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培训运行模式探索与构建
2018-04-25毕清波
毕清波
摘要: 大学生志愿者和高校志愿服务在我国发展迅速。大学生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因此建立健全学生大学生志愿者的长效培训运行模式极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培训体系的缺陷与不足,并尝试着提出构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培训运行模式的建议与对策。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s and voluntary serv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They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proc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s. So it is vital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an effective training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s. The passage analyses the shortcoming of the training system of the voluntary serv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ries to put forward to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an effective training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s.
關键词: 高校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培训运行模式
Key words: voluntary serv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s;training run mode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2-0176-03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志愿服务近些年的不断发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高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型赛会服务成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代表,与全国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一起,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创造了一种新的有效的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机制和方式,成为当代中国青年所喜爱和接受的新的精神时尚[1]。但是,大学生高校志愿服务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这一群体和高校志愿服务培训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1 当前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培训的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开始逐渐实施和高校学生相关的志愿者教育工作,目的是增强当代高校生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增强大学生志愿者的素质。可尽管如此,就算高校生志愿者普遍接受过适量的教育,可在一些重要事宜中往往会显出缺陷,但当下的志愿者教育基本上都是“临时”和“速成”的,对于质量并没有严格把关,这就造出了在许多方面都会有很多漏洞。如今大学生志愿者的应用范围逐渐变大,活动也慢慢纵向推进,给高校生志愿者提供专业水平更高的服务呼声逐渐变多。但目前形势却非如此,大学生志愿者教育事宜未能协同志愿者服务活动共同推进。此类相关问题与日俱增。时下大学生志愿服务规范中有着较大缺陷,首先就是专业服务水平低,服务人员大多只有较少的相关知识能力。此前的汶川地震就可见一斑,当时一些高校志愿者没有适合的工作,就去灾救点想与灾民畅谈,可心里咨询是一种对专业水平要求极高的能力,这就导致了只是门外汉的大学生志愿者取得的效果很小。除了这些,部分高校志愿者因为自身心里准备不充分,直接导致了本身出现心理问题。
2 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备
自身的合法性和正确性是所有事物的前提和动力。就算是当代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水平的培训教育也一样。在国外正确的案例中,可以得知,志愿者培训成功的根源,就是因为他们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规范、行为准则、活动范围做出了严格要求。目前我国已经开始推进高校志愿者服务发展的进程,对社会有利的一面也逐渐表现出来,可是到现在都不存在一部相关法律法规详实说明过高校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只能在一些政府条例和部门规章里零散看见关于高校志愿服务的相关规范管理事宜。如此境况让大学生志愿者职能义务和权益保障难以被法律措施界定。甚至对志愿服务尤为关键的培训制度也无“法”可依,造成了困难的志愿服务局面。对高校而言,这不方便管理和整合;对高校生志愿者而言,志愿行为不但没有法律保障更没有相关服务培训;对相关大学生志愿组织而言,组织的规章规范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而无所依据。就是当前时代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地位有待提高,可在实际服务中,他们都切身的利益无法被正确保障。因此,出台一部具体的高校志愿服务法律已经是迫在眉睫。
2.2 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相脱节
当下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工作在国内常常脱离实际,志愿服务培养工作和做教内容有不合理的差异,培养内容没有体系,实际性、理论性较低,志愿服务培训工作热情较低,进而导致效率变低,存在有理论培训与实践服务思想培养不均衡的状况。部分相关志愿组织一味追求高校志愿者理论的培养而忽视了本身正确价值观的良性教育;更有部分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服务能力水平好坏,结果差强人意。和培训内容结合,在措施里,岗位异质性不突出。形式基本上是大众讲座型,不如小范围培训来的有效果,这种单一的培训方法,并不足以让高校志愿者对自身有足够的认识,与培训初衷背道而驰。特别需要针对的是,不能用对一般组织的培训措施来对高校志愿者学生使用,两者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较大部分的高校生志愿者组织对高校生进行教育常常会太过关注以让大学生志愿者能够通过服务要求进而实施的专业能力和技术培养,缺少大学生志愿者更为需要的道德感、服务礼仪、募款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培养。例如,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服务时,不但得贯通必要岗位能力,更需要明白以怎样的思想去接受所要服务的人员,须如何对不同高校志愿者和睦和气,一起做好服务工作。此类事情是志愿服务里很需要重视的部分,需要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措施。
2.3 激励措施不完善
自愿性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一大特征。大学生志愿者加入相关志愿活动的自由程度可以说是极高的,以至于相当部分的高校志愿者时常忙碌于学业和日常学习事宜,如此状态中,不难看出他们会对志愿者工作活动等缺乏应有的热情,只有推出不同的方法策略加以支持,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才会提高。可这并不是长远之策,当下国内相应的管理规范与支持体制并未完善,没有正确设置合理的“培训-考核-竞争上岗机制”。除了如2008年奥运会一般的竞争性高的大型志愿活动,其余的相关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就不是那么的符合当下需求。大部分的相关机构常常未把考核和培训这两者联系,有些甚至不存在这两个极为关键的环节。部分机构就算存在这两者,却也往往不大重视,不会去组织拥有专门的信息录入系统可以把有关的培训与考核信息记录下来,来造就相关数据储备库,去实现多种相关活动的实际需求。
3 构建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培训的有效运行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學生志愿者培训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建立十分科学并且完善的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培训运行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实施培训的理念、职责、组织机构、程序、方法、资源和过程等构成的完整的整体即是大学生志愿者培训的运行模式。可以说,构建长效的培训机制是确保大学生志愿者培训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笔者基于目前国内外针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经验,从培训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大体可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培训。
3.1 针对高校志愿服务构建相应的法律政策体系
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可行性的法律体系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与培训活动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和培训活动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顺利实施,主要得益于科学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保障。一方面是法律保障。不仅法律法规作保障,还要求高校志愿服务运行单位 统一按规定办理大学生志愿者的意外事故保险和其它特殊保险项目,并且在必要时必须给予其一定的交通、餐费等补助。这些法律法规确实能够为大学生志愿者的基本权益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并且对其广泛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也是一种激励。另一方面是政策保障。通过构建并逐步完善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可以节约一大笔培训开支,同时能确保大学生志愿者在相对明确的分工下各司其职。除此以外,还需要逐步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考核、选拔和奖罚等管理机制,使之与法律政策体系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确保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实施有据可依。
3.2 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志愿者培训课程机制
大学生志愿者养成体系的重要要素有:志愿管理理念以及观念的养成,志愿服务活动的进程、活动目标、工作要求以及管理水平的培育,或是交流能力、团队协同,怎样帮助目标人群、服务活动里可能存在的矛盾以及处理方法等要素。大学生志愿者养成机制的样式和手段虽有所不同,但这些热心的好青年能力的高低都和帮扶活动有关的态度、水平与技术息息相关。所以,大学生志愿者养成机制必须牢牢把握态度、水平与技术这几个要素进行。首先,大学生志愿者帮扶能力要素的培训。爱心青年们应当秉承优良的态度,把实施帮助行为看做所有人应尽的社会职责以及魅力的品格养成机制,秉承端正的态度,高超的技艺与水平,为社会给予进一步、强化、有质量的行动,并在高校志愿行动中表示出越发强大的生命力。其此,爱心青年知识要素的培育。通过培育,将青年爱心人士锻炼成拥有加入大学志愿服务所应有的基础理论储备[2],熟悉类似帮扶行为的基本状态,大学志愿活动自身的要求、大学志愿活动的有关知识、志愿团体的建设方向与规章进程等。再者,大学志愿活动能力要素的培育。帮扶团体要按照不同的帮扶群体、帮扶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锻炼养成机制。对活动中的高效青年志愿者实施帮扶技能锻炼,如服务计划规划教育、组织力强化机制、人力资源服务培育等;对进行锻炼培育的高校支援团体进行常规化服务水平养成,就譬如自我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帮扶活动进行与团体合作能力塑造;同时面相社会各个服务要求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如医疗培育、灾难逃生技能养成、社会问题化解能力养成等。志愿团体能够邀请一定的专业人才及从事过此类活动的青年爱好者对加入各个服务平台的人员进行一定的服务进程引导。
3.3 建立合理有序的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流程系统
锻炼是一个有组织的、一定的、整体的步骤。这个步骤发端于培训需求研究,运用一定的锻件机制、规划培训进程、进行教育手段来展开实施,且要一直分析教育方法改进教育,然后对再教育水平进行核查,调整上报。教育的前期规划进程一般是提升锻炼培育的需求研究。青年爱护者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是问卷调查法,即面向大学生志愿者或高校志愿服务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全面掌握大学生志愿者培训需求。其二是任务分析法,就是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工作任务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来培训需求。其三是面谈法,通过与大学生志愿者面谈,了解情况并确定他们的培训需求。其次要编制一套科学的培训计划,将培训目标分解为多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子目标去安排实施。合理而具体的安排学制、课程、教师、教学方式、教材、考核、设施、场所等培训要素,从而为培训项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操作方案,努力使培训成果最大化。此外,要不断总结培训方法并完善培训规划。其一,专题讲授法。其二,角色情景演练法。其三是案例培训法。最后注重培训的评估与反馈。及时的评估和反馈不仅能够监控培训目标的达成情况,而且可以对后续的培训计划进行优化调整,既检验培训效果,同时督促培训相关人员将各自行为逐步规范化。
3.4 建设高素质的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师资队伍
培训师资应主要由高校志愿服务领域的专家、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及资深大学生志愿者组成。首先,聘用高校教师作为培训讲师。高等学校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只要善加利用,就可以成为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强大的师资力量。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和硬件条件,在大学老师培养这方面课程时必须对青年施救人员培训的方向、具体时间、锻炼要素以及重点有明确、透彻的熟悉,以便尽快而迅速地理解实际服务的进程,将知识培养及实践教学能互为补充。再者,聘请专业人士作为教育导师。此类专业人士来教育的手段能够有效运用青年施救者的来源,减少培训导师这一块的话费,并且由进行过教导的专业人才来锻炼青年们的能力,更具高效率。而且,大学志愿服务团体还能够运用其他优势,加强和国家政府部门以及所有社会组织包括社会上各种支援团体进行沟通,一起来进行帮扶教导,提升支援能力。最后,建设本团体有经验的青年帮扶团体作为培训导师。并对刚刚组织的青年义工实行初次教育;在进程里进行周期性教育;在特殊活动以及大型社会总团体内加强实战型演练,面对活动过程,从服务内容标准以及有关技能等要素进行统一教授。培训讲师是在培训活动里实际进行教育,向支援者提供教育的人,他们的水平与知识多少直接导致教育节果的差距与教育结果是否能变换为实际活动里的行动。必须将师资团体的发展为推进力,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才可以发挥出强大的效用。因此,将素质、知识、技能水平基本要素、崇尚培训活动的良好人才归为大学生志愿者教育团体里来,是完善青年帮扶工作爱好者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
总之,运用发展大学志愿服务教育的优质运营手段,积极培育大学生加入帮扶行为的热情,增强服务水平及综合能力,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志愿服务效率,从而确保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可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胜伟,杨震.大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培训机制研究——以河南某高校为例[J].决策探索,2012(9).
[2]王宏,李晓军.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
[3]张科,彭巧胤.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