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初中语文学习记忆方法

2018-04-25范良兴

读天下 2017年17期

摘 要:要学好语文,必须要有丰富的积累,而语文的积累,绝大部分来自于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与感悟。学生常常为语文要记得内容多而苦恼,教师如果能教给学生适当的记忆方法,那么学生学习语文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本文例举几种记忆的方法,以和大家共同交流。

关键词:提取中心词法;图示法;分门别类法;歌诀法

语文是诸多学科中最重要的学科,要学好语文,必须要有丰富的积累,而语文的积累,绝大部分来自于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的理解與感悟。作为中学语文教研员,经常下校进课堂听课,发现中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学生常常为语文要记得内容多而苦恼,而教师很少在课堂教给学生记忆方法,如何让学生摆脱苦恼,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下面我结合例子,再次谈谈几种学习语文有效的记忆方法。

一、 提取中心词法

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作为整体的存在,它的段落间、句子间依靠逻辑联系来组织的。因此,我们可依靠逻辑分析来解决记忆问题。在文章或篇章中选出一些中心词来,用这些中心词把句子带出来达到快速记忆的效果。这种方法,称为“中心词法”。

下面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一段: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要记忆背诵这一段,可提取四个中心词: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本段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通过四个中心词展示四个画面。“滁人游”的画面:“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太守宴”的画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众宾欢”的画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太守醉”的画面:“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学生只要熟读几遍文段,抓住“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这四个中心词,从中心词引发想象,就记牢这段文字了。

二、 图示记忆法

美国著名的图论学者哈拉里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利用图示能很简明形象地揭示文章、段落、句子的关系,便于我们掌握系统知识,看起来一目了然。利用图示进行记忆的方法,称为“图示记忆法”。

指导学生学习时,不仅可用文字列出要点,更应指导学生画成图示,除加强记忆外,并可训练视觉化。如能画成图示,可记忆清晰,提高学习效果。而且依视觉来整理笔记,一旦笔记合起来,图示的内容会浮现脑际,极有助于记忆的复现。从你画成图示之时起,记忆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我设计(图示1),图示设计成一枚铜钱的模样,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把他们名字放到钱眼中间,意为钻到钱眼里去了,可以看出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样的图示把整篇文章内容缩到一个钱板里去了。由图示引导学生质疑以下问题:为什么要“盼”于勒?为什么要“赞”于勒?既“盼”于勒又“赞”于勒,怎么“见”了于勒,不但害怕,还要‘躲?该图示既形象又醒目,加深学生的对课文整体感知,既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质疑,更有利于学生记住整篇文章的故事情节和文章的主旨。

研究表明,使用图示记忆法比普通的记笔记方法,能够回忆率提高50%,记忆图示能帮你从脑海中很快提取有关语文知识信息。你的记忆图示设计越有创造性,就越有助于你的记忆。

三、 分门别类记忆法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人们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现象的总结。我们对于某种相似点的人或事物,往往能举一反三回忆起来。在学习中将相同或相似知识分门别类再记忆的方法,叫“分门别类记忆法”。

在评改试卷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古诗文默写试题中遗忘率高,失分比较多,如能运用分门归类法加以记忆可以很好地改变这种状况,便于学生记忆。如初中古诗文中表达人物优秀品质或远大抱负的诗句归类: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⑤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还可以把初中古诗文中描写“风”“花”“雪”“月”……等的句子归类,这样一归类,背诵默写就容易多了,考试时能够大大提高得分率。

除以上主要记忆方法外,还有卡片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记忆方法。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所教的内容,注意总结有效记忆方法,并把它们及时教给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章平.全脑记忆法在语文学习中的运用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

[2]王洪礼.一种快速记忆法个案报告[J].心理学报,1990,(1).

作者简介:

范良兴,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