个一级指标。这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师资队伍总体状况、人才培养环境、教学具体环节以及学习情况。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中既需要获取足够数量的调研数据,也需要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同时还要关注最终培养人才的结果,即关注最终培养出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如果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评价体系的相关要求,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高等院校所采用的创新创业培养方式是科学的、合理的。在整个评价体系当中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获取足够的数据。一般来说,调查问卷是获取数据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调查者可以结合自身想要调查的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并对相应的选项设置不同的分数,选择广泛的调查样本,向他们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在获得了足够数量的数据之后,还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对特定高校在特定时期所采取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做出准确的评价。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一般会用到以下几种方式,即因子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以及模糊性综合分析法等等。这些分析方式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具体的方式,或者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这样得出的最终结论才是科学合理的。
7 结束语
创新创业的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所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所欠缺,不仅起步较晚,相关关注度也依旧有所欠缺,可以说创新创业型教育在我国依旧处于探索阶段。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已经认识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在此方面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大多数院校都没有关注评价体系的建设,这就给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设计具体的评价体系时必须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所采用的方式和标准,评价指标必须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在构建每个评价体系指标中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让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经过分析列举了一些主要的评价指标,并提出了多种评价方式,旨在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海滨,杨颖秀,陈雷.基于AHP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227-232.
[2]王璐,孟凡靜,李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09):487-490.
[3]刘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04):5-8.
[4]冯帅,刘冀琼.基于AHP的物流管理专业创业人才教育质量评价研究[J].物流科技,2016,(09):148-151.
[5]吴红霞,刘雪芹,蔡文柳.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125-129.
[6]裴金平,廉超,苏毓敏.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7,(03):13-14.
[7]黄丽娟,谢国杰,邹春芳,黄饶裔.基于“五力”协同创新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评价模型及实例分析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7):13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