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
2018-04-25胡刘继
胡刘继
我之前看过一个关于司机驾驶安全的调查。
调查的结论是,那些多年0事故的司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驾驶过程中,时刻保持一种警惕——万一前面的车突然刹车怎么办,万一旁边的车突然失控向我撞过来怎么办,前面会不会突然冲出一个行人……简而言之,他们随时在考虑突发状况并且做好了应对准备。
在当今的商业世界里,各家公司所面临的风险、突发状况,与司机相比,恐怕要多得多。在本期杂志《“打X办”的江湖往事》一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商业战争里的残酷,昨天把酒言欢的师徒、好友,今天就可能拨刀相见。
尤其在互联网的江湖中,人性恶的一面被淋漓尽致地放大,很多竞争对手所使出的手段,简直匪夷所思。
这就给每个企业家出了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各种危机和挑战层出不穷,什么才是最好的应对之道?
皮克斯的创始人卡特姆在公司成立数年、遭遇各种棘手问题之后,也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最终,他从英特尔传奇CEO安迪·格鲁夫那里找到了答案。
格鲁夫在所著的《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一书中说,我们必须认清“无法预测未来”这个事实,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应该就此放弃计划”。首先,我们应该像消防队训练消防员一样地训练员工。因为消防队永远不知道下一场火灾发生在何时何地,所以他们平时就保持警戒,随时整装待发。其次,公司应该减少管理层级,以加强应变能力。
我曾听柳传志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在你最辉煌的时候,很可能就是危机潜伏的时候,所以联想数次在业务发展到最顺利的时刻,开启重大转型。
马云也曾经说,“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够3年到5年都保持优势的。所以我们形成梯队发展、有机作战,每一家公司,一个上,然后退下来,再另一个上,形成一个循环。”这便是阿里巴巴的履带战略。
总而言之,那些多次面临冲击却屹立不倒的企业,都是极具忧患意识的企业。我们可以改编一下托尔斯泰的名言:成功的企业大多相似,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不行,死于不知所以,然后知生于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