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意象的解构、建构、重构及融合
2018-04-25倪丽珠
倪丽珠
动画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以超乎想象的集体艺术创制拉开帏幕,15个国家共计125位画师精诚合力共同创作,并在电脑辅助之下,完成了影片中所迤逦映现、栩栩如生的65000幅油画作品。这些作品以其逼真的画面与超凡的美学魅力,共同编织了一幅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卷。影片比较近似地展现了梵高作品的基本氛围与远景风貌。同时,本片更以艺术化技法,对梵高崇高而卓越的艺术成就、卑微而孤独的个体生命、艰难而痛楚的苦难历程、炽烈而永恒的创作激情,进行了一种深度融合式的表达。
一、 孤独意象解构
(一)影片与梵高生平简述
2020年是梵高辞世130周年,从2012年起,荷兰等国即展开了筹拍《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的大规模准备工作。这部最终耗时6年的世界首部全手绘油画电影艺术作品于2017年正式问世。为更加切近并还原历史真实,影片参考了梵高的几乎全部8000余封私人往来信件,并邀约了15个国家的125位画匠,在电脑渲染与合成的辅助之下,共同完成了多达65000幅高仿梵高油画风格的画作,旨在纪念与祭奠梵高辉煌卓越的艺术成就,同时,更旨在弘扬与传播梵高在艺术创作领域内的杰出贡献。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既是荷兰伟大的印象派画家,又是世界表现主义的先驱者与先行者。梵高以其艺术开拓与艺术魅力,深刻地影响着20世纪以后的整个世界的艺术表达,尤其是踵继梵高的野兽派与德国的表现主义,更是在梵高的影响之下延续了梵高的艺术辉煌。[1]梵高的最著名的艺术品,包括直接为本片命名的《星空》,以及《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等。
(二)影片中的模仿与原作的孤独氛围表达
在梵高《星空》意象画卷下,影片以一种抽象化的建构次第加以展开。随着梵高星空的浓墨重彩的烘托与渲染,电影以倒叙与插叙时空交错的事件追溯技法进行叙事,开宗明义,“以所绘作品进行艺术层级上的交流,并试图与梵高进行跨越时空的握手致意”。值得注意的是,电影甫一开篇,即使用了较为冷峻的色调与粗线条的笔触,而并未使用梵高所钟爱与惯用的集色彩、笔触、张力于一身的“辉煌的色调”。该片首先即向观众展现了梵高的卑微且孤独的处境。客观而言,影片油画的艺术成就、造诣、技艺等均无法与梵高同日而语,透过大银幕与原作近距离对照,即能够清晰地看到其中的巨大差距。梵高的笔触已经进入到了一种色彩、布局收发随心的自由王国,尤其是切近观察到的笔触,每一笔都更随机、流畅、自然,然而,模仿者的笔触则显得拘谨、局促、规则。然而在视觉表象化与具象化层面上,影片的确模仿出了原作的氛围,而这也是普通观众能在这部油画影视艺术作品之中,体味到梵高的卑微与孤独的根本原因。
(三)梵高孤独意象的卑微与孤独解构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中对于梵高画作的模仿与普通观众的距离较近。这就使得普通观众能够透过简单、规则、清晰的色彩、笔触、格局等,得以更加容易地触碰到梵高的以艺术表达的内心世界。而切近观察梵高原作,则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梵高艺术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其每一笔触均具有延伸性、变化性、方向性,并由此牵系着整幅作品的色彩变化、形态表达、意象走向。灰色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平衡色调,凝成一道其作品标志性的浓重阴影,恰恰是其生命中的这种灰色的介入,为观众带来了一种无法、无力、无由自拔的难以言喻的孤独的艺术化表达。深究梵高的内心,即不难发现,其内心深处有着看似孤独的纷扰,恰如其画作的看似异常简单实现起来却极其复杂的色彩一样,有着对于表象与具象逆向张力的本质上的解构。从更加深层次的根源而言,梵高卑微到极致的孤独,恰恰源于其高度的绝对自我,这种绝对自我赋予了他深不可测的对于色彩的超凡操纵和神乎其技的对于笔触的随心所欲的自由掌控,以及无拘无束天马行马的格局运布。
二、 油画长卷中的苦难意象建构
(一)苦难的多重表现
每一位孤独的人,其内心深处都拥有一片谜一样的星空,影片以艺术所表达的梵高的纯粹式的孤独意象,为电影提供了由表象化与具象化解构梵高的艺术化表达。透过本片梵高的以艺术化表达,亦仿佛能够嗅到法国小镇田野间的那种松柏的馨香、绿草的芬芳、然而却唯独看不到梵高所曾经历过的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苦难。从艺术的视角观察梵高的作品,我们能够看到随性、流畅、舒展自如的线条与笔触,而从心理表达的视角,看到的却是梵高更加深刻蕴含在其杰出作品之内的那种难以觉察与体验的苦难。从这种意义而言,梵高杰出作品中的线条与笔触显然是扭曲的、痛苦的、挣扎的,一如梵高充斥着苦难的生命历程。
(二)梵高生命历程中苦难的强烈表达
不仅如此,梵高还要不断地承受可持续加成的来自于灵魂上的苦难。这种苦难对于任何无法由心理上掌控自我的生命个体而言,都是极难承受的,而这也恰恰是绝大多数前世与后世人们,无法理解梵高决绝付出生命代价,寻求永恒解脱的根本原因所在。对于梵高而言,其所创造的美的艺术化表达,所付出的代价更加沉重,甚至最终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其生命的最后两年的殚精竭虑的爆发式创作耗尽了梵高的生命。他的卑微与孤独,最终均可以归结为其生命历程中的种种苦难,由此更加强烈地映衬出了苦难的沉重感、纵深感、强烈感。扪心自问,我们能够直面梵高的以其艺术所凝结而成的伟大作品《星空》,但是,当我们透过本片深刻了解了梵高的苦难生命历程之后,我们中恐怕只有极少数人,才真正敢于直面梵高所经历的重重遍及身心灵三者的苦难。[2]
(三)梵高的苦难与纯粹的并行建构
如果单纯从苦难的生命历程视角而言,社会化意义上的梵高显然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失败者、失意者、失衡者。梵高的苦难生命与其粗线条的艺术均有着同样的沉重感,所不同的是,艺术上的粗线条为梵高毫无争议与悬念地在其死后为其赢得了崇高的地位与声望。而反观其粗线条的生命与生活,则在卑微与孤独之上,更见其难堪与捉襟见肘。梵高在其不断地向历史、时代、社会的妥协与让步中,完成了一个由卑微而孤独到艰難而痛楚的苦难转折,而这才是梵高超凡出世的完整的生命表达,梵高的伟大的艺术,亦因此而极少掺杂世俗,反而建构起了其足以穿越时代、超越时代、永恒于时代的独特而尤具辉煌意象的艺术作品架构。可见,这种苦难建构恰恰成就了一个与世无争、与世无染、与世无累的经过过滤般极度纯粹、纯净、纯真的梵高,虽然其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的,但正是这个极度纯粹的自我本体,才最终成就了18世纪末叶的那个后来名噪一时及今的崇高而伟大的梵高。[3]
三、 油画长卷中的激情意象重构
(一)充斥着激情的人道表达
无论是梵高杰出作品中的孤独意象,亦或是其杰出作品中的苦难意象,从终极意象化的角度而言,永远都无法掩盖其杰出作品中的那种足以穿透时空的激情意象。而恰恰是这种永恒的,于其孤独与苦难中昂扬起来的激情意象,才最终形成了为世人所永恒景仰的形诸于艺术表达的璀璨光芒。从艺术学术视角而言,梵高的艺术作品非常具有动态性,恰恰是这种忘我的才华与激情平衡着梵高的常人所难以忍受的孤独与苦难,使得梵高得以一力撑持着为世人创作出了灿烂辉煌的艺术化意象。从《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中所表现的梵高的艺术化创制可见,梵高的艺术化线条的扭曲旋转、笔触并行叠加、色彩相益相彰、相契相形,重构出了一种激情色彩、激情笔触、激情线条汇流奔涌着的情绪意象化表达与升华。正如世人所误读的那样,误以为梵高所描绘的仅仅只是表象化与具象化的自然主体与自然本体,然而,在梵高的内心世界,他所描绘的却是一种充斥着激情的人道表达。[4]
(二)梵高艺术激情所凝练的激情意象表达
鲜为人知的是,梵高在其人性的深度层面中有着过度的悲悯,在狄更斯的低层社会辛酸生活悲悯意识的强烈影响下,梵高曾自愿深入到最艰苦的矿区做牧师工作。这种与低层社会切近接触的过度悲悯的生活经历,从精神状态上塑造了梵高过度压抑自我的性格。从另一方面而言,过度悲悯与极度压抑自我,蕴蓄起了世人所难以想象的创作激情,同时,亦为梵高重构起一种远比外在世界、外部表象、外化表达等更加真实、澄澈、明亮的心灵世界。恰恰是这一重构起来的心灵世界,为梵高寻获了一种形诸于艺术化表达所迸现的汹涌澎湃的难抑激情,由此使得梵高自有其独树一帜的色彩构成原则,其所处理的色彩有着一种一反常态的光明与圆融。《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中,梵高的见诸于激情的艺术化表达向后世诠释了一位艺术家如何以其创造性的激情,以艺术为工具,在艺术化的场景氛围之中,激情四射地展现了其超越了时代、超越了社会、超越了生命的艺术化自我,诚然,心有瑰宝方能灿烂如歌,梵高以其表象化与具象化形诸于艺术的表达,而抽象着形诸于形而上表达的激情意象。
(三)油画长卷是对梵高艺术成就的最高礼赞
梵高绝对是世界画坛上的另类与“乡巴佬”,他从未在沙龙替绅士淑女画像,从未沉浸于欧洲上流社会的风情画卷之中。在爱情上梵高爱过最为贫困的妓女并一诺千金地以自己的左耳酬赠,梵高是自我意识中的籍籍无名之辈,是自视卑微与孤独、艰难且痛楚集于一身的毫无存在感之人,但却对艺术创制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激情。如果我们能够有机会得以切近体味梵高的艺术作品,或许能够更加清晰地体察到梵高艺术创作之中所深度蕴涵着的那种世所罕有的激情。其创制下的扭曲的微观线条形态,实质上是其激情张力过度表达的那种难以抑制的炽烈。这种激情与炽烈,亦更好地诠解了梵高的极端艺术天赋与其极端身心灵三者的严重失衡。由此可见,梵高一生所经历的是一种孤独、苦难、激情交织下的艺术化表达的人生,正因如此,其激情燃烧着的创作反而成为一种燃烧生命本体的高能高耗式创作。而透过影视艺术手段重构梵高激情意象表达的根本原因,恰恰在于能够透过这种油画长卷中的激情,礼赞梵高伟大而崇高的艺术成就。[5]
结语
以梵高为代表的后印象派,以其我笔写我心的印象表达为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擘分出了一条里程碑式的分水岭。梵高首先即以其印象派的艺术表达解构了卑微与孤独的真实;其次,则以其艰难与痛楚建构出了一种人生所无法承受的苦难的生命图景;最后,梵高以其无与伦比的激情与热忱重构出了一道永恒于艺术史册与艺术圣坛的璀璨光芒。梵高画作中的太阳,恰恰象征着其内心深处对于艺术创作的炽烈与激情,而其《星空》中的流动、汹涌、翻卷则恰恰印证了其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苦难。《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中的油画长卷,不仅是对于梵高个体及其崇高艺术成就的礼赞,而且更是一种对于油画艺术的崇高礼赞。
参考文献:
[1]王东怡.《至爱梵高》:探寻星空深处之谜[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1-03(008).
[2]张健平.寻找印象派及西方现代艺术的解读密码[N].人民政协报,2017-12-28(011).
[3]高艳宁.向日葵·星月夜——解读电影《至爱梵高》中的孤独意象[J].电影评介,2017(24):37-39.
[4]至爱梵高:如何理解这个天才和瘋子?[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7(3):17-18.
[5]王方.免于好莱坞消费属性侵蚀,抵达了审美的高点[N].文汇报,2017-07-11(011).
[6]尹海立,颜辉.大福利视域下传统体育社团的功能透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4):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