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处理对印度辣木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2018-04-25谢振兴秦玉燕丁丽琼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辣木苗高出苗率

罗 清 谢振兴 秦玉燕 覃 茜 梁 春 丁丽琼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1)

辣木 (Moringaoleifera) 为辣木科 (Moringaceae) 辣木属多年生热带落叶速生树种,被誉为 “生命之树”、 “植物中的钻石”。原产于印度北部[1]及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约14个品种。印度传统辣木、印度改良种辣木及非洲辣木为主要可食用品种。辣木的叶片、果荚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氨基酸,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食品、医药、饲料添加剂和生物能源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4]。随着对辣木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种植,现已遍布亚洲、非洲、中美洲。目前我国主要通过播种繁殖辣木[5],种子宜用当年采收,因为发芽率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6]。

正交试验设计是研究多水平多因素的一种科学试验设计方法[7],萌芽率及株高是反映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8]。本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参考前人研究结果[9-12],确定参试因素及水平,探讨种子处理方法和基质对种子萌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寻求最佳组合,为今后辣木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用当年采收、成熟饱满的印度传统辣木种子为供试材料,种子呈褐色,种壳坚硬致密,长1.5~2.0 cm,宽0.9~1.2 cm,三棱状形,其上有3个纸质白翼,平均千粒质量317.2 g。沙壤土、木糠、腐殖土、泥炭土、珍珠岩用作基质;托布津、高锰酸钾及温水用于浸泡种子。

1.2 试验方法

浸泡种子后播种于花卉中心苗圃基地。选用正交表L9(34) 进行试验,各因素及水平随机见表1,编号为T1~T9。统一播种于营养杯中 (12 cm × 12 cm),置于室外荫棚,管理一致。设3次重复,每个处理50粒种子。播种后记录发芽情况及株高,观测到播种4 d后种子萌发,以露出胚芽2 d后开始计数,由于辣木种子超过20天后种子丧失萌发力,数据统计以20 d后终止,萌发数分别记录为X1、X2、X3。种子萌发后20 d,在各处理中随机选择30株测定苗高度,记录为G1、G2、G3,并计算出平均出苗率及平均苗高。

表1 印度辣木种子萌发正交试验Table 1 Orthogonal experiment of M.oleifera seed germination

1.3 数据处理

利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07进行极差分析,利用软件SPSS 19.0进行方差分析。按公式 (1) 计算各处理极差。

(1)

式中:R为极差,K为i水平数据的综合平均,j为试验因素,i为试验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方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2可知,平均出苗率最高为T9,达89.33%,平均出苗率最低为T4,为59.33%。参试因素A1(T1~T3)平均出苗率为74.67%,参试因素A2(T4~T6)平均出苗率为68.00%,参试因素A3(T7~T9) 平均出苗率为73.33%,参试因素A1出苗率最高。参试因素B1(T1、T4、T7) 平均出苗率为64.67%,参试因素B2(T2、T5、T8) 平均出苗率为74.44%,参试因素B3(T3、T6、T9) 平均出苗率为77.56%,参试因素B3出苗率最高。C1(T1、T6、T8) 平均出苗率为70.22%,参试因素C2(T2、T4、T9) 平均出苗率为76.67%,参试因素C3(T3、T5、T7) 平均出苗率为69.11%,参试因素C2出苗率最高。

表2 印度辣木种子萌发正交试验结果Table 2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ofM.oleifera seed germination

为了进一步验证极差分析结果并提高试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依据极差分析数据,采取方差分析作更深入的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印度辣木种子萌发的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M.oleifera seed germination

注:R2=0.387 (调整R2=0.204)。

由表3可知,参试因素B对印度辣木种子的萌发率大小的影响是显著 (P< 0.05);而参试因素A与参试因素C均对萌发率影响不显著。参试因素B的F值为3.802,大于参试因素C及参试因素A的F值。因此,各因素对印度辣木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C>A。

2.2 不同处理方式对苗高的影响

由表4可知,平均苗高最大为T7,苗高达39.3 cm,平均苗高最小为T1,苗高为31.7 cm。参试因素A1(T1~T3) 3组试验平均苗高为34.3 cm,参试因素A2(T4~T6) 3组试验平均苗高为34.9 cm,参试因素A3(T7~T9) 3组试验平均苗高为36.7 cm,参试因素A3平均苗高最高;参试因素B1(T1、T4、T7) 3组试验平均苗高为34.8 cm,参试因素B2(T2、T5、T8) 3组试验平均苗高为37.2 cm,参试因素B3(T3、T6、T9) 3组试验平均苗高为34.7 cm,参试因素B2平均苗高最高;参试因素C1(T1、T6、T8) 3组试验平均苗高为34.1 cm,参试因素C2(T2、T4、T9) 3组试验平均苗高为35.7 cm,参试因素C3(T3、T5、T7) 3组试验平均苗高为36.6 cm,参试因素C3平均苗高最高。

表4 印度辣木苗高正交试验结果Table 4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of M.oleifera height

为了进一步验证极差分析结果并提高试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依据极差分析数据,采取方差分析作更深入的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印度辣木苗高的方差分析Table 5 Variance analysis of M.oleifera height

注:R2=0.580 (调整R2=0.454)。

由表5可知,参试因素A对印度辣木种苗苗高的影响为极显著 (P< 0.01),参试因素对印度辣木种苗苗高的影响为显著 (P< 0.05),而参试因素C对植株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参试因素A的F值为6.238大于参试因素B及参试因素C的F值,可见各因素对印度辣木种苗生长的影响的主次为A>B>C。

3 结论与讨论

基质、处理方式及浸泡时间对印度辣木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的主次顺序是B>C>A,处理方式显著影响印度辣木种子的萌发率 (P< 0.05);对印度辣木种苗生长影响的主次顺序为A>B>C,基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达到极显著 (P< 0.01),这与极差分析中所得出的主次顺序一致。本研究中,印度辣木种子经温水浸泡10 h,播种于纯沙壤土泥土的基质中,其萌发率最高;印度辣木种子经100 mg/L KMnO4处理并浸泡30 h,播种于m(泥炭土)∶m(腐殖土)∶m(珍珠岩)=3∶5∶2均匀混合的基质中,其幼苗长势最佳。辣木种子种壳坚硬致密,用温水可以软化其种皮使其发芽率升高,而托布津及高锰酸钾主要用于消毒可防止软腐病、霜霉病及根茎病提高种苗成活率。基质配比为m(泥炭土)∶m(腐殖土)∶m(珍珠岩)=3∶5∶2时,使土质疏松无菌,富含有机质及微量元素,不仅透水性好且保水保肥,能很好的促进植物生长。

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受到自身及温度、光照、水分等内因及外因的影响,而各地的气候与土壤类型不一致,造成在不同地域试验结果不一致[13]。本研究选用基质是本地常见且廉价的,而消毒液在各大市场均有销售,保证了种植户可便捷找到材料。但本研究仅对基质、种子处理方式、浸种时间3个因素进行研究,而日温差、种子贮藏条件、温度及激素处理亦对其萌芽及生长亦有影响,有待对其进行下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玲, 殷振华, 亚华金, 等. N、P、K、Ca缺素培养对辣木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6): 52-56.

[2] 孔令钰, 贺艳培, 陶遵威, 等. 辣木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 天津药学, 2015, 27(2): 57-59.

[3] Mughal M H S, Ali G, Srivastava P S, et al. Improvement of drumstick (MoringapterygospermaGaertn.) A unique source of food and medicine through tissue culture[J]. Hamdard Medicus, 1999, 42(1): 37-42.

[4] Muhamman M A, Mohammed S G. Effects of aqueous extract of moringa (MoringaoleiferaLam.) and nitrogen rates on the contribution of some physiological and yield attributes to grain yield of sesame (SesamumindicumL.) II[J]. Scientific Papers-Series A, Agronomy, 2014, 57: 272-275.

[5] 杨俊俊, 曲关玲, 李月, 等. 辣木快速繁殖体系[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 2015, 33(3): 65-70.

[6] 龚德勇, 刘清国, 班秀文, 等. 辣木种子的发芽特性及育苗试验初报[J]. 贵州农业科学, 2006, 34(S1): 80-81.

[7] 叶耀雄, 叶永昌, 王登良, 等. 米碎花茶扦插繁殖的正交试验模糊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37(4): 39-41.

[8] 王必尊, 何应对, 唐粉玲, 等. 基于正交试验的香蕉组培苗栽培基质筛选[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39(20): 101-104.

[9] 费中平, 迟玉杨, 李继富, 等. 正交试验法优化白三叶种子萌发条件的试验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17): 21-24, 28.

[10] 周明强, 刘清国, 田大清, 等. 几种药剂处理对辣木出苗率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12): 5714-5715, 5378.

[11] 肖娟, 蔡凌云, 杨艳, 等. 正交试验和不同贮存方法对白簕种子萌发率的影响[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30(3): 253-258.

[12] 刘子记, 曹振木, 党选民, 等. 特色植物辣木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相关技术研究[J]. 北方园艺, 2015(4): 186-189.

[13] 孔令芳, 宋雅迪, 陈艳林. 不同处理方法对辣木种子萌发及生长状况的影响[J]. 大理学院学报, 2012, 11(4): 48-49.

猜你喜欢

辣木苗高出苗率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烤烟井窖式移栽不同苗高对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河南省刺槐优良无性系引种筛选试验
不同品种辣木全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缅甸辣木受国外市场追捧
提高玉米密植品种出苗率技术要点
香椿嫁接技术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辣木中多糖和芦丁的超声提取工艺
辣木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