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北山区中稻浸种催芽技术和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2018-04-25谢教铭谢家兴

科学种养 2018年4期
关键词:谷壳晒种中稻

谢教铭 谢家兴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南麓,地处丘陵山区,境内山峦起伏,四季分明,雨水充沛,耕作制度以一季中稻或经后稻(头茬种植经济作物后再种水稻)为主,中稻播种时间一般集中在5月中、下旬,这时气温已稳定上升到20℃以上,种子进行常温催芽便可。因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种田的基本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差,种田技术落后,常把双季早稻的浸种催芽技术应用在中稻生产上,导致烂种烧芽现象时有发生,为提高当地粮农中稻生产技术,现将中稻浸种催芽技术和催芽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整理如下,供广大粮农参考。

一、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

1. 水分

水稻种子在正常含水量(12%~14%)的情况下,储藏物质呈凝胶状态,酶钝化,物质不转化,无法发芽。当种子吸足水分,吸水量达种子本身干重的40%即达饱和吸水量(谷壳呈半透明状,米粒上的腹白和胚芽已清晰可见)时,储藏物質由凝胶状态转变为溶胶状态,酶的活性增强,储藏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种皮变软(利于氧气进入),此时种子的根、芽才能突破谷壳。吸水的速度与温度,稻种谷壳的厚度、透水性,种子本身的含水量等有关。

2. 温度

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种子酶的活性及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的速度。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粳稻10℃、籼稻12℃,最适温度为30~35℃,最高温度为40℃;温度高于42℃时,将抑制根芽、叶芽的生长(时间过长还将导致蛋白质变性,种芽受到灼伤甚至死亡);温度低于10℃时,发芽停止(时间过长还会造成烂种)。

3. 氧气

种子破胸后,由于其已经吸足水分,又无谷壳的限制,氧气便能自由进入种子内部,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呼吸作用增强(以有氧呼吸为主),根芽和叶芽迅速生长,干物质不断增加。在催芽过程中,水分太多、温度过高且又不经常翻动时,种子处于缺氧状态(进行无氧呼吸),时间一长就会发黏、产生酒精味、根芽和叶芽停止生长,从而造成烂种。

二、浸种

1. 种子处理

①晒种。晒种可除去种子储藏期间产生的湿气和二氧化碳,便于浸种吸足水分,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和酶的活性,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同时晒种还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一般在浸种前3~5天,打开种子袋,把种子摊在篾席上晒(不能放水泥板上晒)3~4小时即可。

②洗种。洗种可起到选种的作用,能除去混在种子中的病粒、碎粒、空秕粒及杂质。饱满的种子生活力强,可防止病害,利于培育壮秧。

2. 浸种

浸种时间一般为8~12小时。用流动的活水(固定在渠道边、小河边或打开水龙头)浸种,可冲走附在种子表面的粉尘、病菌等有害物质;在桶或盆中浸种的,每2~3小时要洗种、换水1次;用强氯精(三氯异氰尿酸)浸种消毒的,种子要用清水洗净后再进行催芽。

三、催芽

1. 催芽

浸种后,用清水将种子清洗干净,放在通气的竹箩里滤干水分,进行常温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翻动种子2~3次或用清水冲洗2~3次,以满足种子发芽对水分和氧气的需求,一般经过2天2夜或1天2夜,种子芽长达半粒谷、根长达1粒谷时即可播种。

2. 催芽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①只有少数种子发芽,芽不饱满,并停止生长,种子发黏发臭(有酒精味)。发生原因:一是采用了早稻高温破胸催芽的方式,种子浸种后用热水淋种,由于温度把握不当,造成高温烫种,把种子烫死;二是种子浸种后放在了灶台旁,想利用做饭时灶台上的余热进行加温,造成高温烫种,把种子蒸死。解决办法:只能重新浸种催芽。

②大部分种子露白后停止生长,种子发黏发臭(有酒精味)。发生原因:一般是浸种时间过长(24~48小时),种子吸水过多;浸种后将种子装在透气性差的编织袋内或外面又包了一层不透气的塑料薄膜或直接用不透气的塑料薄膜保温催芽;2~3天未翻动或冲洗过种子,种子长时间处于高温缺氧状态,导致种子进行无氧呼吸。解决办法:马上用清水对种子进行多次冲洗,将冲洗干净后的种子放在通气的竹箩里,以降低种子的含水量和增加氧气供应量,以后每隔2~3小时冲洗种子1次,直至种子恢复生长为止。

猜你喜欢

谷壳晒种中稻
关于水稻种子大棚晒种可行性的探讨
2016年湘审中稻品种(上)
去除果皮和晒种处理对红豆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江西省2014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2015年湘审中稻品种(下
卷首语
谷壳保鲜贮藏红薯
谷壳对水中铜镉离子的生物吸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