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管理类课程教学的探索
2018-04-25陆红梅陈立福唐艳娟
陆红梅 陈立福 唐艳娟
摘 要: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的必由之路,以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类课程为例,从学校纵向和校企合作横向两个层面,对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更新,以适应新形势下建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产业现代化;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课程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4-0005-02
一、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概述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装配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定制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回收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是建筑业适应新形势发展,走向绿色健康发展之路产生的概念。
2017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明确规定“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强化技术标准引领保障作用,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支撑,其中主要包括:建立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发展;加强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建设,加快BIM软件的研发和推广使用及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的集成应用。
在此背景下,建筑业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方法来适应行业发展及时更新的需求十分迫切,建筑业企业对掌握新理论技术人才的需求意识十分强烈。高校具有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为适应专业新发展形势,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理念融入专业教学中,及时更新专业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使教学活动与建筑业发展动态进度一致,教学活动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使命的步调一致。
二、施工管理类课程现状
目前,大部分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管理方向类的课程中,对于新施工技术、理论的内容还没有深入设计,教学计划还没有及时更新调整,仍然在沿用旧的教学计划,相关施工技术及理论重现浇混凝土建筑、轻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造价类课程呈现同样的状态。
(一)装配式建筑教学体系没有彻底更新
中国近十几年来建筑业的发展现状是,预制装配式建筑逐步弱化,现浇混凝土结构是主流,因此在近二十年间,从教材体系、教学大纲到教学内容,现浇混凝土知识点是侧重点。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正逐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及相关知识体系还没有来得及配套更新,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三套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的实施,相关教材、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等知识体系才能逐步完善。
(二)BIM相关课程没有纳入施工管理类课程体系
目前,国内很多造价软件公司已经开始探索使用BIM信息技术,由于石河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原有人才培养计划中还没有BIM的概念,因此学校的培养计划目前还稍有滞后,没有将BIM信息技术的推广学习纳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中,极少数学生对于此方面的深入学习只能通过参与相关大赛获取一部分知识,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另外,没有BIM信息技术学习设备及软件资源,缺乏BIM信息技术学习教学资源的支撑,这都是本专业产业现代化教育中的障碍之一。这种人才培养计划与现行用人单位的需求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偏差,用人单位期望具有装配式建筑知识和BIM技术的人才,更新企业技术及理论基础,以期适应社会发展。
三、施工管理类课程教学活动与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适应性探索
建筑产业现代化形势下,大多数相关专业院校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逐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对于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调整已经重视起来并付诸实施。从事施工管理工作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之一,因此为适应行业发展,可以将施工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活动改革与建筑行业发展紧密结合,以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一)纵向:学校更新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硬件、软件等教学环境
行业不断向前发展,专业知识及时更新,仅依靠教师的知识传递已不能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更新,应从院系培养方案的更新到各个课程内容的更新,形成从上到下纵向更新系统,确保专业知识更新一致。首先从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做起,到更新培养方案,调整课程大纲,及时更新教学计划和教學内容。
1.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根据建筑业“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推进装配式建筑,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推广使用,作为本方向授课教师,首先必须学习装配式建筑的建造知识、施工管理和工程造价的更新知识,学习BIM信息技术。学习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参加相关知识如BIM理念和软件的培训、参观学习装配式构件的生产工艺流程、研究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到相关院校进行交流学习等。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形式就是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学习装配式构件的生产、运输、吊装、安装等施工工艺流程技术;或者到相关的技术单位参与技术研发或技术服务,为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2.调整培养计划、课堂理论、实践教学等教学活动。院系层面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前沿思想渗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适当加大施工技术课程的学时,设置施工技术生产实习环节,增开BIM信息技术相关课程。
作为个体授课教师,实时更新调整教学内容。施工技术课程中,增加预制构件知识的学时,更新装配式构件的生产、运输、吊装和节点安装知识,施工组织中针对装配式建筑梳理施工流程、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安排,以及在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中,吊装工艺和节点安装工艺是安装工程的重点。工程造价课程中,结合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的变化,课程内容调整包括:减少现浇混凝土、钢筋、模板工程量计量的学时,增加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安装的工程计量的学时,增加机械吊装工程计量,相关的措施费用增减变化也是课程内容调整重点,清单组价内容与施工内容和工艺流程应紧密结合。同时,施工管理类教师积极参加BIM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参观交流,做好BIM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为培养学生做好知识储备与制度支撑。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可以将BIM技术引入到专业课程中,教师可以借助BIM信息技术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建立专业知识系统;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建筑安装技术等专业课程教学中可逐步增加部分BIM实验授课内容。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施工技术与组织和概预算课程的设计,需及时更换课程设计资源,收集积累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图纸,使学生熟悉掌握装配式施工組织的施工流程与进度安排。在概预算课程设计中,熟悉掌握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工程计量与计价。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环节,安排学生暑期参与工厂构件加工生产,熟悉施工现场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组织安排计划等施工管理活动。与此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BIM 信息技术大赛,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
3.增加教学硬件、软件等教学设施。BIM技术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作用,使项目形成系统、清晰的专业脉络体系。BIM技术依托一系列软件,包括建筑设计、绿色建筑分析、结构设计、设备设计、三维算量与清单计价、安装算量与清单计价、项目管理与招投标工具和建筑工程VR仿真系统等8个方面。因此在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下,必须不断优化完善教学环境,增加这方面教学的硬件及软件设施,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用这些软件系统,对建筑信息化模型的理解及掌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横向:学校与企业合作
建筑业企业对于新的发展形势下的热点理论问题也有强烈的需求,学校同样需要理论实践基地,校企合作作用凸显。学校可以与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等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学校关于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及BIM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应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了解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另一方面以社会需求为本培养专业人才,实际解决企业需求,互通合作,建立学校输送专业人才与企业接纳专业人才对接平台,高效解决新发展形势下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问题。
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聘请校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或其他院校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订及具体现场教学工作,对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提出具有实践经验的建议和意见,客观指导,使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更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兼职学习,实际接触到工程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入了解施工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实现建筑现代化技术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在不断向前发展,高校专业的培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调整,其任务比较艰巨且又十分紧迫。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高校既然肩负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就必须勇于探索改革,完成其社会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宽,沈远航,孟俊来.浅析建筑工业化中人才培养的措施[J].甘肃科技,2016,(16).
[2]庞瑞,郑德乾,梁书亭.建筑工业化新进展融入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3).
[3]王兵,吴书安,邵红才.工业化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适应性探索[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
[4]邱兰.BIM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28).
[5]宫培松,郭聖昱,郭海湘.高校工程管理专业BIM教学改革探索[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2).
[6]何余良,吴旭东,高越青等.建筑现代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