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油鸡养殖生态循环的新模式
2018-04-25李复煌王梁梅婧杨卫芳张久富
李复煌 王梁 梅婧 杨卫芳 张久富
北京油鸡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民间传说,这一品种在清朝中期即已出现,距今有300余年的历史。北京油鸡原产地位于北京城北侧安定门和德胜门外的近郊,以朝阳区的大屯、洼里两乡分布较多,海淀、清河一带也有分布。这一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质肥沃,农业生产以粮菜间作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使北京油鸡的形成具备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当地农民长期参与城乡间的集市贸易,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鸡肉、鸡蛋和观赏爱好等多方面的综合需要,逐渐积累了北京油鸡的繁殖、选种和饲养管理等经验,经过长期选择和培育,形成这一外貌独特(简称“三黄三羽”,即羽黄、喙黄、胫黄和凤头(冠羽)、毛腿(胫羽和趾羽)、胡子嘴(髯羽)、肉蛋品质兼优的地方优良鸡种。
中国人有独特的生活习惯及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国的消费者发现,快大型白羽肉鸡的肉质、肉味远远不及中国地方优质鸡种,以北京油鸡为代表的中国地方优质鸡肉质鲜美、味浓、骨细、肉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趋势已经从追求数量逐渐转向追求品质。我国已基本进入小康生活水平阶段,居民对鸡肉的消费热点,已转向优质黄羽肉鸡品种。在两广、香港等地区,黄鸡的消费比重高达90%以上,在其他大、中城市的比重亦超过50%。所以,保护好北京油鸡等优良的地方鸡种,并大力开发这些地方鸡种,是我国当前肉鸡业的一项重要课题。无论是开发特优、优质还是半优质肉鸡,北京油鸡均是公认的良好素材。据30多年来的研究与开发,北京油鸡及其商品代杂交组合的鸡肉肉质、风味是国内目前报道中最好的,具备巨大的市场开发前景。
北京密云诚凯城油鸡养殖合作社在北京油鸡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同时立足于对环境的保护,形成油鸡养殖→粪便处理→油用牡丹种植→副产品加工→油鸡养殖的良性循环模式,实现基础的循环农业发展,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将这一生态循环新模式进行介绍。
一、北京油鸡的饲养管理
从产品形态的角度分析,北京油鸡经历了四个阶段:肉用阶段,肉蛋兼用阶段,蛋肉兼用阶段,肉蛋并举、两翼齐飞阶段。
1. 养殖方式
北京油鸡属于肉蛋兼用型或者蛋肉兼用型的家禽品种,外观独特,肉质细嫩鲜美,鸡蛋品质优良(鸡蛋中卵磷脂、微量元素等含量高于普通鸡蛋),主要用来满足北京市中高档消费市场对优质禽类产品的需求。目前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养殖方式主要有自然放养、地面平养、网上平养、集约化笼养四种方式,而网上平养和集约化笼养是现在规模场的主要养殖方式。
①自然放养。根据环境区域可以归纳为林地放养模式、草地放养模式、庭院放养模式等。由于养殖区域环境的不同,自然放养模式的设施设备组合也相对自由,但是基础的设施设备需要包括棚舍、栖架、饮水、补料设备、产蛋箱、防鸟防鼠设备,以及补光和诱虫设备等。
②地面平养。地面平养适合于中、小型北京油鸡养殖场或者养殖户,鸡舍地面上要鋪设一层5~10厘米厚的垫料,随着鸡日龄的增加垫料的厚度需要不断补充,一般在雏鸡2~3周龄后,每隔3~5天添加1次,直至垫料厚度达到15~20厘米。在养殖过程中,对因粪便多而结块的垫料,要及时用耙子翻松,以防止板结。常用于做垫料的原料一般就地取材,可以是木屑、谷壳、甘蔗渣、干杂草、稻草等。每批北京油鸡出栏后,要将垫料彻底清除更换。
地面平养的优点之一是垫料与粪便结合发酵产生热量,可增加室温,对北京油鸡抵抗寒冷有益;同时垫料中微生物的活动可产生维生素B12,补充北京油鸡所需的部分维生素;厚垫料饲养方式对鸡舍建筑设备要求不高,可以节约投资、降低成本,并且方便鸡群在松软的垫料上活动,腿部疾病和胸部囊肿发生率低,鸡肉上市合格率高。地面平养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在于垫料,垫料水分含量高会引起肠炎、黄曲霉病、脚垫发炎、腿病和细菌性疾病如白痢、大肠杆菌等;垫料过干会导致北京油鸡的生理机能异常,造成营养失调及多种疾病的发生。
③集约化笼养。笼养较网上平养技术优势明显,可增加单位面积的养殖数量、提高生产性能、降低疫病发病率、节约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可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有效地解决养殖占地难、环境污染严重和疫病多发等问题,符合我国肉鸡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的发展要求。广泛推广笼养技术将有助于加快实现油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进程,促进油鸡产业提档升级。
2. 饲养技术
北京油鸡种鸡(包括蛋用油鸡)一般分为育雏(0~6周龄)、育成(7~22周龄)、产蛋(23周龄至淘汰)3个阶段。种鸡在饲养过程中一般需控制光照和体重,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产蛋性能。
①育雏期的饲养管理。雏鸡是指0~6周龄的小鸡,此阶段的小鸡对环境适应能力差、抗病力弱,管理稍有不当,容易生病死亡,因此,在雏鸡培育阶段需要细心照料、科学管理。饲喂应坚持少量多次,让鸡自由采食。一般第一周每4小时喂1次,以后可适当减少饲喂次数。
②育肥期(7周龄以上)的饲养管理。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主要是针对商品鸡而言,重点在于促进肌肉更多地附着于骨骼及体内脂肪的沉积,增加鸡的肥度,改善肉质和皮肤、羽毛的光泽,做到适时安全上市。
该阶段仍然实行自由采食,自由饮水,但食位及饮水位要充足。一般要求实行公母分圈饲养,每圈以300~500只为宜,鸡群数量太大,会影响鸡的增重和整齐度。要加强通风换气,如使用垫料要经常更换。做好每日各项记录,如死淘、耗料、舍温、饮水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北京油鸡公母分饲时,公鸡和母鸡可以分批出栏。公鸡90日龄左右即可出栏,体重1.5~1.6千克;母鸡增重较公鸡慢,一般需饲养至110日龄左右出栏,体重1.4~1.5千克。油鸡上市前两周,尽量不用药物,以确保产品安全、无残留。
二、油鸡粪污的高效无害化处理
北京油鸡养殖产生的大量鸡粪是一种污染源,但同时又是一种亟待利用的宝贵资源。油鸡粪养分含量高,除含有氮、磷、钾以外,还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以及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是目前畜禽粪便中生产有机肥的最好原料之一。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强调不用或尽可能少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包括化肥、农药、植物激素等,大力提倡使用有机肥。鸡粪经过好氧发酵处理后,生产出的有机肥可增强土壤通气、保水和保温性能;肥效持久,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等。长期施用有机肥,可延长土壤的适耕期,改善和提高农产品品质,保持作物原有的营养、风味。
鸡粪施用前必须经过充分的腐熟。鸡粪发酵(沤制)有一个升温过程,温度最高可以达到70℃,只要经过此高温过程,存在于鸡粪中的寄生虫及其卵,以及一些传染性病菌等都会被杀灭。由于鸡粪在腐熟的过程中产生高温,容易造成氮素损失,因此,在腐熟前要适量加水,加入5%的过磷酸钙效果会更好。一般夏天3~5天,冬天7~10天即可发酵成功。但由于粪便类物料成分复杂,杂菌含量及可能的病原体含量比较多,为了确保效果稳定,建议加长发酵时间,特别是气温低的冬季、初春等季节,由于温度低,发酵启动慢,所以发酵时间应长些。
北京密云诚凯城油鸡养殖合作社现有一套投资50万元的粪污处理设备。通过使用一种尿素芽孢杆菌高温堆肥菌剂,利用好氧发酵技术,可以促进38℃低温条件下鸡粪好氧发酵的快速启动,提高发酵温度,缩短生产周期。粪污处理场地建筑面积2000余米2,形成年处理养殖粪便及种植废弃物1万吨的生产能力。通过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营植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区域规划所合作,将高效益生菌应用在粪污治理生产过程中,目前年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肥4000吨,大大减少了油鸡粪污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并达到原位处理粪便的目的。
三、有机油用牡丹栽培
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产籽量大、含油率高、品质优、抗性强等特点,能在一些边际土地上种植,可与经济林等间作,一年种植可连续收获30年以上。2011年9号,国家卫生部公告 《关于批准元宝枫籽油和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解决了牡丹籽油市场进入问题; 2014年68号,国务院办公厅文件 《关于加速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推出了牡丹籽油发展的国家政策,因此,油用牡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油用牡丹大田种植时间要求较为严格,北方地区以在9~10月定植为佳,长江以南可以推迟到11月份。移栽過早,因气温偏高,移植苗成活率低;移栽过晚,当年难以形成新根,来年长势弱。油用牡丹定植株行距一般为40厘米×50厘米,即每亩3300株。如果是一至二年生种苗,为有效利用土地,栽植密度可以增加到每亩6600株,即株行距为20厘米×50厘米。
有机油用牡丹栽植后第一年,一般不施肥。从第二年开始每年的施肥作业分为两次:花后(5月中旬)追肥1次,根生长前期(8月底)追肥1次,只能施用有机肥(经过高温腐熟的鸡粪、牛粪效果较好)。按照有机肥2000千克/亩的量施入,人工施肥主要有条施和环施两种方式,按照牡丹的生长年限选用。目前合作社以种植结籽量大、出油率高、适应性广、生长势强的凤丹品种为主。应用油用牡丹种子繁殖和组培繁殖技术,采取温湿度精准控制、带土移栽种苗等技术措施,2017年繁育种苗20万株;根据牡丹幼苗长势,采用移栽前营养钵壮苗技术,特别是施用利用好氧发酵技术处理油鸡粪便的有机肥,幼苗的移栽成活率提高15%;同时,应用高效的栽培技术,从品种选择、品种配置、栽培密度、整形修剪、配方施肥、水肥管理、雨季移栽等方面入手,建立了操作性强的精细化养护管理技术,建成500亩的有机油用牡丹种植示范区。
除了500亩有机油用牡丹外,目前合作社还有果园200亩、温室(主要种植蔬菜)60亩,当地周边村域现有种植面积6000亩、设施大棚500亩,合作社生产的有机肥,在满足自身使用的情况下,还可以为周边农户提供优质的有机肥,农户通过施用有机肥可生产出优质有机农产品,实现亩种植增收1000元以上。
结合北京地区其他经济树种,合作社还创新出葡萄加牡丹的栽培模式,探索了油鸡养殖—有机肥生产—林下种植牡丹的生态种养模式,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的经济林,增加其附加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北京油鸡养殖、油用牡丹种植”与“旅游业”相结合,强化观光休闲功能,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形成集生产、观赏、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园区,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0万元;全年接待游客3万人,产生经济效益150万元。同时,在北庄清水河沿岸形成了新的旅游景观,通过油鸡粪污高效生态养殖,结合有机油用牡丹的展示,促进了北京市首个国家级湿地保护奖励试点项目“清水河湿地生态”建设,推进了村庄绿化美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