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确立与保护

2018-04-25满芳卿

神州·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保护文化遗产

满芳卿

摘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相对还不成熟,还未建立一個比较科学的研究体系。加强对传承人的确立与保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更多、更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非遗传承人;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命名和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鼓励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传承人进行引导、指导性培训,让他们明确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等,引导他们向正规的方向发展,放下包袱,以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取得更大成果,为科学开展保护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

一、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的问题

许多传承人受经济和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衰退。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数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其产生的产品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但除了极少数列入文物的可以通过拍卖渠道获得高价利润外,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不成经济产值。另外,传承人有时候还存在心理自卑。自古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都难登“大雅之堂”,有的传承人社会地位极低,在社会上形成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轻视。这些因素让传承人自身也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自卑。再次,就是传承人观念的制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由于观念跟不上时代,导致不少艺人因循守旧,死抱前人的东西,一点也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些观念导致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地方政府的不重视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相对的影响。在一些地方政府眼中,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足够的重视,对不断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而不见。政府财力有限,投入不足,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因素之一。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逐渐被遗忘,有些艺术种类面临消亡的危险。传承人未受到社会应有的承认,缺少管理人员和研究队伍,由于市场经济和当前就业观念的影响,有许多人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导致传承人后继缺乏,很难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二、传承人管理数据库建立的必要性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最大的损失是没有建立传承人数据库,使得“人亡艺绝”“艺随人亡”的情况成为现实。目前,许多地区和机构在探索建立传承人数据库,如广西在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过程中,实施了民歌传承人数据库建设,包括文字资料、乐谱资料、图像资料、声像资料、实物资料在内的与民歌相关的数据均被列入数据库建设因素。该数据库的建设,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平台,是民歌资源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支撑下的信息集合体和复制品,最大限度地通过图、像、文的直观性,向世界各国展现广西这一特定区域内民歌的代表品种和传承人风采,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人的极好范例。总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过程中,加强立法建设是保护的首要工作。在立法过程中要深入调研传承人存在的传与承等问题,从国家到地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法律和规章,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

没有传承人,就没有非遗。目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一些老年人在支撑,形成传承人才缺失。同时,现代的学校教育又使得孩子们从小就远离这些传承下来的生活文化,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艺人的渐渐离去。要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决不能忘掉民间具有高超艺术技能和深刻文化内涵的精英们。各级政府要挖掘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却已濒临灭绝的民间工艺、技艺及其代表性传承人,对传承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鼓励政策,激励新人去学习、去保护、去传承。笔者认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等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这样不仅宣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大大的提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采取现代化手段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记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们必须考虑用多种手段记录的方法保护,如:多媒体、录像、录音、光盘、数字化、软件化、互联网、书报、杂志、电子书等多种先进的方法加以保护和传承。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都是以人为载体的,是以口授心传为主要传承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具有延续民间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首先得留住并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到良好的传承。除了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历亲为进行项目传承外,还要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以保证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直传承下去,传承人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中,我们在关注项目本来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更要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王凤兰,罗琼,顾漫.关于北京地区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现状调查.2008

[2]孙谦,张向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研究综述[J].黑龙江史志

[3]彭庆新,李文凌.加快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保护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